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强对旋覆花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光慈姑干燥技术研究
摘要:为探索不同干燥方法对光慈姑加工性能和品质的影响,为光慈姑规范化加工方法提供依据,研究了普通晾晒、蒸制、水煮、恒温烘干(40℃、50℃、60℃)等8种不同干燥方法对光慈姑外观性状、折干率、硬度、复水率及水分、灰分和浸出物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晾晒及40℃恒温干燥的光慈姑复水率最佳,但所需时间长、折干率小、硬度大,色泽差,且组织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形和皱缩;60℃恒温干燥的光慈姑干燥时间短、含水量低,但其它各项指标均较差。烫制处理(蒸制和水煮)后的光慈姑虽干燥时间缩短、外观品质较佳,但浸出物含量
光质对白及生长的影响研究
摘要:以白及幼苗为研究材料,研究红、黄、蓝、绿、白五种光质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黄光最适宜白及生长,主要体现在株高、生根数量及根长、叶绿素含量等方面;蓝光处理下白及组培苗的SOD活性,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其他组,不利白及生长。
光质对白及种子萌发的影响
兰科植物白及菌根内生菌的分离和鉴定
摘要: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最大科之一,这类植物要与特定的真菌要建立共生关系,协同进化,才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是对植物与真菌多样性及专一性研究的重要材料。目的:鉴定白及的优势内生真菌,为白及抗性实验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采用南京植物园白及块茎为材料,采用传统培养分离的方法,并与各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相结合,对其优势菌种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首先经过多次试验确定菌根消毒时间,为75%酒精3分钟、5%的次氯酸钠3分钟、75%酒精3分钟,最后在无菌水下洗净。其中3种鉴定到种水平,分别为:Asperq
无土栽培不同染色体倍性半夏生物量与有机酸的初步研究
条叶旋覆花种子特性及引发分析
杭白菊和怀菊耐盐特性比较研究
栽培深度和土壤含水量对老鸦瓣芽茎形成的影响
摘要:为探索栽培深度和土壤含水量对老鸦瓣芽茎形成及产量的影响,通过深栽(10 cm)浅栽(0.5cm)和两种土壤含水量(50%和100%田间持水量)组成四组处理进行栽培管理,采收后测算芽茎形成情况和各项产量指标。结果表明,浅栽能够有效促进芽茎的形成,浅栽结合高土壤含水量处理的材料有较高的总产量和繁殖系数,并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说明通过调节栽培深度和土壤含水量可提高老鸦瓣的产量及繁殖系数。
洋马5个栽培类型药用菊花化学成分比较分析
摘要:目的:洋马镇是我国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中药种植区域,菊花是其一大特色,本次探究通过对洋马镇5种栽培类型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得出不同栽培类型下各种化学成分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确定洋马菊花适合的栽培类型。方法:采用聚酰胺薄层析法分离总黄酮,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高效液相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结果与结论:洋马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总黄酮薄层分析有差异,香菊的总黄酮含量最高。相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黄酮类成分含量在不同生长期具有显著差异性。通过比较洋马不同栽培类型和不同生长期的药用
甜叶菊再生快繁及转基因体系的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离体条件下甜叶菊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条件,并初步研究农杆菌介导的甜叶菊遗传转化方法。[方法]:以甜叶菊叶片为外植体,设置外源激素浓度梯度,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适合愈伤诱导及不定芽分化的最佳激素浓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甜叶菊遗传转化的基础研究,通过外植体消毒,农杆菌浸染,除菌筛选培养,愈伤再生,PCR检测的方法进行初步试验。[结果]:在MS+NAA1.0mg·l-1+6-BA2.0mg·l-1培养基愈伤诱导率最高,随着培养时间增加,愈伤褐化情况严重,不定芽分化率低。MS+NA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