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林广记》中的幽默形象初探
内容摘要:笑话作为一种民间口头创作为主的文学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目的在于刺激人发笑的民间叙事文学。《笑林广记》中记录的笑话以其短小精悍的篇幅,幽默风趣的内容,精炼机巧的语言以及不胜枚举的幽默形象,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是雅俗共赏的艺术作品。从历代流传下来的笑话典籍来看,笑话作品的数量非常可观,这在《笑林广记》这部国学经典中可以直观的看到,但是我们今天对古代笑话却未能给予足够的理论思考,研究著作不说,研究论文也不多见,这更使我们研究和探讨中国古代笑话这条源远流长的“笑河”变得很有必要了。笔者将对该文学作品中
《说文解字》巾部字浅析
内容摘要:《说文解字》是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许慎所著,他作为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创作了《说文解字》这部中国第一部真正的汉语大字典,这也是一部将字形分析和字义解释集为一体的文字学著作,书中不仅对文字起源以及文字的发展演变做了探讨,还提出了一些古代汉字造字时候的模式及其理论,所以,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极其具有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的。以前的学者对于巾部的研究都是在许慎的理论基础上展开的,是从各个字的结构上来研究整个类别的特点。他们的不足之处就在于没有从整个系统的大角度来入手。本论文将巾部作为一个单独
《赤脚医生万泉和》中万泉和形象的分析
内容摘要:范小青是当代独具风格的著名作家,文学界普遍认为她是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家。范小青的《赤脚医生万泉和》讲述了一个农村赤脚医生从开始学医到为村民治病最后放弃从医的故事。本论文从文本出发,从事业和爱情两个角度去分析了主人公万泉和的人物形象特征,结合中国的传统道义、朴素的生存之道以及当代的社会现实浅析万泉和这个人物的价值意义,并且综合范小青的个人因素与地域文化背景阐释了人物形象形成的原因。
《颜氏家训·文章》篇中的文学创作思想
内容摘要:《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家训之作,为北齐文学家颜之推所著,不仅在家庭伦理、道德修养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学上也对我们当今文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其中《文章》篇主要反映了颜之推的文学思想,在文学理论比较匮乏的北朝,《文章》篇有着重要的地位。颜之推在《文章》篇中提出了具体的文学创作要求,首先要处理好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其次要改革文体,兼采古今,此外,对文学创作的特殊性也有新的认识,还提到了在文学鉴赏方面的思想。论文是以《颜氏家训》中的《文章》篇作为文本,首先分析文学创作有哪些基本特
《颜氏家训》和《傅雷家书》修养观念比较研究
内容摘要:家庭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家训作为其重要形式也被广泛关注,历代都有文人学者撰写著作,延续传统。时代的不断变迁让许多因素都发生了改变,但修养一直都是家庭教育关注的重要内容。从《颜氏家训》和《傅雷家书》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从品德修养和学识修养两方面进行比较论述,探究两个时代家庭教育的差异,体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变异。在品德修养方面,颜之推和傅雷都强调了无论身在何方,都要心系故土从而凸显出中华民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且为人处事应保持淡泊的心态,追求“知足”;还应时常反省自身,知错就改;做到勤俭节
中英戏剧中两位“悍妇”故事的比较
摘要
对于夫妻关系的讨论,古今中外都有相似的结论。曹去晶在《姑妄言》中曾说“夫妻一伦乃五伦之始,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兄弟朋友君臣。”《圣经》中亚当认为夏娃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在《狮吼记》和《驯悍记》中通过两位“悍妇”的故事展现了两个女人在婚姻中的酸甜苦辣。所谓的“悍妇”其实是涉及到对于女性气质的界定,在社会观念的长期积淀后,女性气质被定性为,女人应具有服从性、依赖性、被动性。“悍妇”却展现出对立的气质
从三个平面看时间副词“一直”、“一向”的差异
内容摘要:文章对一组常见的近义副词进行了比较分析。这一组近义时间副词在大多数的字典中都是相互解释的,因此很难分辨它们的差别。运用了三个平面的理论,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根据实际搜集到的语料,从语义、句法和语用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在语义方面,这两个词在时间义、空间义、时态、持续性、恒常性几个角度上都有所区别;在句法方面,文章着重分析两个词对谓词的选择,简单分析了两个词与具体的时间词共现、与助词共现、与“动词+到”结构的共现以及与其他副词共现;在语用特征方面,简单地比较分析了两个词的区别差异,讨论了两个词的感情色彩
从四组词看中日同形异义词
内容摘要:中日同形异义词是中国人学习日语时必然会遇到的学习内容,它的存在表现了中日两国文化发展关系紧密却又各有发展。本课题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以及阅读相关论文收集资料,具体对“工夫”“娘”“可怜”“走”这四组中日同形异义词进行研究分析,首先明确它们现在和最初的词义,然后具体写它们在中日各自的词义变化,从而得出同形异义词的两种代表情况:汉语词义发生改变日语保留原义和日语词义发生改变汉语保留原义,并且由此研究结果进一步探讨,中日同形异义词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文化方面的影响,社会阶层、地位的不同,历史的原因,汉语的古今
关于公文写作灵活性的探讨
内容摘要:公文写作给人的印象在语言上是追求精确明晰,具有程式化的写作的格式,也几乎是零情感投入的,但其实公文中有大量模糊语言的存在,模糊语言在内涵或是范围具有不确定性,写作者在遵守基本规范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在行文结构上去选择去创新,同时,公文写作作为一种写作活动,写作主体具有能动性,写作者无可避免的渗入主体情感,面对同一主体和材料,不同人也会写出不一样的公文。公文里的模糊语言、写作者在行文结构上的选择以及情感的渗入使公文具有了灵活性这一特征。
关于南戏《拜月亭》“大团圆”结局中的三个问题
内容摘要:“大团圆”结局几乎成为了中国戏曲的固定化套路,针对南戏《拜月亭》的这种结局形式产生了一些质疑。一方面对“大团圆”结局是喜剧产生质疑,表现在“大团圆”结局认同封建专制,其中包括包办婚姻制度,科举制度;人物失去自我意识,例如王瑞兰的婚姻听从父命,蒋世隆则是奉旨成婚,听从皇命,与自己的意愿相违背;是市民意识中庸俗思想的体现,百姓追求富贵生活,乐忠于金榜题名,又对大团圆结局喜闻乐见。另一方面,对在“大团圆”结局中不必要加入男女配角的质疑,表现在采用双线结构具有丰富内容、增强可读性的优点,并能推动故事情节
平倚画楼揽秋云——梦窗词“楼”意象初探
内容摘要:南宋词坛是百花齐放的舞台,吴文英作为南宋后期的词人备受争议,在词史上是罕见的。其中的“梦”、“窗”意象尤其深受学者的关注,然而他词中的“楼”意象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现存的梦窗词中,有“楼”意象的词占了将近四分之一的比例,并且“楼”意象丰富多彩,富有意蕴。文章以“楼”意象这一视点来把握梦窗词,根据词中“楼”的用途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爱人过去所生活过的“闺楼”;一类是与达官贵人或是文人骚客聚会的“宴楼”;还有一类则多是观赏风景的“雅楼”。它们也成为梦窗情感的载体,表达词人的家国之情、身世之感以及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