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酶法联合提取荚果蕨贯众总三萜的工艺研究

摘 要以荚果蕨贯众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四个单因素分别是加酶量、PH值、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为自变量,响应因子为荚果蕨贯众中总三萜的提取率,利用Box-Behnken的实验设计,采用响应面法对荚果蕨贯众进行最佳的工艺优化。根据软件Design-Expert.8.0.6来确定荚果蕨贯众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分别是加酶量为3.28%,pH值为3,酶解温度为40℃,酶解时间为90min。经过试验验证,其实际值为8.57%,理论值为8.67%,相对误差较小,说明响应面法可用于荚果蕨贯众总三萜的提取工艺

三七花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摘 要 三七花是三七生长了两年及两年以上没有开放的花骨朵,产在四川、湖北、云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方。其味苦性凉,可以治疗许多疾病,包括对高血压、高脂血症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从而有抗癌的作用;另外还具有促进血管新生、保肝等多种功效。本文通过光谱技术鉴定实验从三七花乙酸乙酯部位的萃取物中分离鉴定出咖啡酸乙酯和桑辛素M两个化合物。

三七花正丁醇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摘 要三七花,它是传统名贵中药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花蕾( Flowers buds of Panax Notoginseng),其主产于广西和云南两地。《云南中草药选》记载药材三七花“甘凉,降压,清热平肝”。我们通过提取分离与鉴定的方法将三七花作为对象进行实验,首先将三七花粉碎,再用80%乙醇在40℃的温度下超声辅助提取4次,过滤、合并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所得滤液回收乙醇,蒸馏后得到浸膏。把浸膏溶在水中,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进行萃取,然后减压浓缩回收溶剂,即得到正丁醇萃取部分。将正丁

不同产地菊花质量研究

本人签名 日期 摘 要杭菊、亳菊、滁菊、怀菊为市场上流通的不同品种的菊花,本论文通过薄层鉴别、水分测定、浸出物含量测定及绿原酸含量测定对菊花的质量进行系统评价。薄层鉴别中,怀菊、滁菊、杭菊、亳菊都在各自位置呈现出清晰的显色斑点;水分测定中,怀菊含水量最低,为6.1%,滁菊含水量最高,为10.1%,亳菊的含水量为9.4%,杭菊的含水量为7.6%;浸出物测定中,滁菊的浸出物含量是最低的,为24.61%,怀菊的浸出物含量是最高的,为26.54

不同加工品川乌附子的毒性和镇痛作用研究

摘 要乌头类中药因具有抗炎、镇痛、强心、降血糖等作用早已在中医临床治疗中被大量使用,但因为乌头类中药普遍具有较大的毒性,因此在临床用药治疗等方面受到了较大的局限。乌头的毒性目前主要集中在心脏毒性和中枢神经毒性方面,遗传毒性的报道在现在目前所发表的报刊文献中寥寥无几。本研究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川乌和附子为研究对象,首先使用目前新药遗传毒性评价中推荐的三种试验中的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对川乌提取物及盐附子进行毒性研究,来判断川乌提取物及盐附子是否具有微核诱导作用,从而判定其是否具有致突变的作用。随后选用热板痛证模型、

不同干燥方法对湖北海棠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影响

摘 要本论文通过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对湖北海棠叶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提取研究。采用晒干、阴干、烘干、真空、微波等五种方法对湖北海棠叶进行干燥;将干燥后的湖北海棠叶利用超声提取法进行提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08 nm处对不同干燥方法下的湖北海棠叶提取物进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五种干燥方法下的湖北海棠叶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61%,2.11%,2.93%,5.22%,6.52%。结论湖北海棠叶超声提取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最高的干燥方法为微波干燥法,晒干方法和真空干燥法次之,阴干以及烘干法得到总黄

不同底肥条件下黄精多糖含量比较研究

摘 要 目的对微生物、微生物+有机肥、农家肥+有机肥、农家肥+微生物、农家肥条件下黄精样品多糖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首先选取有机肥条件下黄精样品,进行单因素考察。在此基础上进行L9(34)正交实验,以黄精多糖为考察指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并对优选的多糖提取工艺进行验证实验。其次,采用优选的多糖提取工艺对不同底肥下黄精样品的多糖进行提取并测定含量。结果得出的最佳工艺为,当实验的条件设置为时间1h;温度90℃;料液比1: 20时,所提取到的多糖(黄精)含量最多,实验验证表明所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

不同炮制品阿胶多糖含量对比及其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不同炮制品阿胶水溶性成分hplc指纹图谱研究

不同炮制品黄连中小檗碱含量及其抗炎作用研究

摘 要黄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中医认为黄连苦寒并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黄连的炮制工艺很多,本论文就黄连生品及其3种不同炮制品的小檗碱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柱层析—分光光度法,对黄连的4种制品中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实验结果得到小檗碱含量大小的顺序为酒黄连>生品黄连>姜黄连>萸黄连。再通过小鼠的体内实验来研究小檗碱的抗炎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小檗碱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并且小檗碱剂量在2.50g/kg的时候,降低小鼠耳廓肿胀的效果最好,小檗碱剂量在0.438g/kg时,对角叉菜所致大鼠足跖肿胀效果最好,并且

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摘 要本论文对丹参的成分进行研究,进而确定有效成分的最优提取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比选择出提取效率最高的方案。按照丹参成分的溶解性质分别讨论来看,使用8 倍量 60 % 乙醇,首先提取两个小时,再分两次各进行一个小时的提取,控制温度在70 ℃,对三次所得提取液进行浓缩,直到达到规定标准量。进一步进行工艺优化,再根据现实生产情况对比得出提取水溶性成分的最优方案。提取工艺中较为高效的是先用8 倍量 50 % 乙醇进行时长2h的提取,再利用同样原料加残渣进行时长先后为2h和1h的提取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