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芋玉米等固体成型燃料的燃烧性能比较研究
摘要:菊芋迄今还没有被研究用于生产生物质固体燃料的报道。本实验探究比较了菊芋、玉米和大豆秸秆加工成的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菊芋秸秆加工的生物质固体燃料的燃点和灰分均低于玉米秸秆和大豆秸秆生物质固体燃料,但其放热量、挥发分要高于后两者。菊芋秸秆加工的生物质固体燃料燃烧释放的酸性气体量极低,其燃烧性能明显优于玉米、大豆秸秆等加工的大众固体燃料,因此,是一种有前景的新型固体燃料。本文又进一步研究了菊芋秸秆与烟煤混燃的燃烧效果,比较后发现,40%菊芋混合固体成型燃料的燃点、灰分、热值等均优于其他
蚯蚓与不同质量凋落物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摘要:凋落物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而蚯蚓能够通过取食、分泌粘液等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但目前对于二者的相互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室内试验,利用不同碳氮磷比的凋落物与蚯蚓相互作用,进一步阐明蚯蚓和植物凋落物特征对土壤养分水平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加入凋落物的土壤中颗粒有机氮和土壤全氮都显著增加,添加蚯蚓对土壤全氮没有显著影响,但降低了颗粒有机氮含量,增加了土壤无机态氮含量。试验中发现,土壤中全磷的含量均与空白无显著变化,但凋落物显著影响土壤速效磷含量和颗粒有机磷的含量,对于不同凋落物蚯蚓作
蚯蚓与不同质量凋落物相互作用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摘要:为验证蚯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依赖于凋落物质量的假说,在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质量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蚯蚓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双因素交互实验共包括12个处理:不添加凋落物以及添加五种不同凋落物,三叶草、玉米秸秆、稻草秸秆、羊蹄、甘蔗纤维等。每种凋落物都对应有接种蚯蚓与不接种蚯蚓两种处理。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凋落物的影响比较显著,施加凋落物能够显著提升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含量。蚯蚓对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并不显著;施加凋落物后,土壤中微生物活性显著增加;不同凋落物下,接种蚯蚓,可以增加土壤中
蚯蚓对土壤生态系统碳氮转化的影响
摘要:蚯蚓是一种大型的土壤动物,在土壤碳氮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蚯蚓通过对土壤的取食、钻孔,以及自身代谢产生的粪便和分泌物提高了植被生产力、增加了土壤碳库存量和土壤——大气碳通量、增加了生物固氮作用、加速了凋落物的碎屑和分解、加速了土壤氮素的矿化和反硝化作用的进行、减少了土壤氮的淋失。蚯蚓对土壤N2O的排放具有极显著影响,对于土壤CO2的排放没有显著性影响;氮素梯度对土壤N2O的排放具有极显著影响,对于土壤CO2的排放具有极显著影响;蚯蚓与氮素的交互作用对于土壤N2O的排放具有极显著影响,对于土壤CO2的
轮作作物根际分泌物对香蕉连作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摘要:香蕉枯萎病是由一种专化型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土传病害,在亚洲,香蕉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四号小种。在中国南部地区,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对该地区香蕉产业造成严重的影响。本实验室前期开发的玉米或菠萝轮作联合生物有机肥综合防控技术能够显著防控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本文针对轮作的防控效果,利用不同轮作作物的根际分泌物添加到高病蕉园土里,验证其对香蕉枯萎病高发的高病蕉园土中尖孢镰刀菌(FOC)和其他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玉米和菠萝可以显著减少土壤中FOC数量:添加100%、50%和10%浓度菠萝分泌物后,FOC的数量均有
重金属污染对稻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宜兴地区代表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集某金属冶炼厂和加工产业区的 Pb-Cd 污染水稻土及其相邻非污染土壤(对照土壤),研究重金属污染对稻田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随着污染程度的降低,大粒级的团聚体含量会呈增加的趋势,相反小的粒级含量会随着污染程度的降低而呈减少的趋势,但是变化不显著。从原土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看出,与空白对照相比,不同污染程度原土中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各粒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表明,大的团聚体粒级中有机碳含量最大,随着粒级的减小有机碳含量呈现
金银花组织培养体系的完善
摘要:以药用金银花为实验材料,茎段、叶芽和叶片为外植体,将MS为基本培养基与不同浓度比例的NAA、IBA、6-BA、KT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按照正交实验设计,构建金银花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研究。叶芽的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率显著高于茎段和叶片。在培养基MS+6-BA 0.05mg/L+NAA 1.0mg/L中愈伤组织生长良好。含有低浓度的生长素和分裂素的MS培养基MS+6-BA 0.1mg/L+NAA 0.05mg/L更有利于金银花愈伤组织诱导丛芽分化。诱导根分化的MS培养基MS+NAA 0.03mg/L+IBA 1
长期施肥对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
摘要:丛枝菌根真菌(AMF)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植物根系与菌根真菌的共生体。而不同施肥处理可能会对AMF产生影响。本文以内蒙古锡林格勒草原为试验地,探究长期施肥对AMF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试验设置不同梯度的施氮和施磷处理,于2014年8月对两种草原优势植物—羊草和蒿草—进行采样,并测定AMF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长期施肥会降低植物特别是蒿草的AMF侵染率。施氮肥对两种植物AMF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影响均较大。其中,羊草AMF多样性随氮肥施用梯度增大而显著降低,而较高浓度的磷肥添加会显著提高蒿草的AMF多样
长期重金属污染对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摘要:本实验利用PCR-DGGE法来分析重金属污染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以苏南宜兴地区某金属冶炼厂和加工产业区的Pb-Cd污染水稻土,在污染源的下风向根据距污染源的距离,距污染源10m,30m,60m.80m,120m距离的样品代表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为试验土壤,并选择邻近农作相同的未污染田块作对照。对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下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的PCR-DGGE分析表明,重金属污染浓度可以较为显著影响和改变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伴随着重金属浓度的降低,微生物生物群落多样性明显增加。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常见物种对不同np的响应
摘要:全球氮沉降可能使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从氮限制转变为磷限制,进而改变物种组成及生物多样性,但关于不同N:P对植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还很缺乏。本实验选取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中常见的8个物种为研究对象,采用5种不同N:P处理,即15:1、1.7:1(N减少)、1.7:1(P增加)、135:1(N增加)和135:1(P减少)进行盆栽种植,通过比较植物表型的差异,研究不同物种对N:P比处理的响应。结果表明:1)黄帚槖吾、展毛翠雀、瑞苓草、重冠紫苑、垂穗披碱草对地下部对磷添加响应比氮添加更为敏感;2)低
面向对象的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研究
摘要:近年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得到了广泛应用,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高空间分辨率的影像在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的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利用地理信息获取与更新变得越来越重要,高分遥感影像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源。但城市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土地利用情况不断变化,如何快速、高效的实现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析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本文以土地利用状况最为复杂的太湖流域的典型地区--宜溧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