招聘中的社会知觉偏差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目 录
1 引言1
2 相关理论基础1
2.1社会知觉1
2.2 社会知觉偏差2
2.3 社会知觉偏差产生原因3
3 招聘中产生的社会知觉偏差效应及其影响3
3.1招聘中产生的社会知觉偏差效应3
3.2招聘中产生的社会知觉偏差效应的影响6
4 规避招聘中社会知觉偏差的方法8
4.1面试人员的选择要科学合理8
4.2对面试官进行培训9
4.3 面试中从多个角度判断9
4.4制定客观的考核指标10
4.5应聘者的规避策略11
结论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1 引言
伴随着社会经济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资源。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招聘,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员工招聘是企业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及工作分析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将与企业发展目标、价值观及业务需要相一致且具有一定素质和能力的应聘者吸引并选拔到企业空缺职位上的持续不断的过程[1]。而招聘人员与应聘者之间社会知觉的互相作用,体现在招聘面试的整个过程中。但在面试的进程中,招聘方的社会知觉偏差可能使招聘出现问题,导致招聘的人员与岗位不相符,进而无法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因此,务必凸显出员工招聘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招聘面试有利于企业更深层次地认识和了解应聘者的素质、特征、表达能力以及求职动机等基本情况,从而选拔出适合的人才,为企业解决劳动力不足等问题,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由于历年来招聘中社会知觉偏差内涵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侧重于社会知觉偏差在招聘中的分析。探讨社会知觉偏差产生的原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并找出有效规避招聘中社会知觉偏差的方法。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社会知觉
2.1.1 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2]。它以感觉为基本条件,是人脑对感觉信息的筛选、构造和说明的生理过程。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各感觉器官的事物作出的整体反映,因而反映出来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是多种感觉协调同步运动后表露的结果,也是对感觉信息做出的更深层次的处理和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对同一事物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整体的认识,也就是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格式塔理论认为知觉具有主动性,知觉者并不像一架照相机那样,被动地记录刺激的全部细节[3]。同时,W.克勒、K.科夫卡和M.韦特海默也认为知觉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对刺激进行加工处理,丢掉刺激的某些细节,保留其基本特征,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刺激经验组织起来,使客观刺激在知觉中变成具有完整结构的形象。
2.1.2 社会认知的概念
社会认知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知觉的最初阶段。一般指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 、意向 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3]。J.S.Bruner的观点认为这个过程不仅根据认知者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又必须通过认知者的思维 活动(包括某种程度上的信息加工 、推理、分类和归纳)来进行。社会认知个体的社会行为是社会认知过程中作出不同判定的结论。
2.1.3 社会知觉的概念
布鲁纳(1947)提出,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建立起的对他人、对群体、对自己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心理现象,是独特人类意识的高级知觉形式。社会知觉与知觉既有差别又有关联,前者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后者属于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由于社会知觉是人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作用的认识,所以它虽然遵循知觉过程的一般规律,但揭示的却是知觉的特殊规律。因为有积极思维参与社会知觉中,因此个体能根据人们的外部特征推测其内心世界、人际关系,判断其行为动机、意图、观点、信念、能力、人生观、世界观等,从而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整体认识[4]。在对他人和社会群体感知的过程中,人们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形成自我意识,提高知觉水平,并使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了深层次的发展。
2.2 社会知觉偏差
社会知觉偏差一般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对他人(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反应行为意向和动机做出推断与评判的过程中,由知觉对象知觉者知觉环境等因素所引起的推测与判断的错误或偏差即为人们常说的社会知觉偏差[5]。由于社会知觉受其对象的复杂性、知觉者的主观性以及知觉者加工信息能力的局限性性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在知觉他人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自己时无法排除产生偏差的可能性。常见的社会知觉偏差有洛钦斯提出的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爱德华?桑戴克提出的晕轮效应、Lippman提出的社会刻板印象等。为了提高社会知觉能力,纠正社会知觉中的偏见,需要我们以实践为准绳,避免形成社会知觉中的错觉,通过各种不同的社会活动,使他人与社会关系的参照价值最大化,减少社会知觉的错误,提高社会知觉判断的准确性。
2.3 社会知觉偏差产生原因
造成社会知觉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基本归因错误,其内涵表现为由于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6]。造成社会知觉偏差的因素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其中两种:首先,人的特性决定了人天生拥有一种对参与的活动结果负责的观念,从而习惯性的从内部因素去评判结果,而忽视了外部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其次,其它因素没有行动者在情境中明显,所以人们往往忽视背景,而把责任归咎于行动者。Rose(1977)的实验表明,行动者和观察者之间的偏差有时会成为认知原因错误的体现:当人们对他人的活动归纳原因时,大多数偏向于稳定的内部因素;而当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归纳原因时,却偏向于外部因素,就是观察者对个人因素会过高估计,而行动者对情境因素会过高估计。
