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字数:14089】

分层教学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教学模式,实践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通过合理分组、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不同能力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相应的发展,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本论文围绕分层教学模式开展调查实践,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试题研究法进行探究分析,旨在探讨加强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效用性。
目录
1.绪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的历史 1
1.3 国内外研究的理论成果 2
1.3.1 分层教学的基本概念 2
1.3.2 分层教学的理论支撑 2
1.4 分层教学在我国的实施现状 4
2.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 5
2.1 研究内容 5
2.2 研究对象 5
2.3 研究方法 5
2.3.1 文献研究法 5
2.3.2 问卷调查法 5
2.3.3 课堂观察法 6
2.3.4 访谈法 6
2.3.5 试题研究法 6
2.4 研究意义 6
2.4.1 学生方面 6
2.4.2 教师方面 6
3.分层教学的实施现状及结果分析 8
3.1 实施现状 8
3.1.1 问卷结果 8
3.1.2 试题分析 9
3.1.3 案例分析 11
3.2 结果分析 11
4.分层教学的改进措施 13
4.1 社会方面 13
4.2 学生方面 13
4.3 家长方面 13
4.4 教师方面 13
4.4.1 合理分层 14
4.4.2 分层备课 14
4.4.3 分层授课 14
4.4.4 分层作业 14
4.4.5 分层辅导 15
4.4.6 分层评价 15
5.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附录 1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绪论
1.1 选题背景
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以统一的标准、进度、要求对每一位学生实施相同的教学。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观念的改革,这种教学方法暴露出一些弊端,它虽然能大面积教授知识,但是传统“一刀切”的方式大大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遏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理基因、家庭环境、性格气质各有不同,在能力、需要、兴趣等方面也大相径庭,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孔老夫子的因材施教观,适应学生教数学,而分层教学就是这一观念的实践成果。
1.2 国内外研究的历史
早在我国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思想,只不过尚未明确提出这一概念词汇。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他们问了一个相同的问题“我要是听见一个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即去做吗”,根据两人的性格差异,孔子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子路争强好胜,做事鲁莽,孔子就让他先请教一下父亲和兄长,冉有优柔寡断,做事犹豫,孔子就让他立刻去做。这一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现代的教学原则和德育原则[2]。清朝末期,随着国内思想运动的开展和国外先进思想的引入,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首次在我国试验,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没有具备足够的教学条件和资源,并未得以推广。新中国成立以后,分层教学曾兴盛过一段时间,到了文革时期,又遭到遏制,1976年之后,各个学校成立尖子班,培养精英。
19世纪中期,美国出现了按年龄分年级的学校。由于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在能力上也大有不同,在19世纪末,大批学生出现了留级现象,有人开始倡导按照能力成绩来分组教学。随着分层教学的实践开展,质疑和批评的声音也开始涌现,一些人认为这是不平等不公平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对学困生的歧视,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1957年,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西方各个国家尤其是美国深感危机,急切的想要培养出顶尖人才,分层教学再一次被拉回舞台,得到人们的重视,各国纷纷开展了对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3]。1980年到1981年,美国教育博士伯克和阿纳尼阿进行了对比实验,他们发现个体教学中成绩和能力关系不大,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达到终结性水平,而群体教学中,能力越强的学生成绩越好,且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达到了终结性水平。这一实验暴露了群体教学的弊端,再次引起人们对分层教学的关注。
1.3国内外研究的理论成果
经过很多实验,教育学家发现儿童之间的智力能力的确存在很大差异,把他们单纯的按年龄划分是不科学的,这会使得低能生得不到应有的帮助,缺乏自信,产生厌学情绪,而学习能力高的学生得不到最大程度的锻炼提高,埋没了人才。经过前人的研究努力,我们初步获得了分层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支撑。
1.3.1分层教学的基本概念
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之间不同的学习基础、智力因素和能力水平将学生划分成水平相近的群体来实施教学,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手段,科学控制教学进度,公正实施评价方法,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好的提高和发展。我们把分层教学也称作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的模式是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4]:
1、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
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指的是在原有行政班进行,确定好、中、差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不同的辅导教学,组织不同的测验,给予不同的反馈,使每一层次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5]。
2、分层走班模式
分层走班模式即走班制,走班制是在不打破原有行政班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指根据学生的摸底成绩和平时表现,按照学生某一学科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分成不同的层次,一般是三到四层,称之为A、B、C、D班,在固定时间内,按各自所在的层次去不同的班上课,其他时间仍回到原行政班上课。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来降低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拓展提高学优生的知识面[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huxue/5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