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嗜酸硫单质还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酸性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作用(附件)
通过Hungate厌氧滚管法,从酸性重金属废水中筛选了1株嗜酸性的硫单质还原菌NAU-16。经分析鉴定此菌为脱硫菌属细菌种Desulfurella amilsii。本文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20-60℃)、pH(1.0-7.0)和碳源(乙酸、丙醇、乳酸、葡萄糖、丙三醇、丙酮酸)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并通过序批式厌氧瓶培养考察了该菌株对污泥生物沥浸酸液中Zn2+、Cu2+、Ni2+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菌株NAU-16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45℃,可在pH值3.0-7.0范围内较好生长,能利用乙酸、葡萄糖作为电子
不同来源的腐殖酸对pahs(菲)光化学降解的影响(附件)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突飞猛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因POPs在自然环境中很难被微生物降解,光解便成为治理POPs的一条重要途径。研究影响光解的因素也十分必要。腐殖酸(HA)结构复杂,化学性质活泼,对辐射光的吸收利用以及活性氧的产生归趋均有重要影响。因此必然会作用于POPs的光解行为,但具体的影响途径还不明确。故本课题选取菲作为代表性污染物,并提取不同来源的腐殖酸探究其对菲光解的影响情况。试验结果显示,HA的存在会抑制菲的光化学降解速率,但不同来源的腐殖酸抑制程度不同。分析紫外—可见吸
不同生物炭基材料吸附典型重金属的特性研究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迫切需要高效治理技术手段。本研究选用三种生物炭基材料(秸秆炭,猪粪炭和稻壳炭),探讨生物炭基材料对典型重金属镉的吸附特性,探究生物炭基材料和含磷材料联用对于镉离子的去除效果,为生物炭基材料在土壤环境污染修复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支撑。主要结果如下秸秆炭和猪粪炭对镉的吸附在2 h内达到平衡,稻壳炭对镉的吸附在6 h达到平衡。三种生物炭基材料的镉吸附量大小顺序为秸秆炭>猪粪炭>稻壳炭;当溶液中同时存在铅离子和铜离子时,生物炭基材料对镉的吸附量相比单一镉溶液体系时降低。猪粪炭与三种含磷材
不同秸秆还田深度对黄棕壤微生物碳氮以及酶活性的影响(附件)
本文通过改变秸秆还田深度来探究对土壤中微生物碳氮含量变化以及酶活性的影响,为更好地实施利用秸秆培肥土壤、减少焚烧秸秆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提供有效途径,从而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典型的长江中下游土壤-黄棕壤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水平秸秆还田深度,分别为无秸秆还田、表面覆盖、还田10cm、还田20cm、还田30cm。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与酶活性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到结果如下在小麦成熟期,各秸秆还田处理的微生物碳氮含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p<0.05),微生物氮含量在T20处
光对xad8树脂分组下的腐殖酸产生活性氧物种的影响
采用XAD-8树脂分组手段将富里酸分为pH4.8、pH7、pH11、水、醇与原液六个组分,用红外光谱分析的方法来表征富里酸六个分组组分的结构。结果显示组分中羧基官能团的分布按照pH4.8、pH7、pH11、原液、水、醇的顺序依次减少,脂肪族成分则依次增加。pH4.8、pH7组分含氧量相对于其他组分较多。用FFA的光解速度来探究各组腐殖酸产生单线态氧(1O2)的能力,pCBA来探究各组腐殖酸产生羟基自由基(HO·)的能力。
光辐射对不同来源的腐殖酸产生的活性氧物种的研究(附件)
f10家族木聚糖酶突变体表达纯化与动力学测定(附件)
木聚糖(xylan)是一种通过β-1,4-糖苷键链接β-D-吡喃型木糖单元而构成主链的异质多糖(heteropolysaccharides),具有催化木聚糖降解功能的酶称作木聚糖酶,属于多糖水解酶。本实验将已有的木聚糖酶突变体通过基因操作获得酵母表达工程菌,在BGMY发酵培养基内进行培养表达,硫酸铵沉淀透析获得粗酶液,再通过Ni-NTA亲和层析与G75分子筛获得纯化的蛋白,纯化后的木聚糖酶突变体经过实验测定其最适温度、pH、温度稳定性、pH稳定性、动力学等。本实验的蛋白样品最适pH均为5-6之间,在4-1
gbt19023与gbt19630.4的比较研究(附件)
1ISO/TR 10013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指南是世界各国所有管理体系编制的基础。GB/T 1902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南是中国政府等同采用ISO组织的ISO/TR 10013标准编制的中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指南。GB/T 19630.4管理体系是我国有机产品生产管理体系文件的指南。比较GB/T 1902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南与GB/T 19630.4有机产品管理体系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质量管理体系与有机管理体系建立和保持的关键因素,对保证有机产品标准的等同性和认证过程的一致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
三株真菌的鉴定及其拮抗尖孢镰刀菌的特性研究
番茄枯萎病是全球性的真菌土传病害,严重制约着番茄的生产。已有研究证明利用拮抗菌能有效防控番茄枯萎病的发生,本研究重点研究不同种微生物及其协作对尖孢镰刀菌的拮抗能力。本实验从番茄根际分离纯化出三种不同种属的具有拮抗功能的真菌,通过形态鉴定结合分子鉴定,分别被鉴定为梭孢壳属真菌(B20),黑曲霉(C2)和淡紫紫孢菌(C18);通过平板对峙,测量接入不同种属拮抗菌及其组合菌前后和番茄苗生物量变化,评估了菌株的功效,平板对峙实验结果显示,三株真菌对尖孢镰刀菌都能产生抑制作用,抑菌效果C2>C18>B20;通过分析
不同改良剂对cd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附件)
土壤重金属污染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品质的安全性。为了给土壤镉污染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从改变镉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性、减少植物对土壤中金属镉的吸收利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四个种类(猪粪炭、凹凸棒黏土、秸秆生物炭、降镉有机肥)、六种组合配施方式的改良剂对苏南、苏北两种镉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镉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凸棒石粘土对两种土壤的重金属镉有效性的改良效果都不显著;配施猪粪炭对两种土壤中镉的有效性均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且猪粪炭与凹凸棒黏土的叠加配施方式并没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秸秆生物炭单独配
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工程设计(附件)
本文为南京江宁区某村设计污水处理工艺,该村已铺设污水管网,根据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的特点,本工艺主要流程有筛网,集水池,接触氧化池,氧化塘,生态渠,对该村生活污水进行生态处理,出水水质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由于该村日污水排放量较小原因,故设置集水池储存污水,接触氧化池及氧化塘有效降低COD,BOD, NH3-N,TP等指标,人工湿地种有经济植物,可同时起到净化污水和观赏作用,污水达标排放流入城镇河流。整体工艺经济效益较高,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