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镓发光二极管芯片生长与性能研究
摘 要 近些年来,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LED发光二极管的各项性能逐渐提升,并已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等领域。特别是在照明领域,LED具有众多优势,并将在短期内逐渐替代传统光源。作为照明应用,白光LED是主要的研究对象。目前,较为成熟的方案是通过蓝光LED照射黄光荧光粉产生混合白光,因此蓝光LED是照明技术的关键因素。本论文采用金属有机气相沉积法(MOCVD)在图案化蓝宝石衬底上外延生长了GaN基蓝光LED芯片,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本论文生长的外延层具有典型的横
硫化钴薄膜制备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应用研究
作为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以其低廉的成本,简便的工艺、较高的器件光电性能等特点,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传统铂电极的成本高、资源匮乏等问题,本文拟采用电化学沉积法,通过对电镀时间的调控,制备硫化钴薄膜。采用XRD物相分析和SEM形貌表征,阐述了硫化钴纳米材料的物相及其形貌结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制备的硫化钴薄膜作为对电极,其电催化活性弱于铂电极的电催化活性。由硫化钴对电极构成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低于由铂电极构成的电池效率低。本文得到的实验结论说明硫化钴作为有可能替
硫化钴镍薄膜制备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应用研究
在诸多光伏器件中,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潜力巨大。对电极在太阳能电池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传统的对电极一般采用铂材料,然而铂较为昂贵且资源珍贵。本论文拟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在FTO导电玻璃上电化学沉积CoNiS薄膜。利用SEM观察薄膜表面结构形貌特征,发现CoNiS薄膜呈现毛绒状,且存在聚合颗粒。通过电化学测试表征,发现CoNiS薄膜的电催化性能一般,弱于铂电极的电催化性能。以CoNiS薄膜构成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约为1.4%,低于以Pt电极组成的电池器件效率(6.22%)。本论文实验尚未获得性能
硫化镍薄膜制备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应用研究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对电极可由多种材料制备,其中Pt材料性能较好,但成本较高,难以实现量产化,因此无法大规模走向社会和生活中。近些年来,研究人员纷纷探寻Pt的替代材料。本文采用计时电流法制备硫化镍对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硫化镍薄膜表面形貌,通过X射线衍射仪观测硫化镍薄膜的衍射图谱,通过循环伏安曲线观测氧化还原情况,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分析界面阻抗,通过极化曲线测定氧化还原电对传输特性,通过光电流密度-电压表征电池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参数。在本论文中,以硫化镍薄膜作为对电极的电池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最佳达到
磁化及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共同诱导的持续自旋极化电流的理论研究
我们从理论上预测在没有外部偏压的情况下,连接有正常和铁磁导线的Rashba环中会有持续电流。这种电流是由于存在的铁磁导线破坏了由Rashba自旋轨道耦合(RSOC)引起的原始持续自旋流中的时间反演对称性而产生的结果。由卡文迪许格林函数方法,我们发现产生的电流的幅度、符号和自旋极化都是由系统参数决定的。例如铁磁导线的磁化方向、隧穿系数、自旋轨道耦合强度和铁磁导线的交换能等参数。这些参数在实验室是可调的,也就是说,在我们所研究的器件中可以获得可调控的持续自旋极化电流。关键词 自旋电子学,自旋电流,Rashb
过渡金属吸附对单层sns2电子性质和磁性的影响
稀磁半导体是一种既有磁性又有半导体性质的材料,它可以同时利用电子自旋及电荷这两个属性,极大地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及存储密度。SnS2作为一种性质优异的二维半导体,如何变为稀磁半导体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过渡金属原子(Fe,Co,Ni,Cu,Zn)吸附于单层SnS2上的结构、磁性和电子性质,并根据得到的数据,研究吸附体系的吸附能,能带结构,态密度等。通过不同位置的吸附能的比较发现所研究的过渡金属吸附于Sn原子上更稳定。同时所有稳定构型的吸附能的计算表明
Cu1xMnx合金中的交换偏置效应
摘 要交换偏置效应的根源在于铁磁反铁磁界面处交换各向异性能的存在,该效应导致磁滞回线偏置,已应用于信息存储技术及永磁体磁性增强。另外,磁性材料的交换偏置效应对自旋电子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Cu1-xMnx系列合金中,交换偏置效应的来源通常认为是铁磁相和自旋玻璃态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本文采用电弧熔炼的方法制备Cu1-xMnx合金,用多功能物性测量系统研究了材料的磁性。结果表明,Cu1-xMnx合金在低温下同时具有场冷和零场冷的热磁曲线出现分叉,在低温下
(bn)25纳米管的结构与性能研究(附件)【字数:8914】
摘 要摘 要 为了有效准确的研究(BN)25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能,对各种(BN)25纳米管构型进行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找到了基态构型。并对基态构型的多种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计算研究。内容如下 1.对(BN)25纳米管的构型进行优化,得到其基态结构。确定其多重度为1,对称性为C1。它是由16个六元环,10个五元环构成,其中11和44、10和45、47和49号原子的连键发生断裂现象。 2.结构稳定性对(BN)25纳米管的结构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其平均结合能为0.251ev,能隙为3.914ev;表
aforshet太阳能电池模拟软件在硅pedotpss杂化光伏电池中的应用(附件)【字数:9413】
中文中文本篇论文主要着眼于对基于Si/PEDOT:PSS杂化太阳能电池的介绍和研究,并且重点介绍并使用了AFORS-HET太阳能电池模拟软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杂化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背景,并重点介绍Si/PEDOT:PSS杂化太阳能电池,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某些条件的改变对其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利用AFORS-HET太阳能电池模拟软件模拟 P-a-Si/N-a-Si杂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工作温度、掺杂浓度等参数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并且通过简化模型研究了肖基特电池中金属功函数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我们得
ag衬底上硅烯的初始生长过程模拟(附件)【字数:6922】
在制备硅烯的过程中,Ag(111)面被认为是迄今最为适合生长硅烯的基底。在这篇论文中,我们汇报了硅烯材料的特性以及一些目前制备硅烯的优秀方法,我们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采用Fortran语言编译也模拟研究了在Ag(111)衬底上不同温度时硅烯的结构生长。我们发现在不同温度时硅烯结构不同。我们的结果阐明了Ag(111)衬底上不同温度对硅烯结构生长的影响。关键词硅烯,Ag(111)面,蒙特卡洛方法,Fortran语言。
b5h5的结构和性能研究(附件)【字数:12706】
摘 要摘 要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基础上对B5H5团簇进行了几何结构的全方位优化。在优化得到的多种稳定的几何结构中,选取能量最低的构型作为B5H5团簇的基态结构。并在基态结构的基础上计算研究B5H5团簇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主要结论如下通过优化B5H5的几何构型,得到了B5H5团簇的多种稳定构型,其中构型为C1对称以及自旋多重度为1的三维立体结构的结合能量最低,并将其作为B5H5的基态结构。通过对B5H5基态结构稳定性的分析,得到其化学活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