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镇乡土文化研究(附件)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作为一座工业重镇,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运河镇历史悠久的乡土文化正发生着变化,以及在主流文化的冲击下,存在着传承缺失和发展困难的问题。此课题从运河镇乡土文化的内涵与传承价值入手,探索分析其在城镇化进程中传承与发展的困境与深层原因,并从观念、教育、经济、制度层面探究运河镇乡土文化的发展对策。关键词 运河镇,乡土文化,传承困境,发展对策
目 录
1 引言 1
2 运河镇乡土文化的内涵 1
2.1 乡土文化的内涵与传承价值 1
2.2 运河镇乡土文化的特点 2
3 城镇化进程中运河镇乡土文化的发展困境 3
3.1 运河镇乡土文化的发展现状 3
3.2 运河镇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困境的深层分析 5
4 运河镇乡土文化的发展对策 7
4.1 增强乡土文化保护意识,促进科学规划 7
4.2 加强乡土文化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健全 8
4.3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促进经济模式升级 9
4.4 完善乡土文化保护制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9
结 论 10
致 谢 12
参 考 文 献 13
1 引言
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囊括风土人情、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传统技艺等诸多方面。而广大的农村则是滋生培养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改革开放后,由于我国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许多乡土文化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发展,反而逐渐没落[]。
国家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于十九大的报告上,第一次表明“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发展策略。其根本上是把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当成我国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严格要求坚持以“三农”问题的合理解决为全党工作的关键部分,而且严格坚持把农业农村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并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政策体系和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战略的实施将会为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运河镇,位于江苏省邳州市东部,地处陇海铁路与京杭大运河交际部位的“金银十字架”,它是千里大运河上唯一一个用“运河”来命名的小镇,还是沿东陇海线关键的交通路线以及新兴的工业重点乡镇,近几年已经连续进入到了徐州市的“十强镇”行列,并且在2005年得到了第一名,先后荣获“江苏名镇”、“党建工作先进镇”和“全国千强镇”等荣誉称号。但其在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没落与凋敝也日益严重,面对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期,文化研究者们既感到振奋,又感到焦虑。振奋的是,乡土文化的振兴应该是乡村振兴目标中重要的一步,顺应了规律,抓住了机遇,日渐凋敝的乡土、日渐淡忘的乡土文化会迎来一个生机勃勃的发展期。焦虑的是,对乡土文化价值认识缺位、错位、不到位,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乡土文化可能会面临被破坏、被畸形,甚至被消失的危险[]。因此,对运河镇乡土文化价值的再认识,是城镇化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新要求。
2 运河镇乡土文化的内涵
2.1 乡土文化的内涵与传承价值
