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官文化带给秘书的职业思考(附件)
本文通过介绍中国古代传统文官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分析传统文官文化的内涵,包括对个人道德与学识的严格要求、对政治与社会问题的高度关注、对官场制度与文化的辩证态度等,了解文官文化形成的原因与兴衰,以及传统文官文化给现代秘书职业带来的影响,提取出对现代秘书行业有用的价值信息,进一步完善现今秘书行业中的短板和不足,并结合所研究的内容,分析出古代文官文化在现代秘书行业中可用的普遍的经验,找出未来秘书职业和秘书教育的发展趋势,以指导我国秘书行业更好的发展。关键词 传统文官文化,秘书,职业思考
目 录
1 引言 1
2 传统文官文化的起源 1
2.1 传统文官文化的发展 1
2.2 唐宋文官文化的繁盛 3
2.2.1唐宋文官文化的发展历程 3
2.2.2北宋文官文化繁盛的原因3
3 传统文官文化的内涵 5
3.1对个人道德与学识的严格要求5
3.2对政治与社会事务的高度关注6
3.3朋党之争的兴起与利弊6
4文官文化带给秘书的职业思考7
4.1秘书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自我要求7
4.2秘书从业心态的开放包容9
4.3秘书职场消极文化的产生 10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13
1 引言
在悠久的历史唱和中,传统中国社会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文官制度。它包括官员的选拔、任用、调任、致仕等一系列内容,并在不同王朝时期得到补充和修正,变得日趋完善。在此背景下,中国传统社会也形成了特征鲜明的文官文化。
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以政治为社会主体的社会结构形态,文官文化得到了繁荣的发展,它从一种官场文化逐渐扩展到众多的社会场景和语境中,甚至渗透到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群体中,对他们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精神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在宋代,传统文官文化发展到了一个巅峰,北宋前期“范欧人格”和“庆历士风”的出现及其所引发的官场和社会现象,正是历史对优秀文官文化的生动阐释。
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甄别和继承传统文化日益成为一项重要的精神命题。在此背景下,我们讨论传统文官文化对秘书行业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影响,正是考虑到秘书行业的特殊性来进行的现实思考。从职业历史上看,秘书行业的出现渊源久远,传统官制中的秘书行业势必受到文官文化的影响。而且文官文化的强大性更在于它对社会群体心理和精神的感召作用,所以从事职业的个体人群受到的文官文化影响更是不可小觑。所以秘书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对传统文官文化的继承或批判,将同样对当下秘书行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毕竟,传统的文官文化良莠并存,如何看来传统文化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认识它们对秘书行业的影响实在是一个有必要讨论的问题。
2 传统文官文化的起源
从尧舜禹时代就有了社会管理组织的出现,正式部落首领的产生,催生了秘书工作。首领在,号令在,“典”、“命”、“谟”等都是可以考证的文字号令,而有记载需求时,就产生了记载、传递、办理号令的人员,秘书工作就此诞生。也可以从《世本》中得知,秘书源自黄帝时期,据记载:“黄帝之世,始立史官,仓颉、沮诵居其职”。(((可知当时是由仓颉、沮诵负责黄帝的言行记录和命令的传达,秘书和文官工作的一脉相承,就是起源于此,这就是最早的文官,它形成于原始社会末期,是早期秘书文化的雏形,也是秘书文化工作的萌芽期。对后来文官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2.1传统文官文化的发展
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也从原始社会步入奴隶社会。从有国家出现开始,秘书工作也相继产生,并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变化。文官制度,也是由此衍化而来。在奴隶制国家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在设立官职的同时,还设置了秘书人员,有的还设置了专职机构,可经考证的是最早的文官应该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形成了一个雏形,由一个萌芽状态不断发展起来。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夏朝时设立专门秘书人员。从夏朝开始,秘书职业开设专职机构,同时分工明确。而到了商朝,这个分封制社会,开设六太、六府、五官之职,这时出现了很多的文官官职是从事专门的秘书工作。到了西周时期,在王室和地方诸侯国间,形成了以“卿”为首的政务部门和以“太史”为首的事务部门两者并列的格局,即我们常说的“卿士突”、“太史寮”,他们的主要职责都是为皇室服务,即皇室的秘书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秘书工作和秘书人员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这期间秘书由两方面人构成:一是史官,掌握文化知识,但这时不再是世袭制了。二是文士,这些文士多半从读书人中选择而来。从其出身来看,他们多数是新兴地主阶级或商人子弟,其中也有不少是布衣之士,更甚有贫民出身子弟。(((他们充任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官职。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秘书工作就开始进入人工分工阶段。
到秦汉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秦朝设立了丞相府担任秘书工作,但此时的皇帝高度集权,丞相府只有参谋权,并没有决策权,到昏庸的秦二世继承皇位时,丞相府的职权出现了扩大的趋势,但也随着秦朝的快速灭亡,这一趋势也被终止。汉朝时,随着国家机构事务的增加,丞相府职权逐渐扩大,不断与皇权发生矛盾,但统治者随后便很快意识到这个问题,设立了尚书台削弱相权,最后甚至使尚书台取代了相府成为新的秘书机构,变为皇帝的办公厅。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是三公九卿制演变为三省六部制的过度时期,中央秘书机构逐步演变为三省,即“中书、门下、尚书”这三个部门互相配合、互相监督共同处理朝政。领导者也越来越重视秘书工作,秘书机构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秘书官吏的选拔也逐渐系统化、完备化,更设立了专门的官吏考核制度,由汉朝的看重业务能力水平发展到魏晋时看重秘书写作水平。中央设立了中书省代替了尚书台成为政务枢纽,在中书省下设立了中书监、中书令等秘书官职,更设立了以秘书令为首的秘书机构,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名实相副的秘书机构。为了实现权力制衡作用,中央设立了门下省来分散中书省的权力,这一做法防止了权力的滥用,加强了中央对权力的控制。
