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调控措施对酸性富硒红壤中硒有效性的影响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钙镁磷肥与生物有机肥单施或混施共5种内源调控措施对酸性富硒红壤中土壤理化性质(pH值、有机质、速效NPK)、土壤有效硒含量和水稻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钙镁磷肥配施氨基酸叶面肥对土壤各理化性质的提高效果最好;增施钙镁磷肥具有较好的提高土壤硒有效性的潜力,钙镁磷肥配施氨基酸叶面肥处理对土壤有效硒提高效果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高量钙镁磷肥配施氨基酸叶面肥对水稻籽粒硒提高效果最佳,达到0.093mg/kg,与CK相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研究结果对于充分利用高硒红壤生产富硒大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 材料与方法4
1.1 供试土壤 4
1.2 供试材料 4
1.3 试验设计4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5
1.5 数据处理5
2 结果与分析5
2.1 不同调控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5
2.1.1不同调控措施对土壤pH的影响5
2.1.2 不同调控措施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6
2.1.3 不同调控措施对土壤速效氮磷钾的影响7
2.2 不同调控措施对土壤有效硒的影响8
2.3 不同调控措施对水稻籽粒硒含量的影响9
3 结论 9
3.1 不同调控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9
3.2 不同调控措施对硒有效性的影响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不同调控措施对酸性富硒红壤中硒有效性的影响
引言
硒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元素,在增强抗氧化、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癌症等方面有重要功效[1]。人体主要通过食物来获取硒,国际硒学会推荐人体对硒的需要量标准是60μg/d,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标准为50μg/d,但据我国营养学会的调查,成人每日硒摄入量仅为26.3μg,远低于国际硒学会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标准[2],人体缺硒现象十分严重。
水稻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稻米是我国大部分人口的主要食物来源。因此,稻米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硒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部分人体的硒营养状况,通过日常饮食的方式来增加人体对硒的摄入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最直接有效、经济安全的补硒途径[3]。据调查,全国稻米硒含量平均值为0.032 mg/kg,一些低含量稻米仅有0.016mg/kg[4],远远不能满足人体正常的需求。因此提高稻米硒含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江西丰城地区土壤中硒全量较高,具有很大的富硒大米生产开发潜力,但由于土壤酸性较强,磷素水平低,从而制约着土壤中硒的有效性,不利于水稻吸收利用土壤中的硒。据了解,当地传统的富硒大米生产开发技术多以外源施用硒肥为主,然而这种传统的方法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还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很难获得硒含量稳定的产品。目前关于硒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进行外源硒调控的研究[5] ,而对于天然富硒土壤条件下硒对植物所产生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我国现有天然富硒土壤是否也可提高水稻籽粒中的硒含量,产出符合相关标准的富硒大米尚待研究。本课题针对江西酸性富硒红壤,依据土壤中硒的有效性与土壤性质的关系,通过实验室盆栽试验,研究几种不同调控措施对酸性富硒红壤中硒有效性的影响,充分利用土壤硒素资源,为农业生产中生产富硒大米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
盆栽试验所用供试土壤取自江西省丰城市尚庄镇田北刘家村水田,在水稻收获后采用多点混合采样法采集耕层0~20 cm土壤。该水田土壤全硒平均含量为0.55mg/kg,依据谭见安等[6]划分的我国硒元素生态景观界限值,在0.450~3.000mg/kg高硒土壤范围内,属于富硒土壤。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见表1。
表1 供试土壤基本性质
Table 1 Basic properties of tested soil
项目
pH
有机质(g/kg)
全磷(g/kg)
全氮(g/kg)
全硒(mg/kg)
土壤质地
含量
6.18
23.91
0.51
1.67
0.55
粉砂质
粘壤土
1.2 供试材料
盆栽试验供试材料有:①钙镁磷肥:高园牌钙镁磷肥,购自湖北荆门市高园磷肥有限公司生产,有效P2O5≥12.5%;②氨基酸叶面肥:禾稼春5ALA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由南京禾稼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游离氨基酸≥10g/L,微量营养元素≥20g/L;③盆栽桶:聚乙烯(PE)材质,桶口上口径23cm,下口径16cm,桶高19cm;④水稻品种:武运粳23号(全生育期158天),秧苗由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镇万亩水稻示范区提供。
1. 3 试验设计
盆栽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进行室外盆栽试验方案设计,实验共分为6个处理:(1)CK,生产上常规钙镁磷肥用量,0.2g/kg;(2) P1增施低量钙镁磷肥,0.4g/kg; (3) P2增施高量钙镁磷肥,0.6g/kg;(4)B,增施氨基酸叶面肥,1500ml/hm2;(5) P1+B,增施低量钙镁磷肥配施氨基酸叶面肥,0.4g/kg+1500ml/hm2;(6) P2+B,增施高量钙镁磷肥配施氨基酸叶面肥,0.6g/kg+1500ml/hm2,每个处理均设三个重复。
