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体裁剪的服装局部造型研究

基于立体裁剪的服装局部造型研究[20191208130538]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服装的追求不断趋向于多样化和个性化,服装的艺术创意、服装的舒适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有鉴于此,研究基于立体裁剪的服装局部造型手法,快捷而又合理的获得风格各异、结构多变的服装造型与版型这一方式既迎合了国内产业转型的呼声,也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是服装造型不断创新的思维支撑和技术改良。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资料的大量的调查与收集,简述国内外基于立体裁剪的造型手法的历史、现状、发展。并以此为背景,通过总结归纳,阐述空间立体裁剪的手法在服装局部造型中重要作用、造型技法、立体裁剪技术手法等,并归纳了基于立体裁剪的局部造型的造型规律,通过对大量特殊案例的鉴赏与剖析,详细的分析优秀案例中局部立体裁剪的造型的优势与其具体表现形式,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与毕业设计的部分结合,进一步对基于立体裁剪的服装局部造型设计进行研究。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立体裁剪服装造型局部设计 在知网中输入关键词立体裁剪、造型等词,检索出千余篇发表在纺织学报、丝绸等期刊上的研究论文,包括张志的《立体裁剪—表演服装的造型设计手法》、杨龙女的《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有机结合使用的技术研究》、竺近珠的《浅谈现代成衣中立体裁剪的应用》、戴建国的《立体裁剪及其适用性分析》、冯祎的《服装造型设计中面料再造的探索及实践》、苏洁的《服装造型语言?褶皱?的形态与构成》等文章,其内容多为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优劣对比研究,立体裁剪某种技术手法的具体运用、立体裁剪的发展历史、立体裁剪与人体适用性研究等,论文大多只单一方面研究立体裁剪的优劣,专注于立体裁剪造型的本身。
目录
1、引言 1
1.1课题研究现状 1
1.1.1国外研究现状 1
1.1.2国内研究现状 1
1.2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2
1.3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 2
1.3.1研究思路 2
1.3.2研究方法 3
2、概述 3
2.1立体裁剪的概述 4
2.2基于立体裁剪的服装局部造型的概述 4
2.3立体裁剪的发展历程 4
2.3.1国外立体裁剪的发展历程 4
2.3.2国内立体裁剪的发展历程 5
2.4基于立体裁剪的服装局部造型的发展历程 5
3、基于立体裁剪的服装局部造型研究 6
3.1基于立体裁剪的造型要素在服装各局部的应用 6
3.1.1基于立体裁剪的服装造型的基本元素 6
3.1.2立体裁剪中造型元素在胸部的应用 7
3.1.3立体裁剪中造型元素在腰部的应用 7
3.1.4立体裁剪中造型元素在臀部的应用 8
3.2基于立体裁剪的局部服装造型的造型规律 9
3.2.1对比与平衡 9
3.2.2比例与分割 9
3.2.3韵律与节奏 9
3.2.4和谐与统一 10
3.3基于立体裁剪的局部服装造型艺术与技术手法 10
3.3.1局部抽褶造型设计 103.3.2局部垂褶造型设计 11
3.3.3局部堆积造型设计 11
3.3.4局部编织造型设计 11
3.3.5局部缀绣造型设计 11
3.3.6局部填充造型设计 12
3.3.7局部镂空、抽丝造型设计 12
4、立体裁剪在服装局部造型应用案例分析 12
4.1案例一 13
4.2案例二 13
4.3案例三 13
5、基于立体裁剪的服装局部造型的创新研究 13
5.1整布造型的立体裁剪手法运用 13
5.2局部造型材料的多元化运用 15
6、毕业设计构想与实现 15
6.1主题 15
6.2色彩 16
6.3面料 16
6.4成衣效果 16
6.5设计中的局部立裁展示与分析 16
7、结束语 17
8、参考文献 17
9、致谢 18
1、引言
1.1课题研究现状
1.1.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设计师对立体造型的研究是必修课。擅长轻薄针织或者丝绸面料造型的格雷夫人曾经说过:“我无法忍受破坏坯布流畅感的缝合和毫无意义的切割。”她的设计讲究自然流畅,多用细密的褶,充分利用立体裁剪把面料与整体或局部的造型完美的融合。日本著名设计师三宅一生的作品,更是立体裁剪造型的代表,将各种打结、褶、重叠、镂空充分运用,创造出一件件富有妙趣的服装作品。
