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有轨电车运行对沿线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分析
现代有轨电车是一种基于传统有轨电车进行改良的交通方式,以其鲜明的现代化外貌色彩、车辆重量轻、速度快、载客量较大、节能环保、造价较低等优点而赢得国内很多城市的欢迎。但现代有轨电车运行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同时也会对道路交通产生影响。论文探讨了现代有轨电车运行特性,探讨城市道路路段和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现代有轨电车运行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论文以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具体的运行情况为例,调查了现状特征路段的交通量、行驶车速和交叉口的交通量和延误数据,运用道路通行能力计算式定量计算各特征路段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对比分析现代有轨电车未运行时的道路通行能力,研究现代有轨电车优先运行对沿线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通过VISSIM仿真软件对上述所做的分析验证结论,并针对现代有轨电车运行对沿线道路通行能力产生影响提出改善措施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关键词 现代有轨电车,交通量,道路通行能力,VISSIM仿真,服务水平
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思路 3
2 现代有轨电车运行特性以及数据搜集 4
2.1 现代有轨电车特性 4
2.2 现代有轨电车优先运行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7
2.3 典型路段和交叉口选取 8
3 淮安现代有轨电车运行前后通行能力计算 14
3.1 城市道路路段和交叉口通行能力 14
3.2 现代有轨电车运行前道路通行能力计算 18
3.3 现代有轨电车运行后道路通行能力计算 24
4 淮安现代有轨电车优先运行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29
4.1 特征路段通行能力分析 29
4.2 典型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 31
4.3 淮安现代有轨电车优先运行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34
5 仿真验证及改善措施 35
5.1 构建模型和设置参数 35
5.2 仿真评价 38
5.3 改善措施 42
结 论 44
致 谢 45
参 考 文 献 4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现代有轨电车是一种基于传统有轨电车进行改良的交通方式,在车辆选型、车站类型、轨道结构、供电方式、路权形式等方面有很大的更新和完善,介于公共汽车和轻轨之间的先进的公共交通运输工具,以其鲜明的现代化外貌色彩、车辆重量轻、速度快、载客量较大、节能环保、造价较低等优点而赢得国内很多城市的欢迎。2012年,南京浦镇城轨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庞巴迪最新的Flexity100%有轨电车生产平台;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引进安萨尔多百瑞达SIRIO系列100%低地板车辆生产平台技术。中辆新能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现代有轨电车样车已于2014年3月在宿迁新能源现代有轨电车先导试验线通过专家组技术评审[1]。现代有轨电车已在较多城市成功运行,现在也具有较好的前景,且也在不断的创新中。
淮安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于2015年12月28日正式运营,使得淮安市公共交通有较大的提升与改善,在方便市民的同时也加快了淮安现代化城市的进程。淮安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线路西起市体育馆,路线沿交通路至丁香路,经和平路至水渡口广场,向南沿翔宇大道、楚州大道至淮安区商贸城止。路线全长20.3公里,共设23个车站站点。
项目建成运行后,也产生如下影响:
1)现代有轨电车的运行提高淮安的公共交通服务能力,一定程度上减少社会车辆的运行,缓解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减少环境污染。
2)在道路中央增辟现代有轨电车车道,提高公共交通通行能力,改变部分出行者的出行方式。
3)现代有轨电车所占的道路宽度较大,在道路红线宽度并不是很足的情况下,设置现代有轨电车,会减少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宽度,从而影响机动车、非机动车运行效率。
4)在城市道路交叉口处,现代有轨电车优先通行,会增加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延误和交叉口进口道的排队长度,降低道路服务水平。
5)在现代有轨电车运行的路段,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视距不足,若遇突发情况,易反应不及时,采取制动的时间延长,同时交叉口处的冲突点增加,从而影响车辆运行的安全性。
目前国内对现代有轨电车运行对沿线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分析研究较少,论文将以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为例,分析现代有轨电车运行对沿线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论文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包括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和交叉口通行能力以及现代有轨电车运行特征,调查现状淮安市交通路(淮海东路至丁香路段,通过将道路中间及两侧绿化带换成道路而使现代有轨电车路中式运行)、和平路(环宇路至翔宇大道段,通过减少机动车车道数而使现代有轨电车路侧式运行)路段的交通量、车速数据,以及特征交叉口如淮海东路—交通路交叉口、楚州大道—华西路交叉口的交通量数据,搜集之前未建现代有轨电车的交通量数据,定量计算道路路段通行能力和交叉口通行能力,将两者数据对比,研究现代有轨电车运行对沿线道路路段和交叉口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并做分析,采用VISSIM软件进行验证所得的结论,根据所得出的结论提出改善意见和方案。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道路通行能力研究开始于美国20世纪40年代。二战结束后,美国迫切建设高速公路,同时分析通行能力来确定道路建设规模和评价等[2]。随着世界科技的不断发展,各国对道路通行能力也有较深入的研究。2016年,Rajesh Gajjar和Divya Mohandas以印度孟买为例,调查当地道路的交通量,对比观测的交通量数据和规定的道路评价指标,对道路通行能力评价分析,并探讨现交通量和标准通行能力差距的可能原因[3]。2016年,德国Aud Tenn?y,Paal B. Wangsness等研究了城市主干道通行能力减少如何影响交通量、速度、服务等级以及产生什么结果[4]。2016年,Torsten Bergh1,Mats Remg?rd1等以瑞典为例,分析了“2+1”道路的驾驶行为和服务等级以及车辆换道,速度变化,道路长度变化对通行能力产生的影响[5]。2016年,Gaurav Sultania,B.K.Bhavathrathana,Gopal R.Patila分析了城市道路网的通行能力的不确定性及其产生的风险定量化方法[6]。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软件系统,大大方便了通行能力的计算。如:美国的HCM系统,澳大利亚ARRB开发的SIDRA系统,瑞典公路局的CAPCAL系统和荷兰公路局的PTDESGN软件等。
