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比较研究

目 录
一、导论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3
二、两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4
(一)两方法的基本原理比较 4
(二) 两方法的适用范围比较 4
(三)两成本法的内容框架比较 5
(四)两方法的计算特点比较 6
三、两成本法的评价 6
(一)标准成本法的优点 6
(二)标准成本法的局限性 7
(三)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8
(四)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 8
四、两成本法下的案例比较研究 9
(一)标准成本法下的案例分析 9
(二)作业成本法下的案例分析 11
五、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7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生产自动化、会计电算化和先进成本会计思想的不断的提高,而客户需求多样化带来的企业产品多样化,公司的各方面环境发生了剧烈的改变,期间费用在成本的比重日渐增加,因此一直使用的成本计算法已不再适合当前的制造环境。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各公司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强烈,为了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稳定并使其得到发展,企业开始不断想办法降低产品的价格,因此拥有恰当的成本管理控制体系合理控制好成本相当重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1)标准成本法国外研究现状
这种方法产生于一百多年前,1903年,来自美国的泰罗曾经在《工厂管理》中提出了时间定额化及标准操作,后来被称为其产生的根本。
1909年,美国的哈尔顿爱默森(H.Emerson)曾发表过《作为经营和工资基础的效率》,他表明,之前所用的方法的不符合现实且错误颇多,而标准成本法可以克服之前那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缺点快速发现不利差异,以便管理层对其进行及时采取措施。
1911年,美国会计师卡特哈里森(CCharter Harrison)首次设计出一套完整的这种方法的会计核算系统,这种方法真正脱离纯理论阶段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r /> 1909年,美国的哈尔顿爱默森(H.Emerson)曾发表过《作为经营和工资基础的效率》,他表明,之前所用的方法的不符合现实且错误颇多,而标准成本法可以克服之前那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缺点快速发现不利差异,以便管理层对其进行及时采取措施。
1911年,美国会计师卡特哈里森(CCharter Harrison)首次设计出一套完整的这种方法的会计核算系统,这种方法真正脱离纯理论阶段开始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1930年,G查特哈里森出版了世界上首部讲述这种方法的书---《标准成本》,从此这种方法从理论向应用过度。
1932年,EA坎曼发表了《基本标准成本、制造业的控制会计》,对此成本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善。这种方法从此在各个企业开始应用,并从美国起源,不断发展传入其他当时较为发达的国家,这些国家在实务中应用了这种方法。
(2)作业成本法国外研究现状
这种计算成本的想法最早开始于1940年左右,美国埃里科勒在1941年《会计论坛》及《会计师字典》涉及到了“会计假设”、“作业”、“作业账户设置”等,为这种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发表了《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1988年,发表的《服务于决策的作业成本计算——决策有用框架中的成本会计》,对这种方法中的某些基本概念做出了具体介绍并提出了这种方法的原理,认为制造费用分配应采用多种基础,它产生是和具体作业联系的,这对这种方法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988年,罗宾库伯出版了《计算成本的正确性:制定正确的决策》,他认为成本应包括全部作业的总和,创立了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带来了属于成本会计的革命,他是这种方法的创始人。在上世纪90年代,这种方法由美传入英、加等国家,而且在西方不断的改善。
2.国内研究现状
(1)标准成本法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会计学界从1980年左右才接触此方法的,但是仅仅是关于其理论层次的介绍以及引用。
1981年,魏振雄出版了《标准成本法》,在这本书中细致的讲述了这种方法及它该如何正确的在我国企业进行应用;1984年,盖地发表了《试论标准成本法的改造吸收》主张我国企业借鉴这种制度。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诸多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了标准成本制度,在成本管理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另外张弛、芮永根、王晶、辛克信、汪梅、范松林、周海潮、丁俊峰等人对这种方法及其在各个行业中的是否适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作业成本法国内研究现状
自一九八几年,美国该法兴起不久,在1988年的时候,马贤明发表了《管理会计;挑战对策与设想》,首次在国内介绍这种方法,改变了计算成本的固有思想。
1995年,余绪缨陆续发表了介绍该方法的文章;自此,我国很多研究者都开始专研这种方法。
二十一世纪初,王平屯在其己经完成的项目《适应先进制造系统的作业会计研究》、《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和论文《适应先进制造系统的作业会计研究》里,对企业的生产决策、定价决策根据这种方法进行了指导。
2007年,向崇学等我国专家对于我国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发展程度比较发现,在我国自动化水平明显低于西方国家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并非能在我国完全适用。
小结
标准成本法进入我国企业的时间较早,目前我国标准成本法的应用比较成熟,这种方法也较为适合我国目前企业的制造环境,在我国此方法应用广泛。作业成本法是在之前的成本计量方法不再适用当前制造环境时,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成本计算方法,并由西方国家传入我们国家。由于我国自动化水平比西方国家低许多,我国作业成本制度仍然停留在理论方面。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本文将采取文献与案例分析结合的办法,对两种成本制度的优缺点进行评价。结合新经营环境对成本管理提出的新的需求,透彻的了解目前两种方法比较研究的发展瓶颈,这两种成本方法在不同方面对成本发生前后及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占有上风。本文对两法的探索,丰富了成本管理的相关内容,企业管理层由此得到的产品成本信息质量也更高。
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节是导论部分,包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对两种方法现有研究情况归纳总结,为下文的论题做铺垫。论文第二章节是对这两种方法在内容框架、计算特点与计算程序、基本功能等方面对照分析并且评价的。使我们了解这两种方法区别有哪些,加强我们对他们的认识,为下文分析案例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581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