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脚金内酯参与水稻不定根发育的机制研究
摘要:独脚金内酯(SLs)及其衍生物是最近被确认为调节根系发展的植物激素。本研究检验SLs是否有调解水稻(Oryza sativa)不定根(ARs)生长的作用,并探讨独角金内酯与生长素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野生型(WT),SL-deficient(d10)和SL-insensitive(d3)水稻突变体在生长素分布实验中被用来研究不定根发育,实验考虑DR5::GUS活跃度、[3H] IAA运输和相关的生长素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通过观察外源施用GR24(一种合成的SL类似物),NAA(a-naph-thyla
生物炭在提高植物氮素营养方面的作用
摘要:【目的】本论文为了分析生物炭是否在水稻根际土壤具有改变土壤电化学势(Eh)的效果。【方法】通过在土壤中施加生物炭,水稻土培一个月后,对水稻植株进行生理数据的采集以及根细胞电势和土壤电势的测定。探究生物炭对水稻根细胞电势和土壤电势的影响以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以期得到生物炭在提高水稻氮素营养影响方面的促进作用。采用根袋和周转箱试验进行土培,配合电生理技术测得电势数据。【结果】土培一个月后,加生物炭的土壤种植出的水稻植株鲜重增加,提高了水稻根际土壤Eh和水稻根系膜电位【结论】生物炭能促进水稻植株增加鲜重,
生物硝化抑制剂的研究
摘要:硝化作用是导致农田氮素损失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自然界中一些植物为了提高土壤中的氮素利用率,其根系能分泌一些抑制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的化学物质,统称为生物硝化抑制剂(BNIs)。高粱是唯一发现能够大量分泌BNIs的农作物,因此为了探讨其作用效果,我们通过盆栽试验培养高粱和玉米,测定根际土壤中铵、硝含量以及氨氧化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并采用封闭静态箱法收集不同时间段温室气体N2O,并测定其排放的速率。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高粱根际土壤中铵态氮的浓度显著高于玉米的浓度。相比种植玉米的土壤而言,高粱的根际土壤中
生物质炭对作物吸收镉,锌的影响
摘要: 1关键字: 1Abstract: 1Key words: 1引言: 11.材料与方法 21.1试验地点: 21.1.1河南省济源市石牛村、贾庄村 21.1.2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 21.2试验设计: 31.2.1生物质炭田间试验设计 31.2.2田间管理: 31.3分析及测定方法: 31.3.1植物样品重金属含量测定 31.3.2土壤样品全量重金属含量测定 31.3.3 CaCl2提取态测定 31.4数据处理 32.结果与分析 32.1添加生物质炭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42.2生物质炭对小麦、水稻产量的
生物质炭对水稻镉吸收的影响
生物质炭施用对旱地红壤氮素转化和土壤酶的影响(附件)
摘要:本试验以江西典型旱地红壤为研究对象,设置生物质炭与氮肥两个因素,其中生物质炭7个水平,分别为0,2.5,5,10,20,30,40 t/ha,氮肥3个水平,分别为60,90,120 kg/ha。主要研究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旱地红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全氮和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以及对土壤中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土壤中氮素含量会随着生物质炭使用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其中微生物量氮提高幅度为77.40%,并且提高了土壤脲酶的活性,提高幅度为78.02%。其中以20t/ ha生物质炭施入后土壤氮
生物质炭施用对红壤中微生物碳及土壤性质的影响(附件)
摘要:为研究生物质炭对旱地红壤理化性状及土壤微生物碳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分层测定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物质炭施用量下土壤pH、孔隙度和CEC的变化;运用氯仿熏蒸法测定了土壤微生物量碳。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能提高旱地红壤pH、CEC、孔隙度和土壤微生物碳含量。因此,生物质炭能显著改善旱地红壤理化性质,提高肥力及增加土壤碳库贮量,在红壤地区农业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番茄根际拮抗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对土传青枯病的防控效果研究
摘要:番茄青枯病是由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细菌病害,严重制约着番茄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生物防治是目前最环保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本实验从番茄植株的根际分离筛选得到五株青枯菌的拮抗菌,在室内开展了拮抗菌与病原菌的营养竞争和拮抗菌抑制病原菌生长的实验,室外进行了盆栽试验,检验拮抗菌的生防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五株拮抗菌都有一定的生防效果,但生防率不尽一致。分离筛选出来的拮抗菌能够在番茄植株根际定殖,对土传青枯病有一定的防控效果。
番茄青枯病拮抗菌的分离筛选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要:由茄科劳尔氏菌 (Ralstonia solanacearum) 引起的番茄青枯病是番茄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各地普遍发生,严重时导致植株青枯死亡,以致减产甚至绝收,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番茄产业的发展。为防治番茄青枯病过量施用化学农药不仅防治效果差,还带来了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的污染,而生物防治为减轻植物病害和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途径。我们在从青枯病高发地块上健康的番茄植株根系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对番茄青枯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并研究其生理生化特征及其产生拮抗作用的最佳条件,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拮抗菌株对番茄青
盐胁迫对淡水螺旋藻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摘要: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因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已经被成功开发并且大规模生产。但螺旋藻的大规模养殖还存在淡水和营养成分消耗等生产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对淡水螺旋藻进行盐逐级驯化、得到可以适应一定的盐度的藻种,对螺旋藻的大规模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对实验室现有的钝顶螺旋藻种进行筛选,分离和纯化,选出了优势藻种。确定出螺旋藻实验室最适的生长条件为:初始pH为9.0~9.5,最佳的初始接种量为10%。进一步利用盐度逐级驯化的方法对优势藻种进行驯化,研究盐胁迫对螺旋藻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硝化抑制剂对农田n2o排放的影响
摘要:农业中氮肥的施用虽然促进了作物增产,但是氮肥利用率低,造成土壤氮素损失严重,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农田N2O的排放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之一,而硝化抑制剂能通过抑制硝化作用,减少温室气体N2O的排放,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减排措施之一。因此,本实验通过盆栽试验,采用静态箱法研究了硝化抑制剂Nintrapyrin(NP)对温室气体N2O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盆栽试验中各处理都没有明显的排放峰,但施肥与不施肥、添加硝化抑制剂与无硝化抑制剂之间的N2O排放通量之间差异显著,玉米+NP处理的N2O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