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服装设计中的理性与感性设计(附件)

2019年04月18日摘 要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塞纳河,它把我们的一颗心分成两瓣,左岸柔软,右岸冷硬;左岸偏感性,右岸偏理性.本课题主要是从艺术的角度去深度挖掘人们形态各异的理性与感性观点,并借用服装创意设计,将理性与感性并存的特点表现出来。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的灵感来源的调研背景,分析国内外类似作品的表达。第二部分讲述的是所选取的艺术家进一步调研结合服装上的尝试,第三部分是讲述服装制作的步骤过程。
目 录
一、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 国内现状 1
2. 国外现状 2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2
二、 设计相关理论知识分析 2
(一) 背景研究 2
1. 两者不同比较 2
2. 相关思想分析 3
3. 艺术家作品分析 4
三、 理性与感性相关理论知识分析 4
(一)灵感来源与发散 4
(二)立裁部分 5
1.廓形 5
2.局部细节 5
3.面料部分 6
4.效果图部分 6
5.成衣部分 6
结 论 6
参考文献 7
致 谢 8
一、前言
研究背景
人类是一个情感丰富的生物,有无比智慧的大脑和敏感细腻的情绪,在各种情况下,人们的性情会随着事情的发展进行理想或感性的变化,所以将这类情感以不同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之更加生动有生命力,也是愈来愈多的艺术工作者们想要不断尝试,不断创新的主要动力。
因为设计本身就是多样性以及多元化的创新为主,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对于理性与感性的创作是共存的,但又表现中又有明显的不同,没有一个绝对的状态,因此只有将理性与感性完美的融合,才能使设计展现出独特的美感。这一切都是因为精神分析美学方式里理性与感性是争锋与融合中诞生的。精美的画匠与那些真正艺术家之间的区别,后者使用某种媒介、方法来表达生命、想象和言说[1]。而艺术表达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则是理性和感性分裂之后的进一步协调融合。精神分析美学的诞生不论是从客观的历史环境来看,还是从其本身的体系来看,都是一个理性与感性争锋与交融后的结果[2]。所以我把服装融入这种形式去呈现。
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永远是关于如何从杂乱中理出条理,是在潜意识即感性的驱动和理性的监督与控制下诞生的[3]。在创作思想上我借鉴了佛洛伊德的人格学说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来进行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微妙和交织的表达[4]。理性是感性有益部分的产物,是对“感性”的合理归纳和总结。而无益的部分则成了人们弃之的东西,如冲动、失控、盲目和执迷等。如果将“感性”比作“探索”,则“理性”是探索出来的规律,无论理想与感性在人的思想中占有多大的成分,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本我” 代表的是最原始的生命本能,是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部分,“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我”[4]。由于它与服装的创意设计都有异曲同工之处,由此也能用艺术的方式呈现。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现状
我国国内在设计类本科在课程设置学习上,基本都是以上大课,理论课、美学课、设计史等授课方式,不过由于这样课程过多的安排,没办法让学生真正掌握自我学习和批判性思考方式以及创造创新和动手实践的有机结合。最终使设计专业培养出来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具备“设计”的能力进行创新,很有可能学到的只是理论和复制相关表达,由于没有自我学习的掌握,不能真正的认识到自己的设计情感表达使得设计出来的东西都浮于表面。
但是国内比较出名的艺术家来说,例如曾梵志,他不仅仅是在形式上的不同表现更过的是在思维上和情感上表达,丰富的阅历使得他的思考更加的广泛和多元化,抽象与具象的画风切换,不局限于一种的表达方式,让人跟容易感受到他作品里的感受。下边是作者对不同感受用不同画风做的表达。
图1
图2
图3
图4
国外现状
国外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上课比较比较多元化,学习的制版制衣一般没有完整的课程,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在做的过程中许多的问题通过自己的解决得到最终的答案,过程看似随意但都是一步步紧扣在一起,只有经过前期的调研和深入研究最后得到最后的结果。
图5 图6
而国外的艺术家也有许多注重感受表达的艺术家,用不同的画风使得这些表现变的更加生动,让人更加的感同身受。例如Kim noble的画作,有超过12种的画风,在此我选取了几张不一样的做一下对比,由此可见感受对一个人的影响会有多大。
/ /
图7 图8
/ /
图9 图10
/ /
图11 图12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次设计主题是服装设计中的理性与感性设计,收集代表理性与感性的元素,与服装的廓形进行有机的结合,最终以结构的形式来表达这两种抽象的思维。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统一认识,它们各有自己的确定性,又有各自不同的性质,但是在这些不同中是融汇在一起的不是独立存在的。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我们都控制不了,但是我们感受到这种强烈的感觉是来自于自己,基于这种观点, “包容和平衡”、“理性与感情”的矛盾成了反讽的基点和特征。主要研究意义是致力于将抽象的思维与时尚的服装融合,从而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特色的服装产品。
设计相关理论知识分析
(一)背景研究
1.两者不同比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fzsj/16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