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化学实验室废液处理初探
摘要
实验室废液具有很大危害,但关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文献却不多。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有机废液,主要任务是调研高校化学实验室有机废液,并针对其特性探讨相对应的简单、无害、有效的各种处理方法。重点研究了Fenton试剂在处理实验室有机废液方面的应用,考察了H202(30%)和硫酸亚铁的用量、起始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fenton反应的影响,得出了较优的反应条件。
通过实验研究,得出较优的反应条件为:pH值在5.0,30%的H202用量为6.0 mL,硫酸亚铁用量为2.0g,反应时间为5
鸟嘌呤磷钨酸复合物的催化聚合研究
摘 要
本文以鸟嘌呤﹑磷钨酸为原料,以无水乙醇为溶剂,一步法在线合成了鸟嘌呤-磷钨酸复合物,产物结构经由核磁﹑红外光谱表征。以鸟嘌呤-磷钨酸复合物为催化剂,在紫外光辐射下研究对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基异丁基醚、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正丁酯等单体的催化聚合行为。结果表明,聚合过程稳定,产物的分子量较高,分子量分布较窄。讨论了Mo/I质量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发现催化剂在各单体的聚合体系中,聚合物分子量与Mo/I都具有线性增长的趋势。最后,利用苯乙烯进行催化剂重复利用时发现,经过
2氨基噻唑磷钨酸盐的合成及其催化聚合
摘 要
本文以2-氨基噻唑和磷钨酸为原料,制备了2-氨基噻唑磷钨酸盐。2-氨基噻唑磷钨酸盐的结构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以合成的2-氨基噻唑磷钨酸盐为催化剂,在紫外光辐射下发现2-氨基噻唑磷钨酸盐具有较好的催化聚合行为。选择催化效果最佳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单体,研究了该催化剂的聚合行为,发现聚合物稳定,分子量分布较窄。讨论了单体的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发现催化剂在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体系中,聚合物分子量随着单体的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利用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催化剂重复利用时发现,经过10次重复利用
2甲基1(3丙酸基)吡啶类杂多酸盐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讨论了氯代2-甲基-1-(3-丙酸基)吡啶离子液体和其相对应的杂多酸盐的制备条件,并通过实验来优化离子液体的合成条件。采用红外(IR)、核磁(1H-NMR)、XRD光谱的方法对合成的离子液体及其杂多酸盐的结构进行表征;测试其热失重(TGA)来评定杂多酸盐的热稳定性;通过对其溶解性能的测定和对酸强度的考察以此作为酸催化剂相关的材料性能。通过实验结果可知,在第一步合成离子液体的实验中,产率达到最大91.0%的反应条件是:温度90℃,时间18h,3-氯丙酸和2-甲基吡啶的摩尔
4乙烯基吡啶改性磷钨酸催化活性研究
摘 要
本课题以苯乙烯和4-乙烯基吡啶为原料进行共聚,以共聚物对磷钨酸进行改性,制备具有功能高分子链改性的磷钨酸催化剂,以此为催化剂,在紫外光辐射下研究对不同单体的催化聚合活性。结果表明催化剂对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小分子单体都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单体的聚合过程稳定,产物的分子量较高,分子量分布较窄。
AMAA共聚耐盐高吸水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摘要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中和度为因素,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案,通过正交实验,采用反向悬浮聚合法合成了AM/AA共聚耐盐高吸水性树脂。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合成的树脂为目标产品。
通过正交实验与单因素实验得到吸水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M/AA配比为17:83,引发剂用量为0.3%,交联剂为0.04%,中和度为76%。树脂吸液倍率为:吸去离子倍率:347.5g/g;吸盐水倍率:405.2g/g。
Fe2O3包埋肌红蛋白的直接电化学及生物传感器应用
摘 要
本实验研究了修饰在石墨电极(GE)上的肌红蛋白(Mb)的循环伏安法和电催化性能。石墨电极表面的肌红蛋白在0.1M的PBS(pH=7.0)溶液中有一对对称的氧化还原峰,说明肌红蛋白与石墨电极之间存在直接电子转移,其电子转移常数为3.977s-1,式量电位为–0.307V(vs·SCE)。表面覆盖量为г = 3.733×10-10mol/cm2。纳米三氧化二铁(Fe2O3)和二甲亚砜能加速电极与肌红蛋白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能谱分析表明,固定在Mb/Fe2O3 /DMSO膜中的Mb能保
HDPESEBS纳米二氧化硅共混改性研究
摘 要
将高密度聚乙烯(基体材料)、SEBS(增韧剂)、纳米二氧化硅(增强剂)加入到高速混合机中捏合,得到的混合材料进行注塑、造粒获得试样,进行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EBS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熔融指数、冲击强度、弯曲强度逐渐增加,而模量、拉伸强度、硬度逐渐下降;随着nano-SiO2含量的增加,拉伸强度、模量、硬度逐渐下降,而熔融指数、冲击强度、弯曲强度逐渐增加。
HDPESEBS纳米二氧化硅阻燃剂共混改性的研究
摘 要
将高密度聚乙烯(HDPE)、SE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的嵌段共聚物)、纳米二氧化硅(nm-SiO2)以及阻燃剂进行熔融共混,注塑得到一系列样条并且对力学性能、热性能、维氏硬度以及TGA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EBS的加入能够大幅度地提高HDPE的抗冲击能力,熔体流动指数得到了提升,但是拉伸和弯曲强度以及模量有所降低、而对硬度和热稳定性影响不大。纳米二氧化硅的加入使得基体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弯曲强度、弯曲模量都有一定的提升,其它性能影响不大。由TGA测试可知,随着阻燃
HDPESEBS纳米碳酸钙共混改性的研究
摘要
以HDPE为基体,SEBS作为增韧添加剂,纳米碳酸钙作为增强添加剂,通过注射、造粒等将其按照比例熔融共混制作了样条和颗粒。经过拉伸实验、弯曲实验、缺口冲击实验、硬度实验、熔融指数测定、TGA测定后,结果表明,SEBS 的添加使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强度以及弯曲模量都有所下降,然而抗冲击能力加强,熔融指数有一定上升。通过TGA测试数据,分析得到随纳米碳酸钙含量的增加对热稳定性影响微弱。
HDPESEBS纳米碳酸钙阻燃剂共混改性研究
摘要
将SEBS、nano-CaCO3、阻燃剂添加到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进行熔融共混,得到样条,研究了力学性能、热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随着SEBS的含量增大其拉伸强度、模量和弯曲强度、模量以及硬度都在减小,而冲击强度和熔体流动指数变好:随着nano-CaCO3的含量增加拉伸强度在增加,弯曲强度在减少,熔体流动指数和冲击强度也在减小,但效果不明显;加入阻燃剂,起始分解温度变大,TGA曲线右移,阻燃效果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