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礼服与西式婚纱相结合婚纱礼服设计
摘 要 近年来,由于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升,在国际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式礼服元素也日益在各大秀场显露头角。尤其是现在,有很多新人都想走复古风,但传统的中式礼服不再能满足新人的要求。因此本设计主要针对服装廓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设计融合了中西式的廓形特点。在设计上,采用中式礼服与西式婚纱相结合的方式,以简洁、直观、明确的廓形作为设计的着手点,明确设计思路。在色彩上,结合2016年服装流行趋势,通过对各大时装发布会服饰色彩的提取,将所获取的素材结合本次设计运用其中。在制作环上,结合设计图的款式特点选用合适的面料、辅料表达设计此次设计的主题思想。在每款服装的款式结构、制版、立体裁剪、缝制等环节,采用辅助式整形、边缘支持、层叠等特殊工艺处理,使得立体艺术融入其中,同时运用面料二次再造手段,完美表现本次设计主题“华章”,最终完成整个系列设计以及设计说明。
目 录
1 前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研究现状 1
1.3 国外研究现状 1
1.4 发展趋势 2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2
2 设计主题说明 4
2.1 灵感来源 4
2.2 2016年流行元素分析 4
2.2.1 结合本次设计要求进行分析 6
2.3 服装造型 6
2.3.1 整体分析 7
2.3.2 具体分析 8
2.4 服装色彩 8
2.5 服装材料 8
2.5.1 面料一:裸色主面料 8
2.5.2 面料二:硬纱 9
2.5.3 面料三:白色欧根纱 9
2.5.4 辅料一:树脂硬衬 9
2.5.5 辅料二:鲸鱼骨衬裙 10
2.5.6 辅料三:民族风刺绣花边 10
3 结构设计与工艺制作说明 11
3.1 服装制版的过程 11
3.2 裁剪缝制过程 12
3.3 面料的处理过程 13
3.4 特殊工艺处理过程 13
3.4.1 粘衬 13
3.4.2 鲸鱼骨裙撑的使用 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4 结论 14
4.1 最终设计作品 14
4.2 成衣效果展示 14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意义上的嫁衣已经不能满足新人的需求,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的嫁衣才更能反映当代人的思想和意志,体现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也更加符合现代服饰设计原则。一件嫁衣最重要的使命是完美衬托新娘独特的气质和美感。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现代女性对嫁衣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婚纱产品有很多都是照搬国外的作品,设计过于模式化,自主品牌的风格少之又少。在历史的长河中,服装表现形式逐渐稳固化。国外设计师使用中国元素,虽然打破了固有的模式,但对中国传统美学不能很好地诠释,忽视了广大民众的需求。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婚纱嫁衣产业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基于以上原因,我将服装设计中经常出现的中国风格元素与现代婚纱设计相结合,让嫁衣过去与未来连接起来,传统与时尚连接起来,生活与艺术连接起来,开拓嫁衣的创作思维,为设计中国特色的现代婚纱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1.2 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娘仍是大红绣袄,但是随着多年的政治演变,人们逐渐开始接受西方服饰文化。特别是21世纪的今天,婚礼服受西方的影响特别的明显。以前一抹红的婚礼服不再出现,款式在不断的变化,装饰也在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时代性元素的融入,为嫁衣注入了新的设计理念,赋予了新的使命。近现代,除保留本民族婚礼服饰以外,越来越多的新人选择西式礼服。根据市场调查,每年在新婚消费方面大部分新人愿意花费整个婚庆支出的15%用来购买婚纱或借租婚纱拍摄。现在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婚纱市场在个人消费方面刚刚起步,需求仍然很大,前景广阔[1]。据悉,2011年以来中国结婚人数将继续上升并保持快速增长,国内掀起了购买婚纱礼服的热潮,婚纱礼服的消费量猛增使得国内婚纱礼服行业持续不断地发展。但新人对婚纱礼服卫生和个性化的要求却越来越高。
1.3 国外研究现状
