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交企业民营化及政府监管问题研究

本文梳理了城市公共事业民营化的理论知识,以其中的公共交通为代表,尤其是公共汽车的民营化。分析其中民营化带来的便利,不仅减少政府的财政压力,还使市民的出行更加方便、舒适、快捷和低价。当我们体会到政府监管对城市公交民营化改革的重要性之后,本文以作者的家乡——“南京”为例,研究了南京公交的整个民营化的过程和其中暴露的问题。最后还通过南京政府的监管整合才使其民营化改革顺利进行,进一步论证了政府监管对于纠正民营化改革迈向正确道路至关重要。关键词 公用事业,城市公共交通,准公共产品特性,民营化,政府监管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思路 1
1.1.1国外研究现状 1
1.1.2国内研究现状 1
1.2研究思路及研究意义 2
1.2.1研究思路 2
1.2.2研究意义 2
2城市公交民营化改革理论基础 3
2.1城市公用事业的定义及特征 3
2.1.1城市公用事业概念 3
2.1.2正确审视公用事业的特性。 3
2.2城市公共交通的的特性分析 3
2.2.1准公共产品的定义及类型 4
2.2.2城市公交准公共产品特性 4
2.3城市公交民营化分析 5
2.3.1城市公交民营化的理论依据 5
2.3.2政府垄断公交运营的分析 5
2.3.3公交企业民营化分析 6
3城市公交民营化及政府监管问题研究 6
3.1国外城市公交民营化实例 6
3.2我国城市公交民营化改革的发展探索 7
3.2.1我国城市公交民营化改革的三个发展阶段 7
3.2.2我国城市公交民营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政府监管问题 9
3.2.3对于城市公交民营化政府监管问题的处理 13
4江苏省南京市公交民营化的实证分析 13
4.1南京市公交民营化发展历程 13
4.2南京城市公交民营化发展暴露的问题 14
4.3南京政府对民营公交的监管整合 15
结论 16
致谢 1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参考文献 18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思路
20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西方各国公共服务民营化潮流的影响,我国政府针对公用事业展开了一系列民营化改革措施,这次兴起的改革包括天燃气,自来水,城市垃圾,城市公共交通等各个方面。而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公用事业的典型代表,更是从这时期开始渐渐开放市场,引入民营企业甚至是外资,打破因政府垄断市场造成经营低效的局面,提高了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
1.1.1 国外研究现状
民营化是城市必然经历的一个进程。1969年,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第一个提出民营化的概念,吹响了民营化的号角。民营化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米尔顿?弗里德曼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1976年,普尔创建延续至今的《民营化月讯》和“世界民营化大师”萨瓦斯,则推动了民营化的进程。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美国学者奥斯本和盖布勒认为私有化是政府箭袋中的箭,但并不能真正意义上解决公用事业发展的问题。那些过于夸大私有化作用,坚信民营企业经营会优于政府经营的人,事实上是在毒害美国人民的思想。
1.1.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缓解政府财政拮据和提高社会经济水平的最佳方式。张伟雄认为我国公用事业的发展应该借鉴国外民营化改革的成功经验,其中盛洪的《开拓市场经济的边疆》、张曙光的《体制转型与公用事业民营化》等文章也都表明了提倡我国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的态度。
少数部分学者由于考虑到人们的意识观念、资产经济的积累、个人垄断经营等因素的影响,觉得民营化是需要担负很大风险的。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钟明霞从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市场准入风险和定价风险两方面对公用事业民营化经营风险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对其风险的承担与避免的看法。同在深圳大学的汪永成教授则提出了公用事业市场化的逻辑与其“公用”属性之间存在的矛盾,该矛盾可能导致公用事业的公益性受到损害。暨南大学的李伯侨教授从法律的角度论述了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带来的风险,公用事业在民营化改革之后,必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劳动者权益得不到维护,民营化债权人法律保护不到位等问题的发生。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思路
论文从三个部分对城市公交车运输行业进行民营化的研究。首先介绍城市公交民营化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改革趋势,从理论上分析民营化对城市公交车运输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及意义;其次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公交车民营化改革较成功的案例,探讨我国公交车企业在民营化改革的道路上政策思路和路径选择的正确性;最后以南京市城市公共交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1.2.2 研究意义
城市公用事业服务水平的高低是国家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而城市公交作为城市公用事业的典型代表,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无疑是重中之重。公交作为人们出行最基本的交通方式,其发展的程度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经济水平。由于本质的公益性,其发展同样关系着市民的社会福利。因此,对公共交通市场民营化问题的研究实践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公共交通服务供需不等的问题。由于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公交民营化的探索阶段,这次研究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该领域理论研究的不足,并提供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2 城市公交民营化改革理论基础
2.1 城市公用事业的定义及特征
2.1.1 城市公用事业概念
城市公用事业是指从事城市管理建设(自来水、天然气、电力、公共交通等)的基础设施产业。其作用是为城市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提供基本条件,在社会经济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1.2 正确审视公用事业的特性
(1)自然垄断性质:公用事业中大部分是属于网络型的产业,网络对于它们的生产经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天然气、自来水的输送以及公交线路规划运行都需要电脑网络的控制。而为了避免建设的网络传输设施效率低下,通常只能由一家网络企业垄断经营,这就决定了公用事业自然垄断的特点。
(2)公益性:城市公用事业提供的产品,大多数属于纯粹公共物品,即使小部分的也是属于准公共物品,他们都离不开公共物品的范畴。在公共利益的研究上,学者普遍认为,公共利益代表着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利益,如果没有外在激励性因素的影响,市场机制根本无法满足公共利益也就是大多数人利益的需求。
(3)区域性:城市公用事业主要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建设的成本相比较其他行业更加高昂,所以要求服务地区的人口规模较大。只有人口集中才能大规模效应,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服务成本,提高从事公用事业企业的收益,满足城市区域内的居民,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4)基础性:城市公用事业作为城市设施行业和社会经济的载体,其发展关系着整个城市社会生产经济的进步,其影响面广且影响力巨大。同样,城市公用事业也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它保障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支撑着居民的基本人权。
2.2 城市公共交通的特性分析
城市公用事业一般可以分为非经营型和经营型两种类型,分别被称为纯粹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我们所研究的城市公共交通由于是具有经营性收入的产业,所以我们可以定义它是介于纯粹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二者之间的准公共产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20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