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中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
居住区中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20191226194229]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居住区环境的美化、户外活动空间的需求日趋提高。儿童,作为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他们对居住区户外活动区域的需求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居住区内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在儿童的日常游戏、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当下,大部分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场地设计和设施质量都存在着大量问题。
本文将整体围绕“打造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综合体”,密切观察儿童的心理及身理特征,了解儿童想要什么,通过将独立的景观设施结合,组成一个儿童愿意去、喜欢玩、玩的好的多元化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真正让儿童感受到“环境”带来的快乐。
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居住区儿童空间环境结合
目录
引言 1
1.关于儿童及户外活动空间相关的理论研究 1
1.1儿童的年龄特点及行为发展模式 1
1.2儿童的发展需要与游戏活动 2
1.3儿童参加户外活动的重要性 2
1.4优化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意义 3
2.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 3
2.1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针对性法规不完善 3
2.2户外活动空间中场地设计不合理 3
2.3户外活动空间中游戏设施设计不合理 4
2.4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安全措施不达标 4
3.居住区中儿童户外空间设计研究 4
3.1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原则 4
3.1.1整体性原则 4
3.1.2无障碍性原则 4
3.1.3安全性原则 5
3.1.4针对性原则 5
3.2居住区中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构成要素研究 5
3.2.1园林小品与游戏设施 5
3.2.2植物 6
3.2.3水景 6
3.2.4步行环境及标识系统 7
3.2.5照明设施 7
3.3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内容 7
3.3.1场地规划设计 7
3.3.2环境绿化设计 8
3.3.3游戏设施设计 9
3.3.4景观设施设计 9
3.3.5自然要素的利用 10
3.3.6色彩的利用 10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1
引言
社会的前进,带走了孩子们户外活动的空间。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有利于帮助儿童发展健康的身心,促进家长与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参加户外活动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但就目前国内对于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研究和建设而言,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场地、游戏设施等部分存在设计、设置不规范的问题。本文将为设计建造成功的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提供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引起社会对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重视。
1.关于儿童及户外活动空间相关的理论研究
1.1儿童的年龄特点及行为发展模式
儿童活动能力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情况
2周岁之前(幼儿时期):
宝宝3个月左右,能抬头、抬腿、挥动手臂、并在大人的帮助下坐起身体;
宝宝5个月左右,开始有力量,能够自主翻身;
宝宝6个月左右,宝宝基本能爬行;
宝宝10-11个月,慢慢站起来学走,能够借助学步车等工具步行;
宝宝1周岁-1周岁半,能脱离辅助工具自主行走;
这个时期的儿童几乎没有独立活动的能力,需要家长或他人的监护和协助。
2岁前之后:
儿童的大脑神经发育逐步完整,走、跑都没问题了,这个时候,他们的活动内容就开始渐渐丰富起来了,对游戏器具也有了一定的要求,他们会不断尝试新的东西,喜欢触摸一切他们看到的东西。(1)3-6周岁。该阶段的儿童被称之为“直觉阶段”,儿童开始具备一定语言能力,他们喜欢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他们所看到或者所想到的事物。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开始发展,开始观察和思考这个陌生的世界,开始模仿大人的活动行为。这个时期的儿童非常好动,喜欢创造性游戏、活动类游戏等等。(2)7-12周岁。随着儿童进入童年时期,他们的运动能力逐渐增强,能够长时间地自主地进行体力活动。这时,学校已经进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儿童的思考能力在老师以及社会的帮助下进一步加强,他们还学习并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行为习惯。这时的他们更倾向于集体活动,互相竞争的意识也逐渐增强。喜欢动脑思考,偏爱智力活动。(3)12-15周岁。这个年龄层段的儿童进入了少年期,在这个时期,德、智、体、美、劳开始全面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活动的能力大大增强,男孩子开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如:打篮球,踢足球等,一般很少在儿童活动区域进行活动。伴随年龄的增长,儿童进行户外活动时的需求逐渐产生变化。活动的范围逐渐增加,活动时间逐渐延长,活动能力逐渐提高。
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受众年龄层主要在3-12周岁,所以活动区域中的设计和规划应该以他们为主要对象。
1.2儿童的发展需要与游戏活动
儿童的行为存在着多变性
儿童本身是一个充满了好奇的群体,他们在参与到户外活动中时,往往没有定性,他们的行为会随着或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变化,便是同一年龄层段的儿童,他们的行为也会因为各种因素而产生差异。儿童可能并不会在固定的游戏设备或者大人划定的活动场地上进行活动,任何一个他们能接触到的地方都将成为他们的活动场地。
儿童的行为存在聚集性:通过多次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某一个或多个儿童在游戏时,其他儿童会明显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欲望,继而加入游戏中去。
儿童的行为存在自我性: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当儿童玩耍时,他们往往会投入“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将思维全部集中于正在做的事,从而忽略了周边的人或环境,这样一来,活动场地的安全性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
儿童的行为存在认知性:对于儿童来说,这个世界是陌生的,是一个充满着乐趣的乐园,他们会不断探索,不断思考,在娱乐中获得丰富的经验。儿童时期也是开发智力的最佳时期,身体的运动机能也会在游戏中得到提升。所以,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中设计的游乐设施和游戏器械,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对儿童产生积极的引导,帮助儿童开发思维逻辑能力、学习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方式。
1.3儿童参加户外活动的重要性