由于人的心理是微妙的,人们的社会知觉往往会有一定的偏差。所以S.E.Asch认为,认知社会现象时的人们,通常以现象的某个特征作为判断标准而忽略其余特征进行延伸性推断,导致知觉偏差。
3 招聘中产生的社会知觉偏差效应及其影响
3.1 招聘中产生的社会知觉偏差效应
伴随着全球经济化的迅速推进,企业之间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人才的重要性已经凸显,从而显现出了聘面试的必要性。多数企业对选拔人才加大了重视和投入,提高任用人才的效用,为企业招聘到优秀人才。然而,许多错误与不足依然存在于招聘面试中。在招聘面试的过程中,招聘人员经常会因为知觉偏差而走入错误的途径。常见的社会知觉偏差效应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引言1
2 相关理论基础1
2.1社会知觉1
2.2 社会知觉偏差2
2.3 社会知觉偏差产生原因3
3 招聘中产生的社会知觉偏差效应及其影响3
3.1招聘中产生的社会知觉偏差效应3
3.2招聘中产生的社会知觉偏差效应的影响6
4 规避招聘中社会知觉偏差的方法8
4.1面试人员的选择要科学合理8
4.2对面试官进行培训9
4.3 面试中从多个角度判断9
4.4制定客观的考核指标10
4.5应聘者的规避策略11
结论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1 引言
伴随着社会经济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资源。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招聘,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员工招聘是企业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及工作分析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将与企业发展目标、价值观及业务需要相一致且具有一定素质和能力的应聘者吸引并选拔到企业空缺职位上的持续不断的过程[1]。而招聘人员与应聘者之间社会知觉的互相作用,体现在招聘面试的整个过程中。但在面试的进程中,招聘方的社会知觉偏差可能使招聘出现问题,导致招聘的人员与岗位不相符,进而无法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因此,务必凸显出员工招聘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招聘面试有利于企业更深层次地认识和了解应聘者的素质、特征、表达能力以及求职动机等基本情况,从而选拔出适合的人才,为企业解决劳动力不足等问题,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由于历年来招聘中社会知觉偏差内涵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侧重于社会知觉偏差在招聘中的分析。探讨社会知觉偏差产生的原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并找出有效规避招聘中社会知觉偏差的方法。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社会知觉
2.1.1 知觉的概念
知觉
2.1.2 社会认知的概念
社会认知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知觉的最初阶段。一般指个人
2.1.3 社会知觉的概念
布鲁纳(1947)提出,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建立起的对他人、对群体、对自己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心理现象,是独特人类意识的高级知觉形式。社会知觉与知觉既有差别又有关联,前者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后者属于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由于社会知觉是人们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作用的认识,所以它虽然遵循知觉过程的一般规律,但揭示的却是知觉的特殊规律。因为有积极思维参与社会知觉中,因此个体能根据人们的外部特征推测其内心世界、人际关系,判断其行为动机、意图、观点、信念、能力、人生观、世界观等,从而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整体认识[4]。在对他人和社会群体感知的过程中,人们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形成自我意识,提高知觉水平,并使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了深层次的发展。
2.2 社会知觉偏差
社会知觉偏差一般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对他人(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反应行为意向和动机做出推断与评判的过程中,由知觉对象知觉者知觉环境等因素所引起的推测与判断的错误或偏差即为人们常说的社会知觉偏差[5]。由于社会知觉受其对象的复杂性、知觉者的主观性以及知觉者加工信息能力的局限性性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在知觉他人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自己时无法排除产生偏差的可能性。常见的社会知觉偏差有洛钦斯提出的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爱德华?桑戴克
2.3 社会知觉偏差产生原因
造成社会知觉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基本归因错误,其内涵表现为由于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6]。造成社会知觉偏差的因素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其中两种:首先,人的特性决定了人天生拥有一种对参与的活动结果负责的观念,从而习惯性的从内部因素去评判结果,而忽视了外部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其次,其它因素没有行动者在情境中明显,所以人们往往忽视背景,而把责任归咎于行动者。Rose(1977)的实验表明,行动者和观察者之间的偏差有时会成为认知原因错误的体现:当人们对他人的活动归纳原因时,大多数偏向于稳定的内部因素;而当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归纳原因时,却偏向于外部因素,就是观察者对个人因素会过高估计,而行动者对情境因素会过高估计。
由于人的心理是微妙的,人们的社会知觉往往会有一定的偏差。所以S.E.Asch认为,认知社会现象时的人们,通常以现象的某个特征作为判断标准而忽略其余特征进行延伸性推断,导致知觉偏差。
3 招聘中产生的社会知觉偏差效应及其影响
3.1 招聘中产生的社会知觉偏差效应
伴随着全球经济化的迅速推进,企业之间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人才的重要性已经凸显,从而显现出了聘面试的必要性。多数企业对选拔人才加大了重视和投入,提高任用人才的效用,为企业招聘到优秀人才。然而,许多错误与不足依然存在于招聘面试中。在招聘面试的过程中,招聘人员经常会因为知觉偏差而走入错误的途径。常见的社会知觉偏差效应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rlzy/1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