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和《大地上的事情》的比较

内容摘要:工业文明的发展给当今社会造成了很多弊端:生态环境的破坏﹑人类心灵的枯竭﹑工业文明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等。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生态文学的关注。《瓦尔登湖》和《大地上的事情》 作为生态文学的代表作品,通过对自然生态的描绘,以文学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思考。本文从自然生态观﹑哲学思考和对现实生活的批判等三个方面,对这两部作品作比较研究。

《白茆山歌》的用韵研究

内容摘要:白茆山歌流行于常熟白茆塘地域,由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口头文学,是吴歌的一脉,它既继承了古韵吴歌的婉约秀美,又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笔者以《中国·白茆山歌集》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用韵进行分析研究。用韵研究属于音韵学研究的一支,而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韵母的一种途径。首先将曲段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出白茆山歌主要的押韵句式;然后进行韵脚的归纳、整理、系联,说明白茆山歌用韵研究的价值;最后对白茆山

《祖堂集》被动句研究

内容摘要:《祖堂集》是五代南唐时期泉州招庆寺静、筠二禅僧所编著的最古的灯录,其语言价值不可估量,分别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有丰富的语言特点。本文就其被动句式进行研究,通过对语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等,总结归纳出《祖堂集》中的被动句式的总量,然后进行分类研究,一方面从语法结构的角度将其分为有被动标记和无被动标记的被动句,进而探讨;另一方面对《祖堂集》中的表意倾向和句法特点进行讨论和认识,并通过对比,总结出《祖堂集》中的被动句的特点等。

《绘图百花台双恩宝卷》俗字研究

内容摘要:《绘图百花台双恩宝卷》是由上海文益书局出版的宝卷,讲述了李文俊和莫月贞的爱情故事。宝卷流传于民间,因而宝卷中的俗字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为了探寻宝卷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文化价值,从文字学的角度来对宝卷进行研究。对宝卷中的俗字进行统计、整理、分类、研究,以18个俗字为例,从意符、声符和结构三个角度来进行分类,运用语言学知识来详细分析宝卷中的俗字。通过举例论证,对宝卷中俗字的特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四点:正俗混用、正俗转变、方言变化、部首变动。通过对宝卷中的俗字进行研究来折射清末民初俗字发展的程度。从俗

论李碧华创作中的性别观

内容摘要:李碧华的小说善于旧文新说,改编传奇故事,塑造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通过故事再叙使得现实和理想产生强烈的对比。本篇主要研究的是李碧华在男女性别观上的差别意识,通过对比古典与现代性别观的矛盾,阐述作品中男女的地位变换,反映了李碧华对女性的赞美以及对于提高女性地位的殷切希望。反传统角色的新添则表现了李碧华冲破传统思想禁锢,鼓励女性追求自己的权利。李碧华通过对各类女子的社会背景和情爱悲苦的构造来阐述一个社会意识形态上的性别观,即在传统社会道德中,男人与女人所处的社会位置不对等。在中国社会男女性别观念里,女

论萧红作品中的“多余人”形象以_《三个无聊人》和《马伯乐》为例

内容摘要:在萧红的作品中,对《马伯乐》的研究很少,很多学者认为这部作品是萧红写作能力下降的表现。然而,萧红在“改造国民性”这一主题衰弱时期,仍力求从时代、家庭和自身三方面,塑造了一个个自私自利、懦弱无能、惧上欺下、崇洋媚外的灰色灵魂的形象,正是在写作上有意坚持个人立场的一个证言。在中外文学中有很多关于“多余人”的作品,马伯乐和萧红散文《三个无聊人》中的主人公也是这样的“多余人”,所以,结合《马伯乐》和《三个无聊人》两部作品,本文试图从“多余人”的角度来揭示当时社会的国民劣根性,反映萧红的个人坚持和对命运的

简论《普希金童话诗》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普希金首次将民间童话引入了诗歌创作,创作了五篇完整的童话诗,包括《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沙皇萨尔坦,他的儿子—威武的勇士吉东大公和美丽的天鹅公主的故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死公主和七勇士的故事》和《金鸡的故事》。这些童话诗故事情节曲折,表现手法多样,语言特色鲜明,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论《儒林外史》中的盐商形象

内容摘要: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200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描写或提到的有姓名的盐商共10个,并着力刻画了3个典型的盐商形象:万雪斋、宋为富、方杓。吴敬梓笔下的这些盐商,为富不仁,勾结官府,生活糜烂,却又附庸风雅假斯文;作者通过细节描写、通过戏剧性的情节和对比手法,辛辣的讽刺了丑陋卑劣的盐商,揭露了他们的本来面目。《儒林外史》里的盐商形象,推动了小说故事的发展,更深刻、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并且作为反面教材,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市场经济下的社会道德建设,也有借鉴作用。

论王昌龄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内容摘要:王昌龄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共有三类:闺阁中的女子、宫中的女子以及劳动中的女子。一方面诗人通过对女子形象的描写,表达战争为女性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这一内容与王昌龄创作的边塞诗相辅相成;另一方面,劳动中的江南女子则展现出纯真和自然之美,又是闺阁中以及宫中女子所无法比拟的。三类女性中,王昌龄描写宫中女子的诗歌最多,在描写宫女生活状态的同时,也将个人情感寄托在这些女性身上。既替宫女虚度光阴哀伤,也为自身的一腔热血和女子娇美的容颜都不为统治者所重视而愤懑不已。总体说来王昌龄创作的女性形象诗歌不仅仅是为女性而写,

论顾况山水诗的情感意蕴及其成因

内容摘要:顾况是一位处于盛中唐时期拥有较高文学地位的诗人。他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独特鲜明的个性,同时年寿高,经历朝代多。再加上其思想受到儒释道的影响,使他的诗歌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韵味。我将从他的山水诗入手,体悟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意蕴,其主要表现在诗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寄情山水的游仙情结,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与闲适生活的追求。并分别从顾况的人生经历、时代思潮、前代传承三个方面来论述诗人创作山水诗的成因。力求通过对其山水诗的研究来更深层次地了解诗人,给大家呈现出一个不一样的顾况。

试论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热原因——以穿越小说为例_

内容摘要:网络小说成为影视“宠儿”已形成一股大趋势,尤其是由穿越小说改编的影视积极地活跃在荧幕之上。在思想层面上通过异时空张扬女性主体意识、彰显个人英雄心理和充盈现代娱乐精神;在传播层面上打破传统文学传受双方单线型格局,小说更加符合受众者需求;在市场层面上,小说改编性价比的提升和产业营销化为作家、影视机构谋取更多利益。这些正是网络小说,尤其是穿越小说被改编成影视的“推动力”,这是继传统文学改变之后学术界兴起的又一大浪潮,这次大浪潮为中国影视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因此对它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