户外活动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的环节。儿童正在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他们的身体器官、集体系统的发育并未完善,自身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比较差,容易被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父辈、祖辈的过度溺爱等不好的因素影响。现代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结构,加上高楼大厦中“单元户”的居住环境,造成儿童不知道怎么交往,交友面非常狭窄。所以我认为,培养儿童参加户外活动的兴趣,鼓励儿童积极开展户外活动,可以增强儿童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儿童积极参加户外活动也可以增加他们的交友范围,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交友意识。参加户外活动后,儿童精神焕发,心情愉快,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灵敏度,同时也锻炼他们的思维创造能力。在参加户外活动时,儿童可以接触到各种与他们互相平等的其他儿童,他们会相互帮助,相互关心,而在儿童和家长的接触中,由于父母对孩子的偏爱和过于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儿童产生对家长的依赖心理,无法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参加户外活动可以让儿童逐步接触社会,并渐渐适应社会生活。户外活动同时也给了儿童自由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能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中自由地充分地表现自己,激发儿童潜在的能量。户外活动还可以帮助家长或者老师了解儿童,发现儿童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的给予帮助,正确的引导孩子的个性发展。
总而言之,科学合理的户外活动,可以增强儿童的体质,促进机体的健康发展;可以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形成优秀的精神品质;可以让儿童感到身心愉悦,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户外活动促进了儿童的全面发展,更为以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4优化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意义
良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童年时期是人一生中的重要阶段,对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建造一个科学合理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能够帮助孩子开发智力,锻炼孩子的活动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孩子学会思考,引导他们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一个成功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可以激发儿童无尽的创造能力,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活动时间中提高生理和心理素质,让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
2.1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针对性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并没有对空间的数量、质量、适宜程度等设置规定。这样的话,万一儿童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发生了意外,那么责任的认定成了一定的难题。这样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有的儿童甚至付出了生命。有的家长也正是考虑到这个问题,并不放心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导致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的使用率低。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居住区环境的美化、户外活动空间的需求日趋提高。儿童,作为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他们对居住区户外活动区域的需求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居住区内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在儿童的日常游戏、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当下,大部分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场地设计和设施质量都存在着大量问题。
本文将整体围绕“打造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综合体”,密切观察儿童的心理及身理特征,了解儿童想要什么,通过将独立的景观设施结合,组成一个儿童愿意去、喜欢玩、玩的好的多元化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真正让儿童感受到“环境”带来的快乐。
摘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居住区儿童空间环境结合
目录
引言 1
1.关于儿童及户外活动空间相关的理论研究 1
1.1儿童的年龄特点及行为发展模式 1
1.2儿童的发展需要与游戏活动 2
1.3儿童参加户外活动的重要性 2
1.4优化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意义 3
2.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 3
2.1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针对性法规不完善 3
2.2户外活动空间中场地设计不合理 3
2.3户外活动空间中游戏设施设计不合理 4
2.4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安全措施不达标 4
3.居住区中儿童户外空间设计研究 4
3.1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原则 4
3.1.1整体性原则 4
3.1.2无障碍性原则 4
3.1.3安全性原则 5
3.1.4针对性原则 5
3.2居住区中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构成要素研究 5
3.2.1园林小品与游戏设施 5
3.2.2植物 6
3.2.3水景 6
3.2.4步行环境及标识系统 7
3.2.5照明设施 7
3.3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内容 7
3.3.1场地规划设计 7
3.3.2环境绿化设计 8
3.3.3游戏设施设计 9
3.3.4景观设施设计 9
3.3.5自然要素的利用 10
3.3.6色彩的利用 10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1
引言
社会的前进,带走了孩子们户外活动的空间。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有利于帮助儿童发展健康的身心,促进家长与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参加户外活动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但就目前国内对于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研究和建设而言,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场地、游戏设施等部分存在设计、设置不规范的问题。本文将为设计建造成功的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提供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引起社会对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重视。
1.关于儿童及户外活动空间相关的理论研究
1.1儿童的年龄特点及行为发展模式
儿童活动能力随年龄增长的变化情况
2周岁之前(幼儿时期):