秧苗于2015年6月17日移栽,秧龄25天,每盆插秧1穴,1穴10株。钙镁磷肥作为基肥均匀施于对应盆栽土壤中,氨基酸叶面肥施用时间在水稻分蘖期(营养生长主要时期),选择无风的傍晚,用喷雾器均匀喷施,以获得较好的喷施效果。定期浇水,水稻成熟时,在每盆采集耕层混合土样,采用四分法弃取,室内自然风干后去除根系等杂质,磨样分别过20目(1mm),100目(0.149mm)筛保存备用。同时采集水稻籽粒,人工脱粒后经糙米机脱壳并用粉碎机打碎过60目(0.3mm)筛,然后装入密封袋中,标明信息后低温保存待测。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 材料与方法4
1.1 供试土壤 4
1.2 供试材料 4
1.3 试验设计4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5
1.5 数据处理5
2 结果与分析5
2.1 不同调控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5
2.1.1不同调控措施对土壤pH的影响5
2.1.2 不同调控措施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6
2.1.3 不同调控措施对土壤速效氮磷钾的影响7
2.2 不同调控措施对土壤有效硒的影响8
2.3 不同调控措施对水稻籽粒硒含量的影响9
3 结论 9
3.1 不同调控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9
3.2 不同调控措施对硒有效性的影响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不同调控措施对酸性富硒红壤中硒有效性的影响
引言
硒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元素,在增强抗氧化、提高免疫力和预防癌症等方面有重要功效[1]。人体主要通过食物来获取硒,国际硒学会推荐人体对硒的需要量标准是60μg/d,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标准为50μg/d,但据我国营养学会的调查,成人每日硒摄入量仅为26.3μg,远低于国际硒学会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标准[2],人体缺硒现象十分严重。
水稻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稻米是我国大部分人口的主要食物来源。因此,稻米中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硒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部分人体的硒营养状况,通过日常饮食的方式来增加人体对硒的摄入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最直接有效、经济安全的补硒途径[3]。据调查,全国稻米硒含量平均值为0.032 mg/kg,一些低含量稻米仅有0.016mg/kg[4],远远不能满足人体正常的需求。因此提高稻米硒含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江西丰城地区土壤中硒全量较高,具有很大的富硒大米生产开发潜力,但由于土壤酸性较强,磷素水平低,从而制约着土壤中硒的有效性,不利于水稻吸收利用土壤中的硒。据了解,当地传统的富硒大米生产开发技术多以外源施用硒肥为主,然而这种传统的方法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还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很难获得硒含量稳定的产品。目前关于硒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进行外源硒调控的研究[5] ,而对于天然富硒土壤条件下硒对植物所产生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我国现有天然富硒土壤是否也可提高水稻籽粒中的硒含量,产出符合相关标准的富硒大米尚待研究。本课题针对江西酸性富硒红壤,依据土壤中硒的有效性与土壤性质的关系,通过实验室盆栽试验,研究几种不同调控措施对酸性富硒红壤中硒有效性的影响,充分利用土壤硒素资源,为农业生产中生产富硒大米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
盆栽试验所用供试土壤取自江西省丰城市尚庄镇田北刘家村水田,在水稻收获后采用多点混合采样法采集耕层0~20 cm土壤。该水田土壤全硒平均含量为0.55mg/kg,依据谭见安等[6]划分的我国硒元素生态景观界限值,在0.450~3.000mg/kg高硒土壤范围内,属于富硒土壤。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见表1。
表1 供试土壤基本性质
Table 1 Basic properties of tested soil
项目
pH
有机质(g/kg)
全磷(g/kg)
全氮(g/kg)
全硒(mg/kg)
土壤质地
含量
6.18
23.91
0.51
1.67
0.55
粉砂质
粘壤土
1.2 供试材料
盆栽试验供试材料有:①钙镁磷肥:高园牌钙镁磷肥,购自湖北荆门市高园磷肥有限公司生产,有效P2O5≥12.5%;②氨基酸叶面肥:禾稼春5ALA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由南京禾稼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游离氨基酸≥10g/L,微量营养元素≥20g/L;③盆栽桶:聚乙烯(PE)材质,桶口上口径23cm,下口径16cm,桶高19cm;④水稻品种:武运粳23号(全生育期158天),秧苗由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镇万亩水稻示范区提供。
1. 3 试验设计
盆栽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进行室外盆栽试验方案设计,实验共分为6个处理:(1)CK,生产上常规钙镁磷肥用量,0.2g/kg;(2) P1增施低量钙镁磷肥,0.4g/kg; (3) P2增施高量钙镁磷肥,0.6g/kg;(4)B,增施氨基酸叶面肥,1500ml/hm2;(5) P1+B,增施低量钙镁磷肥配施氨基酸叶面肥,0.4g/kg+1500ml/hm2;(6) P2+B,增施高量钙镁磷肥配施氨基酸叶面肥,0.6g/kg+1500ml/hm2,每个处理均设三个重复。
秧苗于2015年6月17日移栽,秧龄25天,每盆插秧1穴,1穴10株。钙镁磷肥作为基肥均匀施于对应盆栽土壤中,氨基酸叶面肥施用时间在水稻分蘖期(营养生长主要时期),选择无风的傍晚,用喷雾器均匀喷施,以获得较好的喷施效果。定期浇水,水稻成熟时,在每盆采集耕层混合土样,采用四分法弃取,室内自然风干后去除根系等杂质,磨样分别过20目(1mm),100目(0.149mm)筛保存备用。同时采集水稻籽粒,人工脱粒后经糙米机脱壳并用粉碎机打碎过60目(0.3mm)筛,然后装入密封袋中,标明信息后低温保存待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hxyhj/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