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5h9的结构和性能thestructureandpropertiesofb5h9(附件)【字数:12152】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和6-31G(d)基组对构建好的B5H9构型进行结构优化,得到能量最低构型。并研究基态结构的稳定性、磁性和光谱等性质。主要结论如下1、稳定性分析表明,B5H9热稳定性较高,化学稳定性较低;2、NBO分析B5H9基态结构的电荷布局特性和部分成键性质,发现其电荷转移即s、p轨道杂化不仅发生在B原子内部,而其B、H原子之间也有杂化现象;3、红外光谱分析表明B5H9的振动范围分布在600-2800cm-1处,振动强度主要分布在200-700km·mol-1处;4
c20四聚体和c80纳米管的结构和性能研究(附件)【字数:12415】
摘 要摘 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中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C20四聚体和C80纳米管进行了几何参数全优化,得到了基态构型,并对其稳定性、电子结构、极化率和芳香性进行了计算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 C20四聚体是具有C1对称性的平面结构,它由两个共用一条边的三角形(三角顶点为C20碳笼)组成。碳笼以[2+2]加成方式结合形成C20四聚体,进行加成反应后碳笼体积稍稍增大,碳笼相互结合部位的C-C键的键长更大,
c80纳米管储氢性能研究(附件)【字数:10401】
摘 要摘 要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ub31yp方法,在6-31g基组上优化C80内掺H2的结构,得到了C80内掺H2的稳定构型。最后选择能量最低的结构作为基态构型,并分析出C80内掺H2基态结构的物理化学性能,得到以下结果(1) 将C80内掺H2纳米管构型进行系统优化,最后得到基态结构,与C80纳米管相比,发现氢原子的介入使碳笼发生了轻微膨胀。(2) 对C80内掺H2的结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和C80纳米管相比较,可以得知它的化学、热力学稳定性都降低了,化学活性明显增强。(3) 通过对N
cu掺杂nio属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附件)【字数:6620】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Cu掺杂NiO的态密度和能带结构,分析了掺杂对NiO结构和能带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后晶格发生相应畸变;Cu掺杂引入了杂质能级,禁带宽度发生变化,态密度的峰值明显变大,而随着掺杂Cu的浓度的增加,峰值减小。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Cu掺杂NiO,态密度,能带结构
hn@c30的结构和性能研究(附件)【字数:9582】
本次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和6-3 1G(d)基组计算优化Hn@C30得到稳定构型,然后选择能量最低的构型作为基态构型,并计算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分别为C30-1;C30H4-3(out);C30H8-2(out);C30H6-4(out);C30H12-1(in)。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1)通过优化Hn@C30的几何构型,得到Hn@C30的基态构型,确定它的对称性。与C30相比,氢原子的介入使得碳笼发生了轻微膨胀。(2)通过分析结构稳定性,可知Hn@C30比C30的化学稳定性和热力
matlab实现杨氏双缝干涉仿真实验(附件)【字数:14029】
实验是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有些物理实验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开展。尤其是光学部分的实验,其实验要求非常苛刻,在实验教学时即使能够达到实验要求,但由于外界条件的影响,实验效果和现象往往差强人意。在实验教学时,绝大多数高校都采用仿真实验代替实际实验。仿真实验的操作简单快捷,不受环境和位置的影响,能够实现多人异地同时进行实验。此外,仿真实验效果和现象能够真实反映光学原理,得出科学数据,不需要大量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有效的避免了仪器的损耗。本文详细说明如何运用大学所学的MATLAB来开发一款能够仿真杨氏双缝干涉
solgel制备sr掺杂的lafeo3纳米颗粒和气敏性能(附件)【字数:10190】
摘 要摘 要采用酒石酸溶胶凝胶法制备Sr掺杂的LaFeO3纳米颗粒,利用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确定材料的烧结温度,成相和生长情况;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掺杂Sr的LaFeO3纳米颗粒具有单相的正交晶体结。将Sr掺杂的LaFeO3纳米颗粒制作成气敏元件并测试元件对乙醇、甲醇、丙酮等多种气体的敏感性。气敏测试参数表明LaFeO3气敏元件的最佳工作温度为325℃,在该温度下,对乙醇、甲醇、丙酮具有较大的敏感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实验发现随着Sr掺杂量的增加,LaFeO3气敏元件
srw(al)掺杂对锂离子导体li0.33la0.557tio3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附件)【字数:10159】
摘 要摘 要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固体锂离子导体陶瓷Li0.33La0.557-2/3xSrxTiO3、(Li0.33La424Sr0.2)1-yTi1-yWyO3、(Li0.33La0.424Sr0.2)1+z/2Ti1-zAlzO3。使用XRD、TG-DTA和复阻抗谱等技术对产物的物相结构和电导性能进行表征,研究掺杂元素及掺杂量对产物结构、致密度和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及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对于Li0.33La0.557-2/3xSrxTiO3 (x = 0.0, 0.05, 0.1, 0.15,
wncu团簇的结构和性能研究thestudyonstructuresandpropertiesofwncucluster
采用Material Studio5.5中的Dmol3模块,在GGA-PW91交换关联梯度泛函的基础上对WnCu(n=1-7)团簇进行几何结构全优化,得到了WnCu(n=1-7)团簇的基态构型,并研究了基态结构的稳定性、磁性和光谱等性质。主要结论如下1、WnCu(n=1-7)团簇基态结构的多重度普遍较低。WCu团簇的基态结构为线性结构,W2Cu的基态结构为平面结构,WnCu(n≥3时)基态结构均为立体结构;W4Cu和W5Cu团簇的基态为半封闭的构型,其他基态均为封闭的结构;2、稳定性分析表明,WnCu(n
wnmo(n=16)小团簇的第一性原理研究(附件)【字数:10378】
摘 要摘 要采用了Dmol3软件中的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研究了WnMo(n=1-6)团簇,在几何全优化后得出了基态构型,并在基态构型的基础上计算了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能,其主要结论如下1. WnMo (n=1-6)团簇的基态结构,多重度均较低,其中WMo团簇为线性结构,W2Mo团簇为平面结构,当n≥3时,结构由二维变成三维。随着团簇原子数目的增长W-Mo的平均键长增加。 2.通过对WnMo (n=1-6)团簇的稳定性分析发现: WnMo (n=
znal掺杂mgo属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附件)【字数:8582】
完美氧化镁(MgO)是一种非磁性宽带隙材料,其禁带宽度达到7.8eV。本篇文章采取了在密度泛函理论基础下的第一性原理方法,采用合适的作用势,系统计算了MgO单胞、MgO(2×2×2)超晶胞、单掺Zn和单掺Al的MgO (2×2×2)超晶胞的能带结构、电子的分波态密度以及总态密度,并对结果用Origin进行了画图分析。结果表明纯MgO本身没有铁磁性,有一定的局域性,且在研究MgO能带结构性质时,超晶胞计算出来的结果要比单胞准确。单掺Zn后的MgO (2×2×2)超晶胞的带隙比未掺时小,因为Zn的掺入减弱了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