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精神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附件)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大学生表现出了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等积极的方面,同时也出现了思维混乱、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等消极的一面。因此,如何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地价值观成为了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建立健全大学校园文化也成为了高校研究的重点。本文分析了以周总理精神建设校园文化的成因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周总理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实现周总理精神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提出了建议。关键词 周总理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建设方式
目 录
1 引言 1
2 以周总理精神建设校园文化的成因 1
2.1 正确价值观树立的需要 2
2.2 思政教育形式创新的需要 2
3 结合周总理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3
3.1 营造了优质的校园环境 3
3.2 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保障 4
3.3 开展了多样的文化活动 5
3.4 创新了有效的教育方式 6
4 周总理精神对当今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6
4.1 对于环境建设和思想建树的引导作用 7
4.2 对于学生道德意识的激励作用 7
4.3 对于师生行为的约束作用 8
5 如何实现周总理精神对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 8
5.1 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周总理元素 8
5.2 在高校育人体系中融入周总理精神 9
5.3 把周总理精神育人研究作为学校长期的研究课题 10
结 论 11
致 谢 12
参 考 文 献 13
引言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是社会文明的关键基础,教育同时也是一所学校的实力表现,是大学内在的不可代替的力量。如何转变传统的教育途径是众多专家探讨的重点,如何最充分最有成效地发挥教书育人的力量是各高校追求的状态。所以我们需要把灌输性的传统教育模式转变为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从1986年沈辉先生率先提出“校园文化”这一概念,有关校园文化的建设就一直被学者所关注。“校园文化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为了一所学校在长期实践中所反映出的文化氛围和精神表现的总和,是广大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学习、科研等活动中逐渐形成的”[1],校园文化成为了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校园形象的具体体现。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所学校的关键所在,其与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人才的培养与学校自身综合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长久发展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建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利于提升广大师生的素质,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学校口碑与形象。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都意识到要想创建出一流的大学就必须重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并且在实践上要更为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时各高校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也不断寻求创新的方式方法,努力打造特色大学文化,在建设中不断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所重视所倡导的理念相结合,更好地开拓出一个与主流思想平行的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大环境。
正是创建特色校园文化背景下的一所敢于争先、勇于尝试的具有地方特色本科院校,坐落在周总理的故乡——淮安,多年来始终将周总理精神融入其校园文化建设中去,“通过完善硬件、提升软件以及“周总理班”创建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全校师生对周总理思想、精神及其育人功能进行研究、学习和践行”。[2]本文我们将以为例,探究坚持以周总理精神育人的成果,对“周总理精神”与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进行联系与研究,探究出如何更充分、更高效地发挥周总理精神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以周总理精神建设校园文化的成因
正确价值观树立的需要
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每一位大学生必须做到的硬性指标,更是一所学校形成良好道德风尚的基本前提。属于普通高等院校,其生源都来自于地方普通高中,刚进入大学往往选择自我放松,沉溺与轻松舒适的环境,很难严格要求自身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根据我们校园随机问卷调查显示36%的学生表示有过1次以上的逃课行为,值得思考的是年级越高的学生逃课的概率越小,高年级往往不再存在逃课现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态度是存在一定的引导作用的。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社会低素质行为频发,对于大众的精神文明建设还不够到位,加之随着网络快餐文化的侵蚀,很多大学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崇尚物质、急功近利的世俗化倾向,同时由于深受如今低俗的网络快餐思潮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也随之出现了偏差甚至是扭曲。
周总理精神是淮安本土精神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总理同志诞辰讲话中强调周总理是6个方面的楷模,“即不忘初心,坚守信仰;对党忠诚,顾全大局;热爱人民,勤政为民;自我革命,永远奋斗;勇于担当,鞠躬尽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3]。这6方面高度概括了周总理的风范,其表现出的精神对于当代青少年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正确价值观引导的同时,依托周总理精神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开展以周总理为楷模的学习热潮,全面展开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端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树立起正确地学习观、价值观、人生观。
思政教育形式创新的需要
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是目前教育的大方向、大策略,同时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融合周总理精神等核心价值观,既贯彻落实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强调的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观念,又是培育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4]。大学生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价值观、世界观仍没有成型的认知,处于较容易被影响的状态,因此高校更需在这关键的环节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实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目前各所高校均较为注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数高校的思政教育开设马列主义、中国近代史等课程,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学的思政教育部分与初高中所接触的内容相重合,并且授课形式以授课老师课堂讲解为主,不免有些枯燥乏味,并且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也起不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与我们的思政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思政教育的模式亟待改进与创新,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学校的历史背景与发展历程,开拓思政教育的选择范围,绝不局限于马列主义等国家层面的思想,应该结合其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wenmi/1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