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O的制备、表征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摘 要
鉴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具有种类多样性、结构可设计性与可选择性、高比表面积及良好的热稳定性等长处,其已经成为目前电极材料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主要是通过醋酸镍和均苯三甲酸(BTC)以一定的比配溶解在水中,混合均匀后水热反应170 °C for 12 h来制备前驱体(Ni3(BTC)2 12H2O)。之后通过氮气氛预段烧后再通过空气空气氛煅烧形成NiO。通过SEM结果表明通过水热法制备的NiO的尺寸大小都达到了微米级别。作为超级电容器材料其有较高的比容量(在1 A/g密度下其容量值为201
PCBDMODABMIDBA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
目前,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以4,4-二氨基二苯甲烷型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DM)为主,该树脂韧性较差。本课题首先合成一种新型4,4-二氨基二苯醚型双马来酰亚胺(ODABMI),然后将ODABMI与BDM按一定比例复合,配以第三组分二烯丙基双酚A(DBA),进行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热固化成型。
研究了ODABMI的合成工艺,丙酮法合成ODABMI的最佳工艺条件为:MA与ODA的摩尔比为2.3:1,丙酮与ODA质量比为3.3:1;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合成的ODABMI是目标产品,制备的B
PCPI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 要
聚酰亚胺是目前240级以上耐高温漆包线漆的主要成膜物质。但聚酰亚胺漆包线在高温快速固化时,存在固化不彻底、漆膜不均匀的现象,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本课题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PC/PI复合膜和PC/PI复合膜漆包线。研究了溶液共混法和热亚胺化的最佳工艺条件;评价了PC/聚酰胺酸的储存稳定性;对PC/PI复合膜和PC/PI复合膜漆包线进行FIR、TGA、SEM、力学性能和耐电压性能等研究。结果表明:PC/聚酰胺酸混合溶液室温密封储存,储存稳定期大于60天;PC/PI热亚胺化
PPSEBS纳米碳酸钙阻燃剂共混改性的研究
摘 要
以聚丙烯为基体材料,加入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纳米碳酸钙以及阻燃剂,通过混合、注射、造粒过程得到性能测试的样条,进行力学性能、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ano-CaCO3起到了增强、增韧以及提高热稳定性的作用, 随着加入的nano-CaCO3的增多,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维氏硬度、弯曲模量增加,其冲击强度、熔体流动指数减小。随着SEBS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弯曲模量、维氏硬度、弯曲强度减小,冲击强度增加。
PPSEBS阻燃剂共混改性的研究
摘 要
将增韧材料SEBS和阻燃剂,通过高速混合机以及偶联剂作用,加入到PP(基体材料)中。然后将得到的共混物通过熔融共混,制得一系列的样条。对不同样条和粒状物进行性能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EBS增多,冲击强度与熔融指数增大,确实有利于韧性的增加。但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在下降。通过热重分析法,可以得出加入SEBS热稳定性有所下降。
RAFT试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
本文成功制备了链转移试剂2-腈基-2-丙基-1-二硫代萘甲酸酯(α-CPDN)和含金属锡单体甲基丙烯酸三苯基锡酯(TPTMA),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等验证了它们的结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它们
SnO2修饰的生物传感器研究
摘要
单独存在的葡萄糖氧化酶(GOD)在石墨电极(GE)表面的电子转移是很难进行的,为使GOD在电极表面能够更为容易的进行电子转移,实验研究纳米二氧化锡(SnO2)在二甲亚砜(DMSO)的协同作用下对GOD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将GOD、SnO2、DMSO的混合液滴涂在电极的表面,室温下干燥,此电极在0.1M通有饱和氮气的PBS缓冲溶液中呈现一对稳定的氧化还原峰,并随着扫速的增加峰电流也线性增加,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s的值为3.01s-1,式量电位Eθ’=-0.46V(vs·SCE),表面覆盖
SnO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摘要
本文的SnO是用氯化亚锡和乙醇胺的有机溶剂(ETA)通过一个简单的超声波辅助合成。碱性适中的ETA和超声波在SnO的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ETA-Sn(II)的中间物水解之后,所合成的SnO纳米簇组装,合并,并在水热处理中择优地变成微板块。所得的SnO可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紫外 - 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X-射线衍射(XRD)来表征。为了探讨其在储能方面的潜力,我们把SnO制成超级电容器的电极并且通过循
一种实验室用大板法测试防火涂料防火性能装置设计
摘 要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研究大板法防火涂料的标准测试方法及其实验机理,以现有实验装置为参考,结合所学的涂料技术,通过分析对比选用了装置模型的材料;通过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力学校核计算设计了模型的构件尺寸及连接关系;最后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简单的实验室小型大板法防火涂料防火测试试验装置模型。并详细的描述了如何通过控制加热及升温速率的方法完整的模拟完成大板燃烧实验的整个过程。
两性三羧酸配体的钴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摘要
近年来,羧酸金属配合物因其在医药、磁学超导、催化活性、酶模拟、吸附分离等方面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本论文在查阅了大量羧酸金属配合物的文献综述后,设计合成了一个两性三羧酸配体,该配体具有较强的配位能力和较多的配位模式。本论文在分子设计和组装的思想下,以两性三羧酸配体H3CmdcpBr (H3CmdcpBr = N-carboxymethyl-(3,5-dicarboxyl)pyridinium bromide)与氯化钴反应合成了一个三维Co的配位化合物{[Co2(Cmdcp)
两种氰胺磷钨酸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聚合研究
摘 要
本论文通过沉淀法,将磷钨酸与三聚氰胺或者二氰二胺按照摩尔比1:1制备了磷钨酸-氨基复合物,产品结构经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图谱分析,发现磷钨酸-氨基复合物仍具有和磷钨酸相似的Keggin阴离子晶体结构特征,但晶型发生了部分扭曲。以合成的磷钨酸-氨基复合物为催化剂,利用光反应仪,在紫外光辐射下对烯类单体催化聚合。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磷钨酸-氨基复合物对烯类单体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聚合物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大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同时聚合物分子量与Mo/I具有较好的线性增长关系,即聚合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