目 录
1 引言 1
2 传统文官文化的起源 1
2.1 传统文官文化的发展 1
2.2 唐宋文官文化的繁盛 3
2.2.1唐宋文官文化的发展历程 3
2.2.2北宋文官文化繁盛的原因3
3 传统文官文化的内涵 5
3.1对个人道德与学识的严格要求5
3.2对政治与社会事务的高度关注6
3.3朋党之争的兴起与利弊6
4文官文化带给秘书的职业思考7
4.1秘书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自我要求7
4.2秘书从业心态的开放包容9
4.3秘书职场消极文化的产生 10
结论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13
1 引言
在悠久的历史唱和中,传统中国社会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文官制度。它包括官员的选拔、任用、调任、致仕等一系列内容,并在不同王朝时期得到补充和修正,变得日趋完善。在此背景下,中国传统社会也形成了特征鲜明的文官文化。
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以政治为社会主体的社会结构形态,文官文化得到了繁荣的发展,它从一种官场文化逐渐扩展到众多的社会场景和语境中,甚至渗透到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群体中,对他们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精神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在宋代,传统文官文化发展到了一个巅峰,北宋前期“范欧人格”和“庆历士风”的出现及其所引发的官场和社会现象,正是历史对优秀文官文化的生动阐释。
当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甄别和继承传统文化日益成为一项重要的精神命题。在此背景下,我们讨论传统文官文化对秘书行业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影响,正是考虑到秘书行业的特殊性来进行的现实思考。从职业历史上看,秘书行业的出现渊源久远,传统官制中的秘书行业势必受到文官文化的影响。而且文官文化的强大性更在于它对社会群体心理和精神的感召作用,所以从事职业的个体人群受到的文官文化影响更是不可小觑。所以秘书行业及其从业人员对传统文官文化的继承或批判,将同样对当下秘书行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毕竟,传统的文官文化良莠并存,如何看来传统文化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认识它们对秘书行业的影响实在是一个有必要讨论的问题。
2 传统文官文化的起源
从尧舜禹时代就有了社会管理组织的出现,正式部落首领的产生,催生了秘书工作。首领在,号令在,“典”、“命”、“谟”等都是可以考证的文字号令,而有记载需求时,就产生了记载、传递、办理号令的人员,秘书工作就此诞生。也可以从《世本》中得知,秘书源自黄帝时期,据记载:“黄帝之世,始立史官,仓颉、沮诵居其职”。(((可知当时是由仓颉、沮诵负责黄帝的言行记录和命令的传达,秘书和文官工作的一脉相承,就是起源于此,这就是最早的文官,它形成于原始社会末期,是早期秘书文化的雏形,也是秘书文化工作的萌芽期。对后来文官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2.1传统文官文化的发展
随着历史的发展,我国也从原始社会步入奴隶社会。从有国家出现开始,秘书工作也相继产生,并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变化。文官制度,也是由此衍化而来。在奴隶制国家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在设立官职的同时,还设置了秘书人员,有的还设置了专职机构,可经考证的是最早的文官应该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形成了一个雏形,由一个萌芽状态不断发展起来。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夏朝时设立专门秘书人员。从夏朝开始,秘书职业开设专职机构,同时分工明确。而到了商朝,这个分封制社会,开设六太、六府、五官之职,这时出现了很多的文官官职是从事专门的秘书工作。到了西周时期,在王室和地方诸侯国间,形成了以“卿”为首的政务部门和以“太史”为首的事务部门两者并列的格局,即我们常说的“卿士突”、“太史寮”,他们的主要职责都是为皇室服务,即皇室的秘书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秘书工作和秘书人员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这期间秘书由两方面人构成:一是史官,掌握文化知识,但这时不再是世袭制了。二是文士,这些文士多半从读书人中选择而来。从其出身来看,他们多数是新兴地主阶级或商人子弟,其中也有不少是布衣之士,更甚有贫民出身子弟。(((他们充任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秘书官职。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秘书工作就开始进入人工分工阶段。
到秦汉时期,是我国秘书工作的确立时期。秦朝设立了丞相府担任秘书工作,但此时的皇帝高度集权,丞相府只有参谋权,并没有决策权,到昏庸的秦二世继承皇位时,丞相府的职权出现了扩大的趋势,但也随着秦朝的快速灭亡,这一趋势也被终止。汉朝时,随着国家机构事务的增加,丞相府职权逐渐扩大,不断与皇权发生矛盾,但统治者随后便很快意识到这个问题,设立了尚书台削弱相权,最后甚至使尚书台取代了相府成为新的秘书机构,变为皇帝的办公厅。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是三公九卿制演变为三省六部制的过度时期,中央秘书机构逐步演变为三省,即“中书、门下、尚书”这三个部门互相配合、互相监督共同处理朝政。领导者也越来越重视秘书工作,秘书机构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秘书官吏的选拔也逐渐系统化、完备化,更设立了专门的官吏考核制度,由汉朝的看重业务能力水平发展到魏晋时看重秘书写作水平。中央设立了中书省代替了尚书台成为政务枢纽,在中书省下设立了中书监、中书令等秘书官职,更设立了以秘书令为首的秘书机构,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名实相副的秘书机构。为了实现权力制衡作用,中央设立了门下省来分散中书省的权力,这一做法防止了权力的滥用,加强了中央对权力的控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wenmi/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