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治理视角下城市社区管理的研究以市冶山道院社区为例
:随着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城市管理愈显重要,而城市社区管理是其重要内容,不仅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相联系,与社区居民更是息息相关,因此,建立健全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刻不容缓,符合各方面的利益,有利于促进我国城市现代化、社会化的发展。本文基于对南京市朝天宫街道冶山道院的调查研究,包括社区管理的现状以及居民对社区管理的满意度情况,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以小见大,以公共治理的视角分析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现状,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城市社区管理的改革创新。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一、城市社区管理相关概念界定4
(一)公共治理 4
(二)社区和城市社区4
(三)社区管理和城市社区管理4
二、城市社区管理现状分析——以冶山道院社区为例5
(一)基本情况概述5
(二)城市社区管理现状5
1.对社区管理了解、参与程度5
(1)对社区的了解度5
(2)社区建设氛围及参与度6
2.社区文化活动及社区服务 6
(1)社区文化活动6
(2)社区提供的服务7
(三)社区居民对社区管理的满意度8
三、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8
(一)城市管理主体不明,角色错位9
(二)社区管理目标不明确,组织结构不合理9
(三)社区管理缺乏法制和监督9
(四)社区自治能力不足9
1.社区居民自治意识薄弱,参与程度低 9
3.社区服务内容和形式较单一,普及率不高10
四、公共治理视角下城市社区管理改革创新的建议10
(一)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实现社区多元治理10
(二)明确社区管理目标,完善社区制度规范10
(三)加强社区管理的法制建设和监督能力10
(四)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建立健全社区服务11
1.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11
3.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培育社区自治组织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五、结语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附录:调查问卷13
附录:访谈提纲14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社区管理的研究
——以南京市冶山道院社区为例
引言
现阶段,我国不断的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为适应现阶段的需求,城市社区问题就成为了城市管理的关键。城市社区的发展情况不仅能够反映出该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也能够反映出社区居民的需求情况,通过城市社区问题反映出社会矛盾,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消除矛盾,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建立新型城市社区,推进社区的创新改革,有利于提高城市社区的管理水平,为协助政府管理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发挥社区肩负的责任。以公共治理的角度来进行社区管理,有利于实现科学管理、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形成以人为本、平等有序、公平公正的社会治理模式,满足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刻要求。从目前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人也已经逐渐意识到社区管理的重要性,如何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成为政府和各界人士面临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2012)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要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改善民生,二是创新、改革社会管理,确保形成坚持党的领导、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协同合作、民主化、法制化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范围更广、品质更高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1]这为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指明了方向,结合我国现有的社区实践点的有效管理经验,对现阶段社区管理的实践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不断加强城市社区管理。
目前我国的社区管理主要通过社区居委会来实现,坚持社区自治的方式扩大基层民主,丰富社区服务的内容,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个人素质和生活水平,建设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稳定和谐的新型社区。只有让社区管理的各方面内容都得到优化发展,才能有效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建设,推动社区发展。因此,社区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必须坚持到底。
一、 城市社区管理相关概念界定
(一)公共治理
公共治理这一概念及相关内容是治理理论研究方面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治理理论相关知识在公共事务管理这一领域的灵活运用。在全球治理委员会看来,治理是各种处理公共事务的方式的总称,而管理这些事务的主体是社会中的公共机构或私人机构。同时治理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与既定利益相关的人员会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协调彼此之间的不同利益或者冲突,最终达到共同行动的目的。[2]我国著名学者俞可平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之后,总结了治理的相关概念,他提出治理这个词所表达的基本意思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事务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权威来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并且同时要达到满足群众需求的重要目的。而治理主要的目标是运用一定的公共权力,在互不相同的制度关系中指导、调控和规范公众的所有社会活动,从而最大程度地增加公共利益。[3]
(二)社区和城市社区
“社区”的概念最早追溯到1881年,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正式提出的,他将Gemeinschaft(—般情况下被翻译为共同体、社会群体、社区等)这个词第一次正式地应用于社会学,表示的是一种存在着相同的“本质意志”的人群,主要表现在拥有共同价值观念的,例如有血缘关系、邻居关系以及朋友之间的联系等,而组成的息息相关的、互帮互助、彼此之前存在着较深的人情味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团体。 [4]但是,由于研究的理论背景、社会制度、着重点、关键点、角度、解决的问题等各不相同,以及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差异的影响,对“社区”的概念界定也各不相同。
从地域条件以及特征的不同这一角度来分类,可将地域型的社区分为城市社区、集镇社区和农村社区这三种类型。本文主要针对城市社区的概念进行阐述并研究相关管理内容,城市社区是一个社会实体,部分社会群体和组织在城市的某个范围内聚集,由于它们在活动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章行事,并具有了相似的社会意识,最终形成了社区这一实体。[5]城市社区同时也是相对于农村社区而言的,其主要成员是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居民,他们在一定的城市地域内,因为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归属感以及相近的生活方式而汇集成一个社会生活共同体,从而形成了城市社区,而城市社区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通过居民的共同努力来达到提升城市的整体文明程度、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而所谓的一定城市地域也可以具体界定为在社区体制改革中经过具体的规模调整最终形成的居委会。[6]