婚纱礼服的雏形应该上朔到公元前1700~公元前1550年古希腊。西方19世纪以前,少女们所穿的礼服没有同一颜色的规格。直到1820年前后,白色才逐渐成为婚礼上广为人用的礼服颜色。伊丽莎白时期,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结婚时所穿的锦缎制作的白色礼服,迅速成为时尚风尚[2]。长袍外裙都是五颜六色的,与中国式的礼服历史相似。在大部分的外国文献中普遍认为1840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举行婚礼时所穿的白色礼服,奠定了白色婚纱作为近现代正式礼服的坚固地位。在国际上开启了白色礼服的先河。由于引领了时尚潮流,所以市场占有率较高,影响也较高。
1.4 发展趋势
中国的婚纱行业相对西方起步较晚,产品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多数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和抄袭国外设计的水平上,缺少体现本民族特色和传统的原创婚纱设计作品[3]。近年来,国际友好往来,强化和树立了中国人的服饰形象。越多的西方人渴望了解中国,甚至有许多服装设计大师发表了一些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通过将传统服饰所展现的神韵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相结合,来展示中国美学最本质的内涵。在这样一种形式下,中国元素备受瞩目,成为焦点。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现代服装趋于国际化的大融合。各民族服装以兼容并存的姿态发展,既吸收外来文化又保留自己本民族的特色。以流行的时尚为目标,向共同的焦点聚拢。
中国人热爱自己的民族,钟爱自己的民族服装,但全球性的大融合已经向一处走来。随着信息时代、电子时代的到来,他将于新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以崭新的面貌不断地融入生活。新嫁衣也将以更加艳丽的姿态屹立服坛之林。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本次采用了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有机结合的方式方法[4],并借鉴国内外的创新风格,在查阅大量书籍和杂志,结合自己的设计理念,根据自己的创意灵感画系列设计效果图,根据效果图绘制服装款式并进行结构图纸制作和成衣制作过程,对“新嫁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创新。
此次设计主要以探索“新”的理念为主,打造的是一种气质、美感、个性的服装,理念旨在展现中国女性内在本质,展现现代中国女性独特的魅力。本设计效果图的整体上表现是独具中华传统的“神韵”的嫁衣,包括配饰的设计既自然又具有时代感。在结构设计中,也遇到许多的问题,经过反复修改和研究后找到了合适的设计款式和板型。
本次设计的主题是《醉美嫁衣》,灵感来源于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婚礼婚戒。以此灵感联想,设计带有传统“韵味”的现代服装。用传统的服饰的“意”丰富现代服装的“形”的观点。
此次毕业设计希望能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意蕴与西方婚纱礼服的服装形态相结合。理念旨在展现中国女性内在本质之美,展现现代中国女性独有的魅力。
目 录
1 前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研究现状 1
1.3 国外研究现状 1
1.4 发展趋势 2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2
2 设计主题说明 4
2.1 灵感来源 4
2.2 2016年流行元素分析 4
2.2.1 结合本次设计要求进行分析 6
2.3 服装造型 6
2.3.1 整体分析 7
2.3.2 具体分析 8
2.4 服装色彩 8
2.5 服装材料 8
2.5.1 面料一:裸色主面料 8
2.5.2 面料二:硬纱 9
2.5.3 面料三:白色欧根纱 9
2.5.4 辅料一:树脂硬衬 9
2.5.5 辅料二:鲸鱼骨衬裙 10
2.5.6 辅料三:民族风刺绣花边 10
3 结构设计与工艺制作说明 11
3.1 服装制版的过程 11
3.2 裁剪缝制过程 12
3.3 面料的处理过程 13
3.4 特殊工艺处理过程 13
3.4.1 粘衬 13
3.4.2 鲸鱼骨裙撑的使用 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4 结论 14
4.1 最终设计作品 14
4.2 成衣效果展示 14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意义上的嫁衣已经不能满足新人的需求,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的嫁衣才更能反映当代人的思想和意志,体现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也更加符合现代服饰设计原则。一件嫁衣最重要的使命是完美衬托新娘独特的气质和美感。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现代女性对嫁衣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婚纱产品有很多都是照搬国外的作品,设计过于模式化,自主品牌的风格少之又少。在历史的长河中,服装表现形式逐渐稳固化。