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园区公共自行车停放点设置方案优化设计(附件)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人们的出行质量却升降互现,难让人感到满意。乘车难、交通拥挤、PM2.5等问题严重困扰着人们,所以城市需要一种绿色环保,并且有较高通达性的短途公共交通方式。在其背景之下,公共自行车系统得到诸多城市的倡导和实施。如何在满足城市居民的公共自行车出行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其运营费用,自然成为对城市公共自行车研究的重要课题。论文主要通过对淮安市高教园区公共自行车现有停放点选址及设置进行实地调查并收集初始数据,将初始数据通过双层规划模型、logit模型进行处理,对淮安市高教园区公共自行车停靠点设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高教园区实际运营的公共自行车借还情况与各交通小区的未来年OD交通量和自行车分担率为依据,对公共自行车的借还需求进行预测;通过建立双层规划模型,对公共自行车停靠点选址进行优化,并结合公共自行车的借还需求情况对停靠点的设置规模进行优化,为淮安市高教区园区公共自行车停靠点的设置优化设计提供出完整的优化方案关键词 公共自行车、借还需求、双层规划模型、优化设计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
1.2.2 国内研究概况 2
1.3 研究的意义 4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4
1.4.1 研究内容和方法 4
1.4.2 研究方法 4
2 高教园区公共自行车停放点设置概况及租赁点借还需求预测 5
2.1 高教园区公共自行车停放点设置概况 5
2.2 淮安市高教园区公共自行车借还需求预测模型研究 6
2.2.1 高教园区公共自行车周转率 7
2.2.2 高峰时段借还系数 9
3 双层规划模型 10
3.1 双层规划模型的阐述 10
3.1.1 上层模型 11
3.1.2 下层模型 11
3.1.3 模型求解算法 12
4 淮安市高教园区公共自行车停靠点配置优化方案 13
4.1 公共自行车借还需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周转率 7
2.2.2 高峰时段借还系数 9
3 双层规划模型 10
3.1 双层规划模型的阐述 10
3.1.1 上层模型 11
3.1.2 下层模型 11
3.1.3 模型求解算法 12
4 淮安市高教园区公共自行车停靠点配置优化方案 13
4.1 公共自行车借还需求预测分析 14
4.1.1 公共自行车分担率 14
4.1.2 公共自行车租借需求 15
4.2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规划方案分析 16
4.2.1 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选址 16
4.2.2 各时段各个需求点在对应的租赁点的需求分配结果 17
4.2.3 结果总结: 19
结论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水平不断的提高和城市的扩张,人们对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也越来越重视,例如地铁、BRT等公共交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但是人们的出行质量却仍然难尽人如意,出行质量指标有很多,有一些指标改善了,但也有一些指标恶化了。乘车难、交通拥挤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城市的经济发展的造成了很坏的影响。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目前城市侧重于对容量大、速度快的公共交通方式的发展,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应当包括短距离公共交通方式,轻视了短距离公共交通方式的发展,因此没有能够形成齐全的“门”到“门”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要正确搞定这一问题,首先要在理论上明确提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应当包含短距离公共交通方式,重视短距离公共交通方式发展,才可以建设完备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同时随着地球温度升高、城市热岛效应、PM2.5等环境问题的越来越严重,使得人们开始重视发展低碳交通,自行车交通作为一种低碳交通方式也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其背景下公共自行车就产生了并在我国快速普及开来。
公共自行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优势:首先,不会产生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并是一种方便快捷的绿色出行的方式,同时骑自行车还可以锻炼身体,有助于身体健康;其次,为市民的短途出行提供了便利,构成公共交通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效的解决了交通拥堵的问题。最后,与公交车相比而言,自行车体积和质量小、操作简单、可达性好和投资少的特点。可以与其他公共交通相衔接,提高各种公共交通的综合利用率,满足居民的短途出行的需求。公共自行车致力于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建设低碳城市、便于居民出行、健身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国外研究概况
欧洲最早提出了“公共自行车”的理论。1965年在阿姆斯特丹建设并运营了最早的公共自行车,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目前,拥有建设和运营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国家至少有49个国家,其中,荷兰与丹麦就是典型的代表。
在1890年,有着悠久公共交通历史的荷兰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自行车专用道。到目前为止,荷兰全国人口1600万,有大约1700万辆自行车,并且自行车道路网的建设总长度已经达到了约3万多公里。政府鼎力提倡用自行车出行,并且制定了有利于自行车发展的政策。国内有专门的自行车道,相关部门还特别为自行车道路建设建立一系列统一的标准:公共自行车的道路使用权高于电动车与机动车;其他公共交通设施与自行车交通设施相衔接;公务员要亲自带头使用自行车;对使用自行车的居民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减税优惠;同时,公益的自行车维修站点给市民带来了更多的方便,间接的也促进了公共自行车的发展。作为荷兰首都的阿姆斯特丹自行车出行占据交通出行将近一半的比例。公共自行车免费使用时间上限为4小时,超过4小时要进行按时计费,并且价格十分便宜;将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专门设立在人流量多的地方。
丹麦对绿色的交通出行方式一直十分重视,在丹麦首都,有总长度超过400多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一辆公共自行车的使用保证金为20克郎,在开始使用时放入20克郎,在结束时候将车放到就近的停靠点,并取出20克郎即可,有33%的人都使用自行车。在哥本哈根的市中心,大概有150处无偿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所有的公共自行车建设和运营费用都由商家出资,这样就不用去花纳税人的钱,而商家可以将广告印在在自行车架上,这样也为商家节约了广告成本。据一项有关公共自行车使用情况的调查,一辆公共自行车几乎全天都在使用中,而被空闲的时间平均只有10分钟,可见公共自行车是使用率之高。
欧洲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研究成果相对成熟,有很多值得我国借鉴的技术和运营方法。比如,在伦敦,若市民打算出租自行车,用户编辑短信发送给出租运营商,而后将受到服务器发送的一个使用账户密码,凭借使用账户密码,市民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自行车租赁;丹麦政府与企业合作,通过以提供免费车面广告方式让企业出资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很多大企业都被吸引并且出资建设了公共自行车系统;荷兰和其他欧洲国家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自行车道,倡导居民骑自行车出行。
1.2.2国内研究概况
中国最早出现公共自行车的是北京,早在2005年初,北京就有了自行车租赁服务,虽然仅仅是个体经营的方式。2008年,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最先运营。相较于国外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杭州创意性的按公共服务定位对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进行构划。在这方面,整个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依附于于公共交通,以政府的指导、公司运作、政策保障、社会参与作为规划的原则。紧接着,武汉、广州等城市也着手建设和运营公共自行车系统,并且都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其中,杭州拥有被英国认为全球最优的公共自行车服务。
直至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24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