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龙园梅李镇龙园书场改造设计【字数:9748】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的精神家园已逐渐萎缩,近似荒芜。闪烁的霓虹灯,燃尽了安宁,疲倦的心灵,已找不到来时的路。因此,我们不妨暂缓脚步,让躁动不安的灵魂得到片刻的缓息。一杯清茶,一本书,清淡自然,在宁静的茶馆中找寻自我,回到最初的时光。故本论文选用龙园书场基地改造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深入思考遗留书场改造为茶馆的历史价值和改造手法。首先对场地进行现场勘查,分析现状,总结书场遗留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调研附近人群对于茶馆的消费需求。参考国内外经典茶馆的案例,分析总结。借鉴国内外成熟的经验,指导本次设计。深入完善地阐述本次基地的主题、设计手法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改造时,针对书场历史的保护为主,运用本专业知识,尽可能做到梦回历史,回到最初的龙园。
目录
1.设计调研 1
1.1项目分析 1
1.1.1基地概况 1
1.1.2文化特点 1
1.1.3基地优劣分析 2
1.1.4服务人群定位 2
1.1.5设计意向 2
1.2案例分析 2
1.2.1案例一 苏州施斌茶馆(国内)(实地考察) 2
1.2.2案例二:杭州青藤茶馆(南山店)(国内) 3
1.2.3案例三:日本京都将军冢青龙殿大舞台光庵(国外) 4
1.2.4小结 5
1.3调研总结 5
1.3.1前期调研总结 5
1.3.2龙园书场改造设想 6
2.主题分析 6
2.1主题内涵 6
2.1.1主题概念 6
2.1.2主题内涵 6
2.1.3主题意义 7
2.2主题分析 7
2.2.1“梦回龙园”书场与传统室内空间的关系 7
2.2.2“梦回龙园”书场的空间设计要求 8
2.2.3“梦回龙园”书场的空间特点 8
2.4主题表现 10
2.4.1通过空间平面及顶面布局表现主题 10
2.4.2通过对中庭造景的设计来营造氛围表现主题 10
2.4.3通过材质来表现主题 11
2.4.4通过色彩表现主题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2.4.5通过陈设表现主题 11
3.方案设计 11
3.1设计过程 11
3.1.1一稿 11
3.1.2二稿 13
3.1.3定稿 14
3.2设计成果 15
3.2.1方案分析 15
3.2.2设计细节体现 16
4.成果展示 16
4.1施工图 16
4.2效果图 22
5.总结与展望 27
参考文献 28
致谢 29
1.设计调研
1.1项目分析
1.1.1基地概况
本次项目基地位于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的聚沙公园内,梅李镇在常熟市的东北部,与上海、苏州、无锡接壤,倚靠长江,素有“东乡十八镇,梅李第一镇”之称。而聚沙公园地处镇东侧的三岔路口,周边居民区商业区密集,交通便利。
图1.1.11 图1.1.12 图1.1.13
图1.1.14 图1.1.15
基地现状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本次项目基地——龙园书场,位于聚沙公园西南角,临近湖水,毗邻聚沙塔塔院,周边环境宜人。该基地外观为传统的苏式园林式样,粉墙黛瓦,占地面积为150㎡左右,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值得加以改造保留。
基地外观保留完好,但内部设施陈旧不堪,动静线不明确,功能单一,布局不合理。
1.1.2文化特点
龙园书场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时,在众多书场中独占鳌头,当时诸多评弹名家都争相前往龙园书场,一较高下,故而龙园书场是老一辈人内心深处的回忆。“龙园会书”也在2006年成为常熟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评弹文化起源于苏州,但近些年来,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评弹艺人也纷纷转行,发展面临危机。
1.1.3基地优劣分析
1.1.3.1优势
(1)地理环境优越,处于三岔路口附近,周边居民区、商业区密集。基地周边环境宜人,风景秀丽。
(2)周边居民区密集,所住人群多为退休老人。
1.1.3.2劣势
(1)基地面积不大,室内设施陈旧,功能少,庭院植被杂乱无章。
(2)流行歌曲崛起,传统评弹文化受到潮流文化冲击,现代年轻一辈大多不欣赏评弹文化,受众面较小。
1.1.4服务人群定位
(1)周边居民:退休老人为主
(2)过往旅客
1.1.5设计意向
根据现有基地,适当加以扩建,室内增加功能区,融入“窗棂”“编制”“丝绸”等当地元素,将没落的龙园书场改造成一个承载着传统文化又不乏现代气息的新中式茶馆。
1.2案例分析
1.2.1案例一 苏州施斌茶馆(国内)(实地考察)
图1.2.11 图1.2.12
