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

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20191226195417]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户外景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具有人性化设计的场所更受人们的关注,更容易促进人们彼此间的交流,并且有利于邻里之间的交往。本文从现在的居住区户外景观人性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探讨居住区户外景观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归纳总结人性化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对现存的小区居住户外景观分析,为作出能够提高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设计提供了便利。
人性化应该体现在小区户外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细节,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同样在人性化的设计下变得更加美丽和谐,充满人文关怀。通过这样具有特色的景观设计,可以为居民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从根本上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人性化设计方法
目 录
第一章 引 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
第二章 人性化与户外交往空间的概念及解析 3
2.1 人性化的概念和理解 3
2.2 人在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中的行为特征 3
2.2.1 人对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基本需求 3
2.2.2 人的行为特征研究 4
2.2.3 不同年龄的生理和心理行为需求 4
2.3 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概念及构成要素 5
2.3.1 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概念 5
2.3.2 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构成要素 6
第三章 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现存的问题 7
3.1 居住区欠缺停车设施,交通环境不安全 7
3.2 一味追求视觉艺术性,忽略了实用性和功能性 7
3.3 缺少形成和谐的人文环境 7
3.4 缺少生态性的环境设计 8
第四章 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策略 9
4.1 户外交往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原则 9
4.2 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人性化设计的空间结构组织规划 10
4.3 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表现 11
4.3.1 居住区的入口空间人性化的营造 11
4.3.2 道路空间人性化的营造 12
4.3.3 绿地空间系统人性化的营造 13
4.3.4 休闲娱乐活动空间人性化的营造 14
总 结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第一章 引 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其带动了我国居住区建设的迅猛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变。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使人们对居住区人性化景观设计更加关注,不仅仅是满足居民的视觉感观,更重要的是当人们实实在在徜徉其中时,从对人性化的景观设施和生态功能的重视,进而引申到对邻里之间的和谐交往的重视,并追崇一种健康、愉悦、时尚的生活方式。所以,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人性化既要在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心理和社会交往的需求,创造出舒适宜人,安全的户外交往空间,从而让生活和自然美相结合,事物和人相通。
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在我国的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景观发展中,不论是城市中新建的小区,还是通过旧城区重新改造而成的新型居住区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关于人性化景观设计的问题。这就需要景观设计师不断的探索研究,改善国内居住区景观环境中人性化缺失的现状,并进行归纳总结,该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来满足人性化设计的需求,并分析得出人性化设计的方法,从真正意义上使整体、艺术、趣味、实用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等相结合。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过去,小区设计往往都是千篇一律的定式设计,格局都比较规矩,整齐划一的填塞式景观设计导致整个居住区完全没有让人耳目一新、心情舒畅的感觉,景观规划设计大都是在以建小区的房屋基础上对景观进行添加填充,这种设计模式破坏了居住小区的整体性。只有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相结合,才能获得比较具有完整性的特色小区。
随着景观设计学、人居环境学的发展,其对人性化设计的实现提供许多有利的资源和帮助。研究国内居住区景观环境中人性化缺失的现状,并归纳总结从哪些角度可以满足人性化设计的需求,比如人的交往心理,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等方面。从住宅的入口空间,道路空间交往,休闲娱乐交往空间等方面入手,增强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人性化景观设计,并提高居住区景观环境的适居性,营造出更加适合生存的人性化空间,让邻里之间不再淡漠、缺乏交流、丧失家园感、缺乏安全感,让老人不再感到孤独,居民们都渴望呼吸新鲜空气,渴望一片孩子们自由奔跑玩耍的阳光地带,一块让老人们晨练、散步的净土,一个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并能缓解高节奏高效率城市压力的轻松环境。重新塑造居住区邻里交往氛围的环境是现代居住区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主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将具体的实地参观调查与理论知识相互结合,对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概念解析,对现存的人性化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剖析,以及对人性化设计的具体细节的描述,较为系统全面的对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进行分析和指导。
研究结合我国目前的景观设计状况,从多个方面包括人性化设计原则和人性化设计的方向以及景观设计规划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深入剖析。第二章 人性化与户外交往空间的概念及解析
2.1 人性化的概念和理解
人性化,主要表现在对生命的尊重,满足人的各种需求,以人为中心,反映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一种和谐相处,一种相互的人文关怀,情景交融的思想,具有生活情趣的交往空间和精神追求。
人性化主要是以人体的尺度来作为依据的,注重提升人的价值,在提供各种设施的环境以及服务中,要充分满足人的心理、生理、交往需求、行为方式、文化特性等。人类在改造创造世界的整个过程中,人性化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人性化设计是对设计师提出的一个更高的要求,是设计发展中一个更高层次的阶段。每个人的感官能力是不同的,在性能和功能中不仅仅要遵循人体尺度这一规律,还要考虑年龄、身份、性别上的差异,人性的弱点,从而在设计完后,让使用者置身其中能感到舒适、安全、方便、健康、科学,并能在宜人环境的影响下净化心灵,提高素质,陶冶情操。评判设计者设计的优劣,最根本的是看居民们是否愿意在设计成果中舒适,愉悦地活动,因此在设计中优先考虑人们的各种需求和行为,再进行人性化设计。
2.2 人在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中的行为特征
2.2.1 人对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的基本需求
现在的居民对住区环境的物质需求仍然摆在第一位,但这一需求并不能代表居民的全部需求,还要重视居民的心理、生理、安全、相互尊重、自我实现等需求,充分地考虑人性的弱点和差异。从这些角度来设计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才能具备一定的创新力和吸引力[10]。
通过探究总结,可以把居民对户外交往空间的需求分为三类:
(1)基本生活需求
包括生理、安全需求,主要通过考虑采光、通风、新鲜空气、适宜优美的环境来解决安全性和舒适性等问题。
(2)领域需求
将居住区划分为不同的领域层次来满足不同的需求,使每个空间都形成积极空间,从而在个人、家庭或者朋友中进行。
(3)审美需求
美的环境可以让人们获得审美的满足,从而使居民们能积极参与到户外交往空间中去,所以不仅要赋予户外环境的实用性,还应使其具有美的特征。只有通过对居民们的审美习惯、文化特点、地域特征的了解,才能创造出居民所期盼的户外空间。
2.2.2 人的行为特征研究
对于居住区基于上述人们的各项需求的影响,人们自然而然得会产生相应的去到户外交往的活动。根据不同类型的活动,所产生的行为特征是不同的,所以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是以人的行为活动为依据,满足人们的需求[17]。
居民对居住区环境的行为活动类型如下表:
表2.1 居民的各种活动类型
类型 特点 行为
必要性活动 基本的、带有强迫性的日常生活 工作、购物、上下班
自发性活动 在户外条件允许下人们乐于进行的活动 散步,聊天,锻炼
社会性活动 在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的交往活动 娱乐,游戏
2.2.3 不同年龄的生理和心理行为需求
居住区中老人和儿童是较为特殊的两个人群,一方面是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与青年人差异比较大,另一方面他们是居住区交往空间经常使用的群体,所以人性化设计中应着重考虑这两类人群。
(一)儿童生理和心理行为需求
1、儿童生理需求
儿童通常免疫力比较弱,再加上现在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差,所以儿童对居住区的环境要求比较高;儿童的防范意识比较差,儿童时期的孩子都比较顽皮,要加强对居住区户外空间安全的管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fzsj/47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