乡土文化起源于农业社会,是我国传统文化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农业文化。乡土文化是站在特定的地区,发展并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具有深厚的地方性文化色彩。它包含了两个层面,物质性文化与非物质性文化,是物质、精神和以及生态文明互相融合的结果。所以,对于不同地域的乡土文化,其根本上都有部分共性的特点,比如都包括了如语言方面、习俗方面、价值观以及宗教信仰等文化,是特殊地域的共性文化长期沉淀,含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其不但蕴含我国中华传统文化里一部分共性的因素,而且还含有具有各地区特色的民风民俗,以及价值观和社会意识。乡土文化主要是与宗法形式的小农经济发展相适应,大多是以乡村的习俗为根本表现方式,是生存于部分的地区、族群、时间、环境下,用于维护乡村、宗族以及社区的生产制造与生活制度。乡土文化拥有唯美性、嬗变性、道德性、地域性、流动性、融合性以及风俗性等特点,并且内化和外显于乡村地区的历史文化迁移、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民间艺术、竞技游艺、民俗风情、古镇风貌、庙宇祠堂、独特饮食以及生活中,逐渐演变为与城市的文化区别最明显的特征。因此,以此来保存全面的农业文化因子,体现了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按照以往的价值链来分析,乡土文化是经过孕育和营造,最后变成产业化的、具有动态发展、历史价值的文化,拥有其特有的竞争优势[]。我国地域广阔,每个地区的乡土文化各具特色,如果发展乡土文化,能够科学的提高乡民的生活水平,经过探索、发展以及利用,能够展现其独特的经济、政治及美学方面的价值。因此必须要实施保护和传承战略,同时对部分的神鬼故事以及封建迷信给予去除,最后实现对乡土文化有选择、抓住重点地保护与发展。
2.2 运河镇乡土文化的特点
2.2.1 运河文化
运河镇大致上在1949年前名大榆树埠,又称三岔河集,是历史悠久的“水旱码头、漕运枢纽”,毗邻京杭大运河,沿线水面宽阔、鱼虾丰富、环境优美,两岸植被茂盛,景色宜人,运河中常见百舸争流的盛况。1948年解放战争淮海战役中沂蒙雄狮老八纵“强攻运河铁路桥”的战斗故事便发生于运河镇,电影《淮海战役》、《车轮滚滚》拍摄取景地在运河镇营房村附近的陇海铁路运河大桥。运河镇是邳州商贸交流中心,是苏北鲁南水陆交通枢纽,是东陇海线重要中心城镇,邳州市老城区运河镇被赞誉为大运河岸上的一颗明珠。
2.2.2 艺术之乡
运河镇悠久的文明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文化得以发展,以农民画、民间剪纸为代表的民间艺术用独特的材料和手法反映农民生活,有很高的思想性和价值性[]。1992年邳州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和“民间艺术之乡”。地方戏曲柳琴戏,已有二百多年演唱历史,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柳琴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2.3 民风淳厚
有着四千多年文明史的下邳,具有纯洁质朴的民风。两千多年前起源于邹鲁徐邳一带的孔孟之道和刚毅豪侠的齐鲁遗风,一直荫及徐邳先民。正如唐杜佑在《通典》中所说:“徐方,邹鲁旧国,尤有儒风。”“儒风”者孔孟之道也。早期的运河镇有着非常好的精神文明和伦理道德传统,民风真诚淳朴,各乡村都有规范的社会控制、社会管理的机制,大量卓有成效的村规民约有效地促进和维护了当地环境资源保护、公共财产安全和尊老爱幼的风气。
目 录
1 引言 1
2 运河镇乡土文化的内涵 1
2.1 乡土文化的内涵与传承价值 1
2.2 运河镇乡土文化的特点 2
3 城镇化进程中运河镇乡土文化的发展困境 3
3.1 运河镇乡土文化的发展现状 3
3.2 运河镇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困境的深层分析 5
4 运河镇乡土文化的发展对策 7
4.1 增强乡土文化保护意识,促进科学规划 7
4.2 加强乡土文化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健全 8
4.3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促进经济模式升级 9
4.4 完善乡土文化保护制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9
结 论 10
致 谢 12
参 考 文 献 13
1 引言
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囊括风土人情、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传统技艺等诸多方面。而广大的农村则是滋生培养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改革开放后,由于我国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许多乡土文化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发展,反而逐渐没落[]。
国家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于十九大的报告上,第一次表明“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发展策略。