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穴居体验式居住空间设计(附件)

目 录
1 引言1
2 设计过程1
2.1本课题的设计背景1
2.2本课题的设计思路、要点2
2.3本课题的设计程序3
结论4
致谢5
引言
在中国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民居建筑,在这建筑之中窑洞居民是目前尚未消失的几大类生土建筑中仍处于活性状态,并且在继续向前发展和继续完善的一种居民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在地面上建造房屋,窑洞大多数被人们遗弃,但是由于窑洞与当地地貌、气候和协和,更由于它的“绿色”(低能耗、保护环境和生态等)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建筑界的重视。地坑院是黄土高原地区独具特色的民居形式,地坑院村落里面包含着黄土高原地区多元的历史文化信息,着重地代表着黄土高原地区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我们需要保护黄土高原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就是对地下窑洞的保护。通过对陕县窑底地坑院村落的深入研究,当地适合发展窑洞旅游,这样就能让人们能体验到地坑院生活方式,并且也可以传播当地传统文化,这样对于当地和传统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中国窑洞居民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带,根据窑洞所处地理位置及疏密程度,大致划分为陕北的窑洞、陕西的窑洞、晋中南的窑洞、豫西的窑洞、河北的窑洞和宁夏的窑洞六大区域。
2 设计过程
2.1本课题的设计背景
窑底村位于中国的陕县,在张汴乡的中部,距离陕县县城有14.2公里的路程,坐车行驶21分钟就能到达,并且距离三门峡市区有26.1公里的路程,坐车行驶37分钟就能到达。整个村落位于陕县张汴塬上部,全村有人口1419人,全村耕地面积大约1906亩地。村民的收入主要依靠种植果树、粮食来获得,全村的村民收入水平较低,人均每年纯收入约2000元。窑底村的西侧和南侧两侧有较深的沟壑,便于人们取水与抵御外来侵略;当地基地地势平坦,周围有充足的耕地;交通十分的便利。
原始的地下窑洞地坑院虽然有着隔热保温、夏凉冬暖、施工方便、低廉的造价等优点。但是同时也存在着通风不畅、采光不佳、阴暗潮湿、排水不便等缺点。加上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房间的布置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地坑院从此被遗弃。现阶段窑底村的地坑院建筑有27座无人居住,有些已被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南侧两侧有较深的沟壑,便于人们取水与抵御外来侵略;当地基地地势平坦,周围有充足的耕地;交通十分的便利。
原始的地下窑洞地坑院虽然有着隔热保温、夏凉冬暖、施工方便、低廉的造价等优点。但是同时也存在着通风不畅、采光不佳、阴暗潮湿、排水不便等缺点。加上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房间的布置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地坑院从此被遗弃。现阶段窑底村的地坑院建筑有27座无人居住,有些已被废弃,虽然其余地坑院仍有人居住,但多为老人和小孩。但当地的风土人情很是浓厚,景色宜人,有一些保存完好的地坑院可以加以改造。
2.2本课题的设计思路、要点
整体的设计思路和设计重点都从“还原体验”入手,同时考虑到地理位置与受众人群的因素进行地下窑洞空间再生,还结合了原居住居民风俗的特征,使整个设计充满意境。
本人负责的是四个连接的地下窑洞的改造,设计的要点如下:
场所的文化性:要使这个体验式居住真正成为市民喜欢的居住、娱乐、体验场所,在设计中体现出陕县风俗习惯、地下窑洞的特色、和现代设计相结合的居住环境。
新中式、炕、砖头、窗花元素的运用:新中式之美在于讲究空间上的层次、虚实感。炕的运用使得整个空间更加赋有陕县民俗特点,体现出“还原体验”的主题。砖头元素的运用使整个空间更加有自然的气息,窗花元素运用于室内外设计中,突出“还原体验”的主题。
星空元素的运用:星空的表现手法采用绘画和夜光灯来突显,夜光绘画和夜光灯的运用,吸引人们向上看,从而让人们发现夜空的星空,突出仰望星空。墙面上长短不齐的木条也能吸引人们向上观看,从而突出仰望星空。
场地的潮湿、通风问题的解决:为了解决地坑院通风、潮湿的问题,经过系统的研究可以在房间的后面开孔,从地面向下挖6米的洞做为房间立面的庭院,利用房间后面中庭的空间对其房间进行通风的改造设计。通过孔洞加强房间与外界的联系,积极的引入新鲜空气并能有效地促进房间内部的空气流通。当夏季室内空气潮湿时,可以打开窑洞上设置的太阳能烟囱的可控百叶,在百叶的帮助下室内空气会在热气压的作用下向外排出。并且发热的烟囱加速了热气压通风。当房间湿度高时可打开风机加强通风,用来达到降低湿度的作用。而且夏季室外热湿空气会通过土壤预冷,当空气再进入室内时就不容易结成露水,能够有效降低室内的湿度。
2.3本课题的设计程序
设计的前期阅读大量的书籍和参考文献,确定陕县地坑院的具体位置,对地坑院当地的风俗习惯、建筑特色进行调研,确定本设计的选址并进行方案设计。
功能分配:平面布置的整体布局中,主要将四个庭院进行功能区域的划分,分为主院、二号院、三号院、四号院。再进行划分主院功能有前台、接待室、文化展览厅、卫生间;二号院功能是餐厅;三号院和四号院功能是不同类型的客房。
各空间设计:餐厅雅座区用于较少的客人饮茶和就餐的空间,用简单木质网格造型、木质窗户、铁质吊灯灯、及木纹桌凳虽然只是用简单的线条但能体现出东方的神韵,透过青砖顶部贴面加上顶部镂空造型,在空间延伸上给人无限的遐想,透过天窗,仰望星空欣赏窗外美景,喝一杯清茶,使人仿佛置身于都市的另一领域——宁静、平和;包间给人一个私密空间,满足食客量较多时的使用需求,造型与雅座区造型相呼应,透过窗户可以观看窗外的植物,让室内外完美融合,通过其增加内部美感与变化,使空间不显沉闷和单调;客房的设计运用炕头和现代设计相结合,不仅表现出当地特色也不缺乏现代感,客房顶部运用红褐色砖头,突出自然的美感。门面设计运用了木质框架和玻璃相结合,突出古朴感。室外的设计:墙面运用仿古砖进行装饰,屋檐的下面采用长短不一的彩色木条,每一条木条的最下方会有一个夜光的石头,在晚上的时候会发出光就像星星一样,吸引人们仰望星空。通向另外三个院子的过道,采用墙面碎石砖进行装饰,顶部采用绘画星空的方式突出仰望星空,过道底部运用原始的土质材料,突出了古朴、幽静的环境。文化展览馆内部装饰采用砖和木头进行装饰,加上射灯的效果突出展品。整个设计简单、古朴,运用的颜色让人觉得清新、宁静,不同的剪纸画和炕的运用,还有仿古砖、木材,都反映了古朴的窑洞之前人们的生活。
结 论
穴居体验式居住设计,属于在原有空间内再创新的室内空间设计,让其拥有着古朴风格,提炼自然中的砖头和现代用品相结合,中国炕头和现代设计相结合运用其中,窗花元素的提取将其运用与室内外的设计中,中式元素提取简单的直线条,不仅使得空间具有延伸感也使得整个空间有种对称、平和、纯净的的感觉,都突出了“还原体验”的主题。空间上营造曲径通幽,遮遮掩掩,朦胧的感觉更好的表达出整个空间的层次感及虚实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hxyhj/60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