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空间渗透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__以上海静安雕塑公园为例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渗透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__以上海静安雕塑公园为例[20191226195435]
摘 要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渗透手法可以使园林空间无尽外延。通过框景、借景、对景、夹景、添景等众多手段,将与外界隔绝并局限的园林空间打造成与外界虚实相连的无限空间,将有利的景观纳入园中,形成内外统一的大环境,既可以扩大园林的空间,同时又使园林景观的层次更丰富。现代景观同样可以通过框景、借景、对景、夹景、添景等造园手法进行空间渗透,使现代景观打破局限的空间,萌生古典的韵味,营造超凡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渗透艺术在现代景观中的体现不仅能营造情景交融的人居环境,更是体现了时间与空间相融合的情感艺术,这就是所谓的中国独有的意境。因此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才能耐人寻味,雅俗共赏。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中国古典园林空间渗透现代景观传承与创新
目 录
1. 引言1
2.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渗透手法2
2.1 文化内涵2
2.2 造园理念3
2.3 艺术特色3
2.3.1 “小中见大”的空间渗透手法3
2.3.2 “疏密虚实”的空间渗透手法3
2.3.3 “欲露先藏”的空间渗透手法4
3.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中的对比4
3.1 中国古典园林与当代景观的共性4
3.1.1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4
3.1.2 “巧于因借”的营造手法5
3.1.3 “因地制宜”的造园规则6
3.1.4 “师法自然”的生态理念6
3.1.5 “世外桃源”的人居环境6
3.1.6 “物我交融”的意境表达7
3.2 中国古典园林与当代景观的区别7
3.2.1 社会基础的变更7
3.2.2 服务对象的改变7
3.2.3 私有制的退化8
3.2.4 施工技术的不同8
4.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渗透手法在现代景观中的体现8
4.1 借景8
4.2 对景9
4.3 分景10
4.4 框景11
4.5 夹景11
4.6 漏景12
4.7 添景12
5. 上海静安雕塑公园实例分析13
5.1 上海静安雕塑公园的地理条件13
5.2 上海静安雕塑公园的公园定位14
5.3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渗透手法在静安雕塑公园中的体现14
5.3.1 风向车作用下的空间渗透14
5.3.2 扉页的空间渗透15
5.3.3 休憩草坪上的空间渗透16
5.3.4 梅园中的空间渗透16
5.4 传统与现代的镜像18
结论18
参考文献19
致谢20
1. 引言
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的景观设计师就一直在探索中国景观与建筑的未来方向。许多不同国界的设计师也曾感叹,中国古代传统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极其珍贵的,不能被西方的统一标准毁灭。然而自中国建国以来,尤其是经过了改革开放,西方的思想与物质大量涌入,以及国际上所谓的全球一体化,导致我国优质的古典传统文化已经被大多数国人遗忘,曾经有过的努力与探索也被愚昧的践踏与忽视。随着近几年国际上对传统文化的重新重视和我国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备,继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又重新被国人重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中国需要从中国古典园林中汲取养分,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中国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是中国汉族建筑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的体现,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造园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最终和最高目的的审美旨趣。同时,园林在古代也同样是向往自由的人士从山水画中复刻来的避难所,是理想中的人居环境,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更是中国所独有的。然而,当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文化断裂。人们渴望保护环境、改善环境,有亲近和回归自然的愿望,同时中国古典文化也等待着我们去复兴与继承,这促使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风格出现在现代景观中。