图1.2.13 图1.2.14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设计概况:施斌茶馆外观为传统的苏式建筑,采用了传统的苏式花窗,却又在传统样式的基础上加以扩大,配以窗外植被,呈现出古典韵味的同时使得室内采光柔和舒适。内部设计较为简单,采用新中式风格,一楼以散座、卡座相结合为主,二楼为包厢。家具多为原木色,给人舒适安心的温情感受。地面铺砖采用灰色仿古砖,融合古代美,古色古香。入口处盆栽、竹帘结合形成一道若影若现的“屏风”。
目录
1.设计调研 1
1.1项目分析 1
1.1.1基地概况 1
1.1.2文化特点 1
1.1.3基地优劣分析 2
1.1.4服务人群定位 2
1.1.5设计意向 2
1.2案例分析 2
1.2.1案例一 苏州施斌茶馆(国内)(实地考察) 2
1.2.2案例二:杭州青藤茶馆(南山店)(国内) 3
1.2.3案例三:日本京都将军冢青龙殿大舞台光庵(国外) 4
1.2.4小结 5
1.3调研总结 5
1.3.1前期调研总结 5
1.3.2龙园书场改造设想 6
2.主题分析 6
2.1主题内涵 6
2.1.1主题概念 6
2.1.2主题内涵 6
2.1.3主题意义 7
2.2主题分析 7
2.2.1“梦回龙园”书场与传统室内空间的关系 7
2.2.2“梦回龙园”书场的空间设计要求 8
2.2.3“梦回龙园”书场的空间特点 8
2.4主题表现 10
2.4.1通过空间平面及顶面布局表现主题 10
2.4.2通过对中庭造景的设计来营造氛围表现主题 10
2.4.3通过材质来表现主题 11
2.4.4通过色彩表现主题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2.4.5通过陈设表现主题 11
3.方案设计 11
3.1设计过程 11
3.1.1一稿 11
3.1.2二稿 13
3.1.3定稿 14
3.2设计成果 15
3.2.1方案分析 15
3.2.2设计细节体现 16
4.成果展示 16
4.1施工图 16
4.2效果图 22
5.总结与展望 27
参考文献 28
致谢 29
1.设计调研
1.1项目分析
1.1.1基地概况
本次项目基地位于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的聚沙公园内,梅李镇在常熟市的东北部,与上海、苏州、无锡接壤,倚靠长江,素有“东乡十八镇,梅李第一镇”之称。而聚沙公园地处镇东侧的三岔路口,周边居民区商业区密集,交通便利。
图1.1.11 图1.1.12 图1.1.13
图1.1.14 图1.1.15
基地现状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本次项目基地——龙园书场,位于聚沙公园西南角,临近湖水,毗邻聚沙塔塔院,周边环境宜人。该基地外观为传统的苏式园林式样,粉墙黛瓦,占地面积为150㎡左右,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值得加以改造保留。
基地外观保留完好,但内部设施陈旧不堪,动静线不明确,功能单一,布局不合理。
1.1.2文化特点
龙园书场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时,在众多书场中独占鳌头,当时诸多评弹名家都争相前往龙园书场,一较高下,故而龙园书场是老一辈人内心深处的回忆。“龙园会书”也在2006年成为常熟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评弹文化起源于苏州,但近些年来,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评弹艺人也纷纷转行,发展面临危机。
1.1.3基地优劣分析
1.1.3.1优势
(1)地理环境优越,处于三岔路口附近,周边居民区、商业区密集。基地周边环境宜人,风景秀丽。
(2)周边居民区密集,所住人群多为退休老人。
1.1.3.2劣势
(1)基地面积不大,室内设施陈旧,功能少,庭院植被杂乱无章。
(2)流行歌曲崛起,传统评弹文化受到潮流文化冲击,现代年轻一辈大多不欣赏评弹文化,受众面较小。
1.1.4服务人群定位
(1)周边居民:退休老人为主
(2)过往旅客
1.1.5设计意向
根据现有基地,适当加以扩建,室内增加功能区,融入“窗棂”“编制”“丝绸”等当地元素,将没落的龙园书场改造成一个承载着传统文化又不乏现代气息的新中式茶馆。
1.2案例分析
1.2.1案例一 苏州施斌茶馆(国内)(实地考察)
图1.2.11 图1.2.12
图1.2.13 图1.2.14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设计概况:施斌茶馆外观为传统的苏式建筑,采用了传统的苏式花窗,却又在传统样式的基础上加以扩大,配以窗外植被,呈现出古典韵味的同时使得室内采光柔和舒适。内部设计较为简单,采用新中式风格,一楼以散座、卡座相结合为主,二楼为包厢。家具多为原木色,给人舒适安心的温情感受。地面铺砖采用灰色仿古砖,融合古代美,古色古香。入口处盆栽、竹帘结合形成一道若影若现的“屏风”。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fzsj/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