现今,随着人们对服装个性与合体性的追求越来越高,基于立体裁剪的局部造型也愈来愈被广泛运用。我们所熟知的欧洲著名设计师包括亚历山大?麦克奎恩、约翰?加利亚诺、马克?雅各布斯等,他们的高级时装发布会作品,在工艺上大多都是通过立体裁剪手法完成服装某一部位造型的裁剪、修改、调整。除了服装秀场和奢侈品牌服装使用立体裁剪方式之外,批量生产的成衣包括休闲装、正装、礼服等也普遍使用立体裁剪的造型手法完成服装局部细节的创意和服装版型的修正。
1.1.2国内研究现状
经大量资料显示,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利用立体裁剪技法对服装局部造型进行研究。经过文献搜集与调查发现:近几年对于立体裁剪造型的研究资料逐步增多,其研究内容由早期比较初步的立体裁剪教程,立体裁剪的基本手法等逐步延伸,到如今立体造型裁剪的实用性探究,其内容更具技术性。
相关撰写的书籍包括周文辉的《服装立体裁剪》、肖军的《图解服装机构及细部立体设计》、罗琴的《使用服装立体裁剪》 等。综合各类文献,不难发现不论是国外引进的教材还是国内相关学者出版的,针对立体裁剪这一方面的书不在少数。从其展示方式上看,大多是立体裁剪的过程和最后成品的拍摄并加以文字的说明。但发现绝大部分书籍不论其各自的编写形式怎样,都是只注重过程,并且这些书籍文献多关于立体裁剪的造型手法,而对局部立体裁剪的相关资料却是少之又少。而本次论文研究的是基于立体裁剪的服装局部造型,不仅仅是立体裁剪的灵活运用与研究,更要与服饰造型相结合,考虑的服装造型规律服饰美等因素,强调整体效果。
1.2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立体裁剪基础上的服装局部造型研究在我国服装产业中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也势必是未来服装企业想要在竞争中生存的必经之路,通过这次课题的深入研究,分析服装立体造型的手法,技巧,与面辅料如何和谐搭配来获得更加新颖的造型。
一、经过对前人立体裁剪造型技术的经验总结,本文将提出创新的局部立体造型方案
二、本文深刻的阐述基于立体裁剪的服装造型技术研究,使造型手法得到更灵活的运用;
三、通过对立体裁剪的服装局部造型设计研究,将其运用到毕业设计作品中,,使毕业设计更具理论性、审美性、创新性;
四、通过本文的研究,突出立体裁剪技术的重要性,让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能够重视并运用这一造型手法。
1.3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研究思路
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意义、以及分析研究思路与论文过程中所需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为针对立体裁剪定义与基于立体裁剪的局部造型手法等进行概述,简介其发展历程,为下文研究基于立体裁剪的局部造型手法做铺垫。
第三章为基于立体裁剪的局部服装造型的造型规律研究以及基于立体裁剪的局部服装造型艺术与技术手法的研究,并以此为总纲领,详细的分散出细节进行解析,使研究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第四章在综合上述分析的局部造型立体裁剪手法、造型要素以及局部造型规律的前提下,利用优秀作品进行案例分析,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示立体裁剪造型手法具体的操作与表现。
第五章为基于立体裁剪的服装局部造型的创新研究,通过上述资料经验的总结,提出创新理论,并通过与图片的示例,层次清晰的阐述出。
第六章是毕业设计的构想与实现,将论文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与毕业设计作品结合,制作出成衣效果,并分析其中所运用的基于立体裁剪局部造型手法的理论知识。
1.3.2研究方法
一、搜集整理文献研究法
主要运用“谷歌”、“知网”等检索工具查找和参考文献查找方式。主要的渠道是图书馆查阅和计算机检索工具搜集相关的理论文献书籍,包括服装立体裁剪、服饰美学、服装史、服装造型、服装设计大师、服装细节设计。同时作为时尚领域,对时尚杂志、时尚评论的大量搜集与笔记必不可少。
二、分析个案研究法