为了避免世界整体文化的趋同性,必须接受外来多样性文化,从中获取灵感,与中国传统的部分相结合。这种结合不纯粹是传统的复制和固执守旧,而是一种不断地创新与探索,是一股具有创造精神的全新势力。这种全新的势力在景观设计中有巨大的影响,既表现为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继承与延续。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繁多,其中就包括空间渗透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空间渗透艺术,手法多变,造园效果极佳。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空间渗透可归纳为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借景是将园林外的景象贯穿并与园林内景象相结合的渗透手法,同样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重要的营造手法之一,借景是小空间与节约型景观的不二选择。对景则有很强的制约性,比较容易产生规律、崇高和严肃的感觉,因此可用于纪念性的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且可以与框景、夹景相结合,形成庄严、肃穆的景象。框景则是有意识的放置框洞式的结构,并可以自然地在特定位置透过框洞欣赏美景的渗透手法。框景对游人有较大的吸引力,易于让人产生绘画一般的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漏景也称为泄景,一般是指透过虚隔的物而看到的景色。虚隔的物包括花窗、隔扇和栅栏等。景物的漏透有一种迷蒙和虚幻的美,比较容易勾起游人寻幽探径的兴致与愿望,利用漏景来营造空间的空灵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渗透手法之一。障景则是在游路和观赏景点设置山石、花木和照壁等,挡住游人的视线,从而引导游人变换游览方向。障景使园内增添“藏”的趣味,同样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渗透效果的重要手段。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渗透艺术手法有如撰文画画,有法却无定式。所以园林造景往往有独特的立意,追寻“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不同园林进行造景时,不可以忽视动观与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园林以静观为主,动观则为辅,这是遵循"小中见大"的造园原理,可以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园林美景,更加重视障景、借景、框景等渗透手法的应用。在相对比较大的庭院中,就该以动观为主,更加应该注重空间分割,通过对景、添景、夹景等造园形式,营造不同意境的空间,使景色更加丰富。在现代景观的园林造景中,植物的动势、高低、质感、色彩等,将是组成优美景观的焦点,也是古典园林中的一种创新。
而上海静安雕塑公园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实例,是中国古典园林传承与现代景观中继承的典范。静安雕塑公园地理条件的先天不足让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渗透艺术手法有了更好的发挥空间。公园属于狭小的园林用地,在造景时则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其中障景、框景、借景等“因地制宜”的手法,使条带状的单一地形变得丰富有趣。富有现代气息的雕塑也更利于用于空间渗透,同样也是传统与现代的镜像,意境深远。
2.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渗透手法
2.1. 文化内涵
随着中国古典文学重新被人们挖掘,中国古典文化的回归也距我们越来越近, “文化重建”等话题也耳熟能详,而中国传统的古典园林在新的都是生活中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当下文化的断裂、浮躁的社会环境遮盖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只要潜心挖掘,我们就会发现,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有着华美的外表,更蕴含着“天人合一”的自然理念、“独乐不若与人乐,与人乐不若众乐”的精神内涵。我们所要继承的并不单单是“一拳代山,一勺代水”的造园手法,而是去尊重自然和融于自然的态度与立场。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手法运用于现代景观当中,是一种古典文化的再现,可以修复当下心灵、精神上的文化断裂,从而起到重建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建设是设计的自然流露,潜移默化,文化虽无法代替景观,但景观却因文化而更富内涵。
2.2. 造园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空间对比、藏与露、叠石观水、风景开合、渗透与层次、引导与暗示等营造手法是如今现代景观设计中可以借鉴运用的绝佳遗产。步移景异的意境可以使狭小的地形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从而提升现代景观中的空间意蕴,使所在空间的现代人在自然中感受古韵,颐养精神。中国古典园林,其营造手法在追寻意境的前提下,从山水画中获得启迪,形成了传统中的“有法无式”设计理念,以达到了写意与写实、感性与理性、自由与规整的“中和”的效果。[1]这种独特的建造技巧和表现手法,巧妙地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空间创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构筑与观念体系,从而得以在现代景观中继承与发展。[2]
2.3. 艺术特色
2.3.1. “小中见大”的空间渗透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通常是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提炼概括自然的精华,有限的空间要达到无限的意境,“咫尺山林”可以运用“小中见大”的空间渗透手法。“小中见大”手法是通过反衬、对比的手段,造成游人视觉上的联想与错觉。运用比例尺度进行空间构造,在主观上达到空间扩大的效果。古代画家也经常用“小中见大”的渗透手法,通过描绘半山和侧峰,让人联想到连绵的群山的雄伟姿态,这就是所谓的“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不管是山水画还是园林,这里的大与小只是相对的体现,用来营造无限延续的空间效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fzsj/48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