宝宝3个月左右,能抬头、抬腿、挥动手臂、并在大人的帮助下坐起身体;
宝宝5个月左右,开始有力量,能够自主翻身;
宝宝6个月左右,宝宝基本能爬行;
宝宝10-11个月,慢慢站起来学走,能够借助学步车等工具步行;
宝宝1周岁-1周岁半,能脱离辅助工具自主行走;
这个时期的儿童几乎没有独立活动的能力,需要家长或他人的监护和协助。
2岁前之后:
儿童的大脑神经发育逐步完整,走、跑都没问题了,这个时候,他们的活动内容就开始渐渐丰富起来了,对游戏器具也有了一定的要求,他们会不断尝试新的东西,喜欢触摸一切他们看到的东西。(1)3-6周岁。该阶段的儿童被称之为“直觉阶段”,儿童开始具备一定语言能力,他们喜欢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他们所看到或者所想到的事物。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开始发展,开始观察和思考这个陌生的世界,开始模仿大人的活动行为。这个时期的儿童非常好动,喜欢创造性游戏、活动类游戏等等。(2)7-12周岁。随着儿童进入童年时期,他们的运动能力逐渐增强,能够长时间地自主地进行体力活动。这时,学校已经进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儿童的思考能力在老师以及社会的帮助下进一步加强,他们还学习并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行为习惯。这时的他们更倾向于集体活动,互相竞争的意识也逐渐增强。喜欢动脑思考,偏爱智力活动。(3)12-15周岁。这个年龄层段的儿童进入了少年期,在这个时期,德、智、体、美、劳开始全面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活动的能力大大增强,男孩子开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如:打篮球,踢足球等,一般很少在儿童活动区域进行活动。伴随年龄的增长,儿童进行户外活动时的需求逐渐产生变化。活动的范围逐渐增加,活动时间逐渐延长,活动能力逐渐提高。
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受众年龄层主要在3-12周岁,所以活动区域中的设计和规划应该以他们为主要对象。
1.2儿童的发展需要与游戏活动
儿童的行为存在着多变性
儿童本身是一个充满了好奇的群体,他们在参与到户外活动中时,往往没有定性,他们的行为会随着或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变化,便是同一年龄层段的儿童,他们的行为也会因为各种因素而产生差异。儿童可能并不会在固定的游戏设备或者大人划定的活动场地上进行活动,任何一个他们能接触到的地方都将成为他们的活动场地。
儿童的行为存在聚集性:通过多次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某一个或多个儿童在游戏时,其他儿童会明显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欲望,继而加入游戏中去。
儿童的行为存在自我性: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当儿童玩耍时,他们往往会投入“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将思维全部集中于正在做的事,从而忽略了周边的人或环境,这样一来,活动场地的安全性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
儿童的行为存在认知性:对于儿童来说,这个世界是陌生的,是一个充满着乐趣的乐园,他们会不断探索,不断思考,在娱乐中获得丰富的经验。儿童时期也是开发智力的最佳时期,身体的运动机能也会在游戏中得到提升。所以,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中设计的游乐设施和游戏器械,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对儿童产生积极的引导,帮助儿童开发思维逻辑能力、学习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方式。
1.3儿童参加户外活动的重要性
户外活动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的环节。儿童正在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他们的身体器官、集体系统的发育并未完善,自身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比较差,容易被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父辈、祖辈的过度溺爱等不好的因素影响。现代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结构,加上高楼大厦中“单元户”的居住环境,造成儿童不知道怎么交往,交友面非常狭窄。所以我认为,培养儿童参加户外活动的兴趣,鼓励儿童积极开展户外活动,可以增强儿童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儿童积极参加户外活动也可以增加他们的交友范围,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交友意识。参加户外活动后,儿童精神焕发,心情愉快,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灵敏度,同时也锻炼他们的思维创造能力。在参加户外活动时,儿童可以接触到各种与他们互相平等的其他儿童,他们会相互帮助,相互关心,而在儿童和家长的接触中,由于父母对孩子的偏爱和过于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儿童产生对家长的依赖心理,无法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参加户外活动可以让儿童逐步接触社会,并渐渐适应社会生活。户外活动同时也给了儿童自由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能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中自由地充分地表现自己,激发儿童潜在的能量。户外活动还可以帮助家长或者老师了解儿童,发现儿童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的给予帮助,正确的引导孩子的个性发展。
总而言之,科学合理的户外活动,可以增强儿童的体质,促进机体的健康发展;可以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形成优秀的精神品质;可以让儿童感到身心愉悦,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户外活动促进了儿童的全面发展,更为以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4优化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意义
良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童年时期是人一生中的重要阶段,对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建造一个科学合理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能够帮助孩子开发智力,锻炼孩子的活动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孩子学会思考,引导他们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一个成功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可以激发儿童无尽的创造能力,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活动时间中提高生理和心理素质,让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
2.1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针对性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并没有对空间的数量、质量、适宜程度等设置规定。这样的话,万一儿童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发生了意外,那么责任的认定成了一定的难题。这样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有的儿童甚至付出了生命。有的家长也正是考虑到这个问题,并不放心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导致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的使用率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fzsj/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