一类案例:通过搜集服装立裁大师的经典设计款式,来分析举例说明服装局部造型的立体裁剪方法。例如立体斜裁的创始人维奥内特把服装带入新世纪,而她的这种设计语言也受到其他大师的推崇,包括伏契尼、格雷夫人等。立体裁剪造型的高级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圣洛朗、川保久玲、三宅一生等,他们的作品都处处展示这种创新服装造型手法的魅力。通过归纳总结分析他们作品的精髓之处,更好的阐述立体裁剪在点、线、面等多方面的应用。
二类案例:通过对时装秀场服饰图片资料的搜集、时尚杂志时装搜集以及国内外时装设计师作品的搜集、各类服装设计比赛图片的搜集等,整理归纳并分类。深入分析基于立体裁剪的服装局部造型创新思维的运用。并逐渐细化分类,总结出具体的创新手法,得出结论,并灵活运用与毕业设计中。
三、实践实验研究法
在实验之前做好准备工作,绘制玩毕业设计的部分款式造型设计,试验时以此为依据进行制作或研究创新方式。
实验一:运用白坯布,将图纸造型用立体造型的手法,根据论文研究的创意手法将其还原出来。
实验二:运用不同材质的面料,将该造型加以修改创新,使之更加符合面料的特性,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2、概述
2.1立体裁剪的概述
立体裁剪也称“立体造型法”、 “抄近裁剪”、“覆盖裁剪”或者“立体裁断”。 是利用坯布直接覆盖在人或人体模型上,通过分割、折叠、抽缩、拉展等技术手法制成服装造型,经过精细剪裁后,再从人台上或者人体上取下裁好的布样在平面修正,得到更加精确得体的纸样,再依据得到的制版制作成服装的技术手法。
2.2基于立体裁剪的服装局部造型的概述
服装局部造型即设计师依附于人体体形,研究在某一局部形状上的结构关系和存在方式,在形成过程中运用立体裁剪的特殊裁剪方式,通过点、线、面、体的基本造型元素组合而成的服装局部的形态。
2.3立体裁剪的发展历程
2.3.1国外立体裁剪的发展历程
西方社会从空间到时间、从社会结构到生存状态的不断变化,使服装也发生了从形式到内容的不断转化,服装立体造型方法便也随着服装文化的发展得到产生、发展、和完善。
早在石器时代,人们以草叶树枝捆扎在腰间或直接将动物皮毛披挂在身上作为服饰来用,到织物出现后,无论是古代西亚巴比伦人的卷衣还是古埃及的多来帕里、古希腊的希顿,都是以布料直接覆盖在人体上,进行立体的造型,最终以缠裹披挂的宽衣型为主,虽然此时人类生产水平有限,但为了保暖与人体功能的需要,在动物皮毛上挖出类似的袖窿与领口的窟窿,无形中使用了立体裁剪的方式进行服装造型,此时已出现了立体裁剪造型的雏形。
到3世纪,欧洲开始出现假的人体模型,以供服装裁缝在人体模型上修补,调整服装,使服装达到更好的效果。中世纪,基督教强调人性的解放,在服装的造型上重视对体型的立体式裁剪,从此出现了立体裁剪。
从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影响和社会变革的冲击,服装设计更趋于理性化、时装化,高级时装不断发展,在众多设计大师的推动下,从沃斯的公主线,到维奥内特的斜裁技术,以及巴伦夏直接在模特身上利用布料特性进行立体裁剪和造型,基于立体裁剪的服装造型技术日臻完善。当代,这种造型手法已在实际运用中大量使用,它直接推动国际知名品牌的迅速发展,直至目前。
2.3.2国内立体裁剪的发展历程
纵观中国的服装发展,从尧、舜、禹直至清代末年的五千年历史当中,虽然朝代更替潮起潮落,服饰却始终保持者宽衣造型,始终没有发展处立体的服饰造型。根源在于中国道、儒哲学强调天人合一、不突出人性。服装的作用在于使人在景中,衣褶飘摇,忽隐忽现,与环境融为一体。人体特征要服从环境,是要被抑制而不能成为关注的主体的,因此,平面的宽衣文化一直没有动摇过。直至19世纪清朝末年,随着国门打开,才由于留洋学生带回西洋服饰与制衣技术,中国的服饰在逐渐脱离了宽衣造型。20世纪初期,中国出现了融合西方服装特点的中山装和旗袍,制衣技术也引进了基于立体的服装制衣技术。进入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服装立体裁剪方式不断发展,愈来愈受到现代服装市场的青睐。
2.4基于立体裁剪的服装局部造型的发展历程
基于立体裁剪的局部造型的发展随着立体裁剪造型的发展逐渐从无到有到愈来愈被重视。立体裁剪造型的出现虽然极大的丰富了服装的造型款式,拓展了服装面料品种,对于非夸张舞台表演服来说,整件服装运用立体裁剪成本过于昂贵,较传统平面裁剪而言,时间花费较长,不适合大批量的成衣生产。因此,局部立体裁剪造型孕育而生,将服装某一局部运用立体裁剪的方式表现,而其他结构由平面裁剪完成,既能够使服装整体效果达到最佳,又能使工业生产达到效率最大。服装局部的立体裁剪手法越来越被市场接纳。
3、基于立体裁剪的服装局部造型研究
3.1基于立体裁剪的造型要素在服装各局部的应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fzsj/42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