(三)社区管理和城市社区管理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一、城市社区管理相关概念界定4
(一)公共治理 4
(二)社区和城市社区4
(三)社区管理和城市社区管理4
二、城市社区管理现状分析——以冶山道院社区为例5
(一)基本情况概述5
(二)城市社区管理现状5
1.对社区管理了解、参与程度5
(1)对社区的了解度5
(2)社区建设氛围及参与度6
2.社区文化活动及社区服务 6
(1)社区文化活动6
(2)社区提供的服务7
(三)社区居民对社区管理的满意度8
三、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8
(一)城市管理主体不明,角色错位9
(二)社区管理目标不明确,组织结构不合理9
(三)社区管理缺乏法制和监督9
(四)社区自治能力不足9
1.社区居民自治意识薄弱,参与程度低 9
3.社区服务内容和形式较单一,普及率不高10
四、公共治理视角下城市社区管理改革创新的建议10
(一)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实现社区多元治理10
(二)明确社区管理目标,完善社区制度规范10
(三)加强社区管理的法制建设和监督能力10
(四)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建立健全社区服务11
1.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11
3.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培育社区自治组织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五、结语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附录:调查问卷13
附录:访谈提纲14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社区管理的研究
——以南京市冶山道院社区为例
引言
现阶段,我国不断的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为适应现阶段的需求,城市社区问题就成为了城市管理的关键。城市社区的发展情况不仅能够反映出该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也能够反映出社区居民的需求情况,通过城市社区问题反映出社会矛盾,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消除矛盾,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建立新型城市社区,推进社区的创新改革,有利于提高城市社区的管理水平,为协助政府管理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发挥社区肩负的责任。以公共治理的角度来进行社区管理,有利于实现科学管理、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形成以人为本、平等有序、公平公正的社会治理模式,满足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刻要求。从目前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人也已经逐渐意识到社区管理的重要性,如何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成为政府和各界人士面临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2012)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要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改善民生,二是创新、改革社会管理,确保形成坚持党的领导、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协同合作、民主化、法制化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范围更广、品质更高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1]这为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指明了方向,结合我国现有的社区实践点的有效管理经验,对现阶段社区管理的实践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不断加强城市社区管理。
目前我国的社区管理主要通过社区居委会来实现,坚持社区自治的方式扩大基层民主,丰富社区服务的内容,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个人素质和生活水平,建设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稳定和谐的新型社区。只有让社区管理的各方面内容都得到优化发展,才能有效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建设,推动社区发展。因此,社区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必须坚持到底。
一、 城市社区管理相关概念界定
(一)公共治理
公共治理这一概念及相关内容是治理理论研究方面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治理理论相关知识在公共事务管理这一领域的灵活运用。在全球治理委员会看来,治理是各种处理公共事务的方式的总称,而管理这些事务的主体是社会中的公共机构或私人机构。同时治理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与既定利益相关的人员会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协调彼此之间的不同利益或者冲突,最终达到共同行动的目的。[2]我国著名学者俞可平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之后,总结了治理的相关概念,他提出治理这个词所表达的基本意思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事务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权威来维持社会正常秩序,并且同时要达到满足群众需求的重要目的。而治理主要的目标是运用一定的公共权力,在互不相同的制度关系中指导、调控和规范公众的所有社会活动,从而最大程度地增加公共利益。[3]
(二)社区和城市社区
“社区”的概念最早追溯到1881年,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正式提出的,他将Gemeinschaft(—般情况下被翻译为共同体、社会群体、社区等)这个词第一次正式地应用于社会学,表示的是一种存在着相同的“本质意志”的人群,主要表现在拥有共同价值观念的,例如有血缘关系、邻居关系以及朋友之间的联系等,而组成的息息相关的、互帮互助、彼此之前存在着较深的人情味的社会关系的社会团体。 [4]但是,由于研究的理论背景、社会制度、着重点、关键点、角度、解决的问题等各不相同,以及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差异的影响,对“社区”的概念界定也各不相同。
从地域条件以及特征的不同这一角度来分类,可将地域型的社区分为城市社区、集镇社区和农村社区这三种类型。本文主要针对城市社区的概念进行阐述并研究相关管理内容,城市社区是一个社会实体,部分社会群体和组织在城市的某个范围内聚集,由于它们在活动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章行事,并具有了相似的社会意识,最终形成了社区这一实体。[5]城市社区同时也是相对于农村社区而言的,其主要成员是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居民,他们在一定的城市地域内,因为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归属感以及相近的生活方式而汇集成一个社会生活共同体,从而形成了城市社区,而城市社区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通过居民的共同努力来达到提升城市的整体文明程度、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而所谓的一定城市地域也可以具体界定为在社区体制改革中经过具体的规模调整最终形成的居委会。[6]
(三)社区管理和城市社区管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xzgl/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