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磁絮凝处理含磷废水的实验研究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探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和磁粉等的投加量、静沉时间和PH等因素对含磷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PAC处理含磷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投加量为60mg/L,静沉时间为25min,PH为6~7。磷的去除率是79%,浊度去除率94%。(2)PFS处理含磷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投加量为100mg/L,静沉时间为30min,PH为8~9。磷的去除率为71%,浊度的去除率为99%。(3)PAC与磁粉(Fe3O4)混合,对含磷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的最佳条件

加载磁絮凝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实验研究

本实验就以聚合氯化铝和聚合硫酸铁及两者之间最优絮凝剂和磁粉复配使用考虑投加量、静沉时间和PH影响因素对微污染水源水中COD和浊度的处理效果。 结果表明:(1):聚合氯化铝最佳投加量为60mg/L,最佳静沉时间为25min,水样的pH为8时,COD和浊度去除率分别为52%和87%;(2)聚合硫酸铁最佳投加量为100mg/L,最佳静沉时间为30min,水样的pH为8时,COD和浊度去除率分别为49%和85%。(3)磁粉最佳投加量为投加量是0.5g/L,即500mg/L,最佳静沉时间为10min,水样的p

有机污染物的凹土基固体荧光检测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本课题利用氨基改性的凹土为基质,通过氨基与苝酐衍生物反应,从而制备可见光响应的高灵敏度PDI/凹土固体荧光检测器,可以用于检测多种有机污染物,拓展凹土的应用价值。实验的最终产品及其中间产物通过扫描电镜,FTIR、元素分析、Uv-vis表征与XRD测试,制成膜片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表征。其中,扫描电镜图证实了凹土的棒晶束结构,在经氨基改性后,成功地得到了解离,FTIR、元素分析、Uv-vis表征证实了凹土经酰胺化反应成功地固载了荧光活性基团。XRD分析表明苝酰亚胺类化

水源地突发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研究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农业的发展,不仅用水量迅速增加,水资源日益减少,而且水污染事件发生频繁,淡水资源更加紧缺。为了保证水资源的持续性发展,防止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制定应急预案,尽可能地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通过权重法,评估水污染事故的级别,根据不同类别的污染事件,选择不同的应急预案,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法,尽可能地避免损失。以Cr6+为典型的水源地污染事件,通过实验找到处理水体中六价铬的方法。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出溢油事故、水体富营养

白马湖水环境风险源调查与评估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为保证白马湖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使之成为具有潜力的淮安市第二饮用水源地,深入了解白马湖流域概况,对白马湖流域的水质特点、生态环境问题作充分研究,重视流域生态安全调查、风险安全评估等一系列行动显得尤为重要且刻不容缓。 本课题着重于水质指标监测及环境风险调查与评估的相关事宜,实现多地布点、连续监测、野外采样、时效检测,对相关水质指标作系统分析,以实验数据为科学支撑,分析污染类型,追溯污染源头,建立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控制并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为白马湖的生态建设、未来规划和管理开

磁性凹土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中Cr(Ⅵ)的吸附研究

近几年来,重金属污染是目前最为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其中六价铬作为有毒重金属,水体中六价铬的去除也是很有必要的。利用高效、易分离的功能化磁性复合材料去除水中的六价铬,已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凹土具有特殊的多孔状结构和表面大量的负电荷,使得具有良好的吸附重金属的能力,然而由于其稳定的交替特性,在吸附污染物后难于分离和回收,因而制约了凹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本课题目的是制备出吸附效率良好、易于分离和回收的吸附剂。 本文采用超声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凹土基复合材料(Fe3O4-AT),采用XRD、FT-I

磁性凹土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中Pb(Ⅱ)的吸附研究

本文采用超声波共沉淀法,在凹土表面沉积Fe3O4,使酸化改性过的凹土具备磁性,制备出磁性凹土基复合材料,使其具有凹土较强吸收的性能以及易与溶液分离的特点。本文通过考察磁性凹土基复合材料最佳吸附时间、最佳吸附剂投加量、pH适宜范围、共存离子等因素,探讨其对重金属Pb(Ⅱ)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凹土在酸化、磁化后物理特性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磁性凹土基复合材料对Pb(Ⅱ)的最佳吸附时间范围在6~8 h;随着pH的增加,磁性凹土基复合材料吸附量随之增加,pH达到6后吸附量开始减小,pH在4~6范围内,吸附效

聚乙烯胺微球的制备和形貌表征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本研究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N-乙烯基甲酰胺微球(PNVF微球),并通过对其的酸性水解制备了聚乙烯胺微球(PVAm微球)。实验考察了水油比、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添加量、NVF单体浓度对对PNVF微球形貌的影响,以及考察了水解时间对PVAm微球胺化度和Cu2+吸附性能的影响,产物用IR、SEM、粒度分析等手段进行表征。研究表明,最佳的PNVF微球制备工艺为采用1:3的水油比,9.2%(以NVF物质的量计)的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投加量以及1

臭氧预氧化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小试研究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目的:本论文主要研究臭氧强化混凝过程,探讨臭氧预氧化技术与PAC混凝沉淀处理对微污染水的净水去污效果,看出水能否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标准。方法:实验采用静态烧杯实验,加入等量混凝剂PAC,改变臭氧通入时间等因素,对比其对浊度、色度、总氮、总磷四项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结论:臭氧预氧化工艺去污效果优于单独混凝过程。当臭氧通入时间为8min时,水样出水浊度为2.8度,色度为14.4度,出水均能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且经臭氧预氧化处理后,总磷含量为1.12mg/L,总氮含

3,4二氯苯胺电合成工艺研究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摘要:本文以硫酸钛为催化剂,以钛片作为还原电极,铂作为对电极,将3,4-二氯硝基苯电化学还原制备3,4-二氯苯胺,研究了反应温度、电极电位、硫酸浓度、溶剂配比、反应物添加量、回收液再利用等工艺因素对电化学合成3,4-二氯苯胺反应的影响。采用气质联用仪、核磁共振仪、红外光谱、显微熔点仪对产物进行了确证表征。工艺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60℃、电极电位为-0.8V(SCE)、乙醇含量为33.33%,硫酸浓度为1mol/L,此时获得最高收率为78.67%。

SEMIC1级以上高纯硝酸生产的工艺研究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 高纯硝酸是电子化学行业使用的一种重要的超高纯化学试剂,因此,制备高纯硝酸的生产工艺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SEMI-C1级以上高纯硝酸的生产工艺,采用精馏法制备硝酸,研究精馏工艺参数(浓度、设备材质、环境等)因素对电子级硝酸产品质量的影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分析硝酸品质,通过该方法测定硝酸中主要离子的含量。该方法制备高纯硝酸受环境、仪器、温度等因素的影响,不能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用石英装置精馏制取高纯硝酸是可行的,此方法可以进行工厂化的大规模生产。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