其根本上是把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当成我国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严格要求坚持以“三农”问题的合理解决为全党工作的关键部分,而且严格坚持把农业农村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并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政策体系和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战略的实施将会为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的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运河镇,位于江苏省邳州市东部,地处陇海铁路与京杭大运河交际部位的“金银十字架”,它是千里大运河上唯一一个用“运河”来命名的小镇,还是沿东陇海线关键的交通路线以及新兴的工业重点乡镇,近几年已经连续进入到了徐州市的“十强镇”行列,并且在2005年得到了第一名,先后荣获“江苏名镇”、“党建工作先进镇”和“全国千强镇”等荣誉称号。但其在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没落与凋敝也日益严重,面对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期,文化研究者们既感到振奋,又感到焦虑。振奋的是,乡土文化的振兴应该是乡村振兴目标中重要的一步,顺应了规律,抓住了机遇,日渐凋敝的乡土、日渐淡忘的乡土文化会迎来一个生机勃勃的发展期。焦虑的是,对乡土文化价值认识缺位、错位、不到位,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乡土文化可能会面临被破坏、被畸形,甚至被消失的危险[]。因此,对运河镇乡土文化价值的再认识,是城镇化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的新要求。
2 运河镇乡土文化的内涵
2.1 乡土文化的内涵与传承价值
乡土文化起源于农业社会,是我国传统文化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农业文化。乡土文化是站在特定的地区,发展并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具有深厚的地方性文化色彩。它包含了两个层面,物质性文化与非物质性文化,是物质、精神和以及生态文明互相融合的结果。所以,对于不同地域的乡土文化,其根本上都有部分共性的特点,比如都包括了如语言方面、习俗方面、价值观以及宗教信仰等文化,是特殊地域的共性文化长期沉淀,含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其不但蕴含我国中华传统文化里一部分共性的因素,而且还含有具有各地区特色的民风民俗,以及价值观和社会意识。乡土文化主要是与宗法形式的小农经济发展相适应,大多是以乡村的习俗为根本表现方式,是生存于部分的地区、族群、时间、环境下,用于维护乡村、宗族以及社区的生产制造与生活制度。乡土文化拥有唯美性、嬗变性、道德性、地域性、流动性、融合性以及风俗性等特点,并且内化和外显于乡村地区的历史文化迁移、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民间艺术、竞技游艺、民俗风情、古镇风貌、庙宇祠堂、独特饮食以及生活中,逐渐演变为与城市的文化区别最明显的特征。因此,以此来保存全面的农业文化因子,体现了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按照以往的价值链来分析,乡土文化是经过孕育和营造,最后变成产业化的、具有动态发展、历史价值的文化,拥有其特有的竞争优势[]。我国地域广阔,每个地区的乡土文化各具特色,如果发展乡土文化,能够科学的提高乡民的生活水平,经过探索、发展以及利用,能够展现其独特的经济、政治及美学方面的价值。因此必须要实施保护和传承战略,同时对部分的神鬼故事以及封建迷信给予去除,最后实现对乡土文化有选择、抓住重点地保护与发展。
2.2 运河镇乡土文化的特点
2.2.1 运河文化
运河镇大致上在1949年前名大榆树埠,又称三岔河集,是历史悠久的“水旱码头、漕运枢纽”,毗邻京杭大运河,沿线水面宽阔、鱼虾丰富、环境优美,两岸植被茂盛,景色宜人,运河中常见百舸争流的盛况。1948年解放战争淮海战役中沂蒙雄狮老八纵“强攻运河铁路桥”的战斗故事便发生于运河镇,电影《淮海战役》、《车轮滚滚》拍摄取景地在运河镇营房村附近的陇海铁路运河大桥。运河镇是邳州商贸交流中心,是苏北鲁南水陆交通枢纽,是东陇海线重要中心城镇,邳州市老城区运河镇被赞誉为大运河岸上的一颗明珠。
2.2.2 艺术之乡
运河镇悠久的文明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文化得以发展,以农民画、民间剪纸为代表的民间艺术用独特的材料和手法反映农民生活,有很高的思想性和价值性[]。1992年邳州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和“民间艺术之乡”。地方戏曲柳琴戏,已有二百多年演唱历史,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柳琴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2.3 民风淳厚
有着四千多年文明史的下邳,具有纯洁质朴的民风。两千多年前起源于邹鲁徐邳一带的孔孟之道和刚毅豪侠的齐鲁遗风,一直荫及徐邳先民。正如唐杜佑在《通典》中所说:“徐方,邹鲁旧国,尤有儒风。”“儒风”者孔孟之道也。早期的运河镇有着非常好的精神文明和伦理道德传统,民风真诚淳朴,各乡村都有规范的社会控制、社会管理的机制,大量卓有成效的村规民约有效地促进和维护了当地环境资源保护、公共财产安全和尊老爱幼的风气。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wenmi/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