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思路 3
2 现代有轨电车运行特性以及数据搜集 4
2.1 现代有轨电车特性 4
2.2 现代有轨电车优先运行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7
2.3 典型路段和交叉口选取 8
3 淮安现代有轨电车运行前后通行能力计算 14
3.1 城市道路路段和交叉口通行能力 14
3.2 现代有轨电车运行前道路通行能力计算 18
3.3 现代有轨电车运行后道路通行能力计算 24
4 淮安现代有轨电车优先运行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29
4.1 特征路段通行能力分析 29
4.2 典型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 31
4.3 淮安现代有轨电车优先运行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 34
5 仿真验证及改善措施 35
5.1 构建模型和设置参数 35
5.2 仿真评价 38
5.3 改善措施 42
结 论 44
致 谢 45
参 考 文 献 4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现代有轨电车是一种基于传统有轨电车进行改良的交通方式,在车辆选型、车站类型、轨道结构、供电方式、路权形式等方面有很大的更新和完善,介于公共汽车和轻轨之间的先进的公共交通运输工具,以其鲜明的现代化外貌色彩、车辆重量轻、速度快、载客量较大、节能环保、造价较低等优点而赢得国内很多城市的欢迎。2012年,南京浦镇城轨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庞巴迪最新的Flexity100%有轨电车生产平台;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引进安萨尔多百瑞达SIRIO系列100%低地板车辆生产平台技术。中辆新能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现代有轨电车样车已于2014年3月在宿迁新能源现代有轨电车先导试验线通过专家组技术评审[1]。现代有轨电车已在较多城市成功运行,现在也具有较好的前景,且也在不断的创新中。
淮安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于2015年12月28日正式运营,使得淮安市公共交通有较大的提升与改善,在方便市民的同时也加快了淮安现代化城市的进程。淮安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线路西起市体育馆,路线沿交通路至丁香路,经和平路至水渡口广场,向南沿翔宇大道、楚州大道至淮安区商贸城止。路线全长20.3公里,共设23个车站站点。
项目建成运行后,也产生如下影响:
1)现代有轨电车的运行提高淮安的公共交通服务能力,一定程度上减少社会车辆的运行,缓解城市道路的交通压力,减少环境污染。
2)在道路中央增辟现代有轨电车车道,提高公共交通通行能力,改变部分出行者的出行方式。
3)现代有轨电车所占的道路宽度较大,在道路红线宽度并不是很足的情况下,设置现代有轨电车,会减少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宽度,从而影响机动车、非机动车运行效率。
4)在城市道路交叉口处,现代有轨电车优先通行,会增加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延误和交叉口进口道的排队长度,降低道路服务水平。
5)在现代有轨电车运行的路段,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视距不足,若遇突发情况,易反应不及时,采取制动的时间延长,同时交叉口处的冲突点增加,从而影响车辆运行的安全性。
目前国内对现代有轨电车运行对沿线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分析研究较少,论文将以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为例,分析现代有轨电车运行对沿线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论文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包括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和交叉口通行能力以及现代有轨电车运行特征,调查现状淮安市交通路(淮海东路至丁香路段,通过将道路中间及两侧绿化带换成道路而使现代有轨电车路中式运行)、和平路(环宇路至翔宇大道段,通过减少机动车车道数而使现代有轨电车路侧式运行)路段的交通量、车速数据,以及特征交叉口如淮海东路—交通路交叉口、楚州大道—华西路交叉口的交通量数据,搜集之前未建现代有轨电车的交通量数据,定量计算道路路段通行能力和交叉口通行能力,将两者数据对比,研究现代有轨电车运行对沿线道路路段和交叉口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并做分析,采用VISSIM软件进行验证所得的结论,根据所得出的结论提出改善意见和方案。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道路通行能力研究开始于美国20世纪40年代。二战结束后,美国迫切建设高速公路,同时分析通行能力来确定道路建设规模和评价等[2]。随着世界科技的不断发展,各国对道路通行能力也有较深入的研究。2016年,Rajesh Gajjar和Divya Mohandas以印度孟买为例,调查当地道路的交通量,对比观测的交通量数据和规定的道路评价指标,对道路通行能力评价分析,并探讨现交通量和标准通行能力差距的可能原因[3]。2016年,德国Aud Tenn?y,Paal B. Wangsness等研究了城市主干道通行能力减少如何影响交通量、速度、服务等级以及产生什么结果[4]。2016年,Torsten Bergh1,Mats Remg?rd1等以瑞典为例,分析了“2+1”道路的驾驶行为和服务等级以及车辆换道,速度变化,道路长度变化对通行能力产生的影响[5]。2016年,Gaurav Sultania,B.K.Bhavathrathana,Gopal R.Patila分析了城市道路网的通行能力的不确定性及其产生的风险定量化方法[6]。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软件系统,大大方便了通行能力的计算。如:美国的HCM系统,澳大利亚ARRB开发的SIDRA系统,瑞典公路局的CAPCAL系统和荷兰公路局的PTDESGN软件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