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嘌呤衍生物的合成

目前荧光探针己经在检测重金属、含氧酸、氨基酸及酸碱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常见的荧光探针有罗丹明类、芘类、萘酰亚胺类、嘌呤类,香豆素类和氟硼荧类等,本论文选择合成新型嘌呤类化合物(N -(((8-甲基-9-(萘-1-基)-9H-嘌呤-6-基)氨基)甲基)噻吩-2-甲酰胺)。嘌呤的构建有通过对嘌呤进行修饰来合成嘌呤衍生物、用取代咪唑作为前体来合成嘌呤化合物、用取代嘧啶作为前体合成嘌呤化合物,本毕业设计采用的是用取代嘧啶作为前体合成嘌呤化合物。酰胺的方法有酰氯法合成酰胺、酸酐法合成酰胺、醛法合成酰胺、胺和酯

新型香豆素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荧光传感应用

在不同的分析方法中,基于荧光探针的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和实时原位检测等优点,是实现环境中和生物体内多种物质成像检测的理想工具。而在众多可用于设计合成荧光探针的荧光团中,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具有优良的光化学和光物理性质,如具有Stokes位移大、荧光量子产率高、光稳定性好以及毒性小等优点,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相比之下,设计合成基于香豆素配体的新型功能化金属配合物却缺乏系统的研究。重要的是,相比来说香豆素金属配合物的荧光性质更为有趣。这是因为它不仅受香豆素配体化学结构的影响,还受所选金属离子的种类

氟酮磺隆·双氟磺草胺复配产品的质量分析研究

本文将介绍氟酮磺隆和双氟磺草胺复配产品的质量分析研究,通过建立和优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操作条件,建立一次性定性定量测定产品中两个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分析方法。本实验的色谱柱为KR100-5 C18,在适当流动相、流速和紫外检测波长条件下,氟酮磺隆·双氟磺草胺复配产品含量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其中氟酮磺隆的添加回收率为97.71%~102.55%,含量的标准偏差是0.509,变异系数是1.17%;双氟磺草胺的添加回收率为97.60%~101.35%,含量的标准偏差是0.270,变异系数是1.98%。合理完

氧化亚铜的形貌调控及其应用研究

氧化亚铜由于具有电、磁和光催化等特性,在多个领域都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1]。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了氧化亚铜新的合成方法,即用配位剂来合成氧化亚铜,并且通过改变合成条件来调控氧化亚铜的形貌。最后用不同条件下合成的氧化亚铜样品进行光催化还原Cr(VI)研究,找出了光催化还原Cr(VI)效果最好的样品及其合成条件。然后对光催化效果最好的样品进行表征并对其进行光催化还原Cr(VI)的条件实验,从而找到了光催化还原Cr(VI)的最佳实验条件。

氯酸钠与高氯酸钠在掺硼金刚石电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研究

: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作为一类新颖的水处理技术,具有清洁无污染、设备体积小、能耗低、降解效率高等特点。电化学工艺的核心是电极材料,选择不同电极材料对处理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掺硼金刚石(BDD)电极作为一种新型的阳极材料因其出色的理化性质,在污水处理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支持电解质的种类及浓度对于BDD工艺的降解效果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影响,目前尚属于较为薄弱的研究环节。本课题以金橙ΙΙ作为模型污染物,选用氯酸钠和高氯酸钠作为支持电解质,以考察对应的作用规律。一方面采用电化学工作站对两类电解质进行电化

甲氧咪草烟·咪草烟复配产品的质量分析研究

本文以对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操作条件的优化为基础,建立甲氧咪草烟·咪草烟复配产品有效成分定性定量、一次性、并准确分析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选用KR100-5型号 、C18为填料的色谱柱(250×4.6mm)、水:乙腈=70:30(V/V,1.5%磷酸)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在该实验条件下进行标准曲线的制作,结果显示,甲氧咪草烟、咪草烟分别在5~80mg/L、5~80mg/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并进行实验精密度和准确度测定,结果显示,在上述色谱条件下,甲氧咪草

硝基烯丙基醋酸酯与双亲核试剂的环化反应研究

发展环状化合物的高效合成方法对药物分子、天然产物及其他功能有机分子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Morita-Baylis-Hillman (MBH) 衍生物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类底物分子,具有多样的反应性。MBH衍生物能与一系列亲电试剂烯烃或亚胺发生常见的[3+2], [1+4] 以及[4+2]环化反应,得到五元或六元碳环及杂环化合物。然而报道的反应底物主要局限于酯基或酰基取代烯丙基衍生物,其他类型修饰的底物报道很少。在本论文中,我们以硝基烯丙基醋酸酯和1,4-双亲核试剂为底物,在无机碱碳酸铯促进下,能发生[4+

磁性基铜钇硫氧化物对水中cr(vi)去除效果的研究

铬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态是三价[Cr(III)]和六价[Cr(VI)],与Cr(III)相比,Cr(VI)具有致癌和致突变能力,即使在低浓度下也具有相当高的毒性。因此寻求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去除环境中Cr(VI),是环境科学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利用化学沉淀法合成了吸附材料——磁性基铜-钇-硫氧化物,当Cu、Y、S比例为1:1:1时,研究了Fe3O4与Cu的比例,以及初始pH、吸附剂的用量等因素对Cr(VI)吸附的影响,并对磁性基铜-钇-硫氧化物吸附Cr(VI)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纳米四氧化三钴的分形特征研究

纳米四氧化三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p-型半导体材料,由于其在催化、磁性、化学活性、表面积、扩散率、电导率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如常见的水热合成法、机械球磨法、溶胶-凝胶法等。制备方法不同,得到纳米四氧化三钴的尺度和形貌也有差异。目前,关于纳米四氧化三钴的形貌缺乏非常有效的定量表征手段。分形理论作为一门前沿的学科、一种数学统计工具,近年来在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及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城都有着十分宽广的运用,为人们更好的探索复杂的世界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角度,并得到了广大研究者

膦氧联烯的制备及铜催化下其碳氢活化研究

联烯是一类具有两个累积双键结构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及合成农药中。联烯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可通过分子间或分子内环加成、亲核加成、氧化等反应转变为其它有机分子,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用途。随着社会发展,化学界对联烯类化合物的关注越来越多,联烯类化合物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膦氧芳醚联烯作为联烯中用途较为重要的种类之一,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另一方面,过渡金属在碳氢活化领域的作用也备受关注。因此,本实验着手于膦氧联烯的制备,并探索其铜催化下与对甲苯亚磺酸钠的碳氢活化反应。在已有实验基础上,尝试了多种铜

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修复动力学以及机理初探

: 土壤淋洗修复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简单易行的土壤治理技术,尤其适用于中重度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现已成为土壤污染修复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是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之一。本实验采用的是土壤异位淋洗技术,采用不同淋洗剂、淋洗时间、温度,对淋洗率进行作图比较,发现FeCl3-柠檬酸复配淋洗剂的淋洗效率高于单一淋洗剂,同时随着温度的增高、淋洗时间的增长,淋洗剂的淋洗率增加。对不同淋洗时间的土壤进行重金属形态分级,详细分析淋洗过程中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变化,得出淋洗剂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的内在规律,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