国外设计师使用中国元素,虽然打破了固有的模式,但对中国传统美学不能很好地诠释,忽视了广大民众的需求。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婚纱嫁衣产业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基于以上原因,我将服装设计中经常出现的中国风格元素与现代婚纱设计相结合,让嫁衣过去与未来连接起来,传统与时尚连接起来,生活与艺术连接起来,开拓嫁衣的创作思维,为设计中国特色的现代婚纱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1.2 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娘仍是大红绣袄,但是随着多年的政治演变,人们逐渐开始接受西方服饰文化。特别是21世纪的今天,婚礼服受西方的影响特别的明显。以前一抹红的婚礼服不再出现,款式在不断的变化,装饰也在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时代性元素的融入,为嫁衣注入了新的设计理念,赋予了新的使命。近现代,除保留本民族婚礼服饰以外,越来越多的新人选择西式礼服。根据市场调查,每年在新婚消费方面大部分新人愿意花费整个婚庆支出的15%用来购买婚纱或借租婚纱拍摄。现在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婚纱市场在个人消费方面刚刚起步,需求仍然很大,前景广阔[1]。据悉,2011年以来中国结婚人数将继续上升并保持快速增长,国内掀起了购买婚纱礼服的热潮,婚纱礼服的消费量猛增使得国内婚纱礼服行业持续不断地发展。但新人对婚纱礼服卫生和个性化的要求却越来越高。
1.3 国外研究现状
婚纱礼服的雏形应该上朔到公元前1700~公元前1550年古希腊。西方19世纪以前,少女们所穿的礼服没有同一颜色的规格。直到1820年前后,白色才逐渐成为婚礼上广为人用的礼服颜色。伊丽莎白时期,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结婚时所穿的锦缎制作的白色礼服,迅速成为时尚风尚[2]。长袍外裙都是五颜六色的,与中国式的礼服历史相似。在大部分的外国文献中普遍认为1840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举行婚礼时所穿的白色礼服,奠定了白色婚纱作为近现代正式礼服的坚固地位。在国际上开启了白色礼服的先河。由于引领了时尚潮流,所以市场占有率较高,影响也较高。
1.4 发展趋势
中国的婚纱行业相对西方起步较晚,产品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多数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和抄袭国外设计的水平上,缺少体现本民族特色和传统的原创婚纱设计作品[3]。近年来,国际友好往来,强化和树立了中国人的服饰形象。越多的西方人渴望了解中国,甚至有许多服装设计大师发表了一些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通过将传统服饰所展现的神韵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相结合,来展示中国美学最本质的内涵。在这样一种形式下,中国元素备受瞩目,成为焦点。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现代服装趋于国际化的大融合。各民族服装以兼容并存的姿态发展,既吸收外来文化又保留自己本民族的特色。以流行的时尚为目标,向共同的焦点聚拢。
中国人热爱自己的民族,钟爱自己的民族服装,但全球性的大融合已经向一处走来。随着信息时代、电子时代的到来,他将于新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以崭新的面貌不断地融入生活。新嫁衣也将以更加艳丽的姿态屹立服坛之林。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本次采用了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有机结合的方式方法[4],并借鉴国内外的创新风格,在查阅大量书籍和杂志,结合自己的设计理念,根据自己的创意灵感画系列设计效果图,根据效果图绘制服装款式并进行结构图纸制作和成衣制作过程,对“新嫁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创新。
此次设计主要以探索“新”的理念为主,打造的是一种气质、美感、个性的服装,理念旨在展现中国女性内在本质,展现现代中国女性独特的魅力。本设计效果图的整体上表现是独具中华传统的“神韵”的嫁衣,包括配饰的设计既自然又具有时代感。在结构设计中,也遇到许多的问题,经过反复修改和研究后找到了合适的设计款式和板型。
本次设计的主题是《醉美嫁衣》,灵感来源于生活中最常见到的婚礼婚戒。以此灵感联想,设计带有传统“韵味”的现代服装。用传统的服饰的“意”丰富现代服装的“形”的观点。
此次毕业设计希望能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意蕴与西方婚纱礼服的服装形态相结合。理念旨在展现中国女性内在本质之美,展现现代中国女性独有的魅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fzsj/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