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空间渗透手法在家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苏州园林空间渗透手法在家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20191226195646]
摘要
本文首先对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色进行了介绍,还介绍了苏州园林的设计宗旨和审美要求以及苏州园林的基本造园方法。然后对苏州园林空间渗透手法进行了分析,着重对借景、漏景、对景、框景和障景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通过对家居空间设计基本要点的分析,以及对渗透手法在家居空间中的应用研究,讲述了苏州园林空间渗透手法对家居空间设计的影响。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字苏州园林渗透手法家居空间设计
目 录
1.引言1
2.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色1
3.苏州园林空间渗透手法的研究2
3.1苏州园林的设计宗旨及审美要求2
3.2苏州园林的基本造园手法3
3.3苏州园林空间渗透手法分析4
3.3.1借景4
3.3.2漏景6
3.3.3对景6
3.3.4框景6
3.3.5障景7
4.苏州园林空间渗透手法在家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7
4.1家居空间设计基本要点7
4.2渗透手法在家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8
4.2.1入口空间的处理9
4.2.2开敞空间的处理9
4.2.3不同功能空间的衔接10
4.2.4与自然景观的渗透10
结语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1.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苏州园林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采用多种方法来分隔空间,突破园林有限空间的局限性,然而又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在一起,使其隔而不绝、相互渗透。而家居空间设计受面积的影响,只能在限定区域里进行设计,因此家居空间也要互相渗透与融合,从而获得丰富的层次,不同空间也要相互映衬,考虑整体效果。
苏州园林是经的起时间考验的设计典范。它以追求自然精神为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情趣,是需要我们继承和大力发展的。我们在进行家居空间设计时,要从苏州园林中学习优秀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手法,并合理的运用到家居空间的设计上,使家居空间在使用上更舒适、视觉上更美观。
2.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名扬海外,在国际上有相当高的评价。?如今很多西方国家也在推崇和摹仿我国园林的造园方法,因此,中国古典园林被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常常听到人们这么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它的艺术历史源远流长,内容涵盖广泛,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我国建筑界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不见。”
苏州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两千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坐落在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滨江临海,北枕长江,西抱太湖,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纵贯全市的南北,自然地理环境都十分的优越,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尤其是在园艺、建筑、绘画和工艺美术方面,大师辈出,水平极高,人杰地灵。正是因为这些足够优越的条件,才促使了苏州园林的产生和发展。这里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髓,具有悠久的历史,向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于全世界。
苏州园林现存的还有很多处,我们考察过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苏州园林,例如拙政园,网师园,留园和沧浪亭,均以意境的深远、构筑的景致、艺术的高雅、文化内涵的丰富从而成为苏州众多园林中的典范。苏州各个园林都有各自的特色,然而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苏州园林基本都是私家园林,面积一般都比较小,因此特别要在意空间上的处理,设计师们除了充分的运用空间区域之外,还要灵活的处理空间之间的相互转换。它们的布局结构丰富多样,变化多端。
2、游客们无论站在园内什么地方,眼前总是一幅完美无缺的画面。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设计师们费尽心思,既要注意到亭台轩榭的布局,也要注意到假山池沼是否合适,还要注意到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时也要注意到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了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3、苏州园林基本都是封闭式的,也就是说,园林的四周都是有围墙的,景物都是隐藏在园林里面的,而且这些园林的占地面积也都很小。要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完美的展现出自然山水的美丽景色,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突破空间的局限性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最具有难度的问题。而在此方面,苏州园林则有很高的造园艺术成就,这也是苏州园林的精华所在。
4、苏州园林的建筑广泛地借鉴了文学和艺术的手段,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很有诗情画意,是艺术美和自然美的完美结合,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文化遗产,充分显示了设计师和工匠们的无限智慧。
5、苏州园林不仅景色优美,还存在着许多文物古迹。一些城池遗址、战争遗留下来的建筑物和各种祠堂、碑刻、历史名人的故居等等,形式多样,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苏州地区发达的经济背景、成熟的造园艺术,以及园林主人回避官场、寻求返璞归真、寄情于山水、隐居城市的精神需求,都促成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3.苏州园林空间渗透手法的研究
3.1苏州园林的设计宗旨及审美要求
园林设计的宗旨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虽然它是人工建造的,但还是要表现出自然的趣味,有着自然地本性。这就是苏州园林造园的最高目的所在,同时也是苏州园林最终的审美意趣。
著名的造园艺术家计成在其所著《园冶》一书中的一段话,能够充分说明园林设计的宗旨及审美要求: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萧寺可以为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飱,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溶溶夜色、瑟瑟风声,静拢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搅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先辈已经深刻理解为人设计的核心思想,人的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均应有良好的感觉,因此这里描述的远山萧寺、浩水、花卉、云霞、月色、风声、梵音、琴声、秀色、清气,这些形声色味的成功运用达到一个十分完美的环境设计,这就是对园林设计中的形象美、色彩美与环境美的完美解释。[1]
苏州园林追求的是人们能够拥有优雅舒适的生活环境,休闲幸福的生活状态和健康优质的生活条件,尤其注重对条件的改善。优雅舒适的理想生活环境是苏州园林最基本的追求。然而苏州园林如今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与它独特的造园手法和唯妙的造园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苏州园林为了满足游客们对园内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有通畅的游览路线和优越的观赏条件外,园内还处处有景,最重要的是移步换景,步移景异,让游客们百看不厌,即使园林的空间很小游客们也感觉不到它的小。这则体现了苏州园林“移步换景”的审美意趣。
3.2苏州园林的基本造园手法
苏州园林是我国南方私家园林的重要代表,虽然它们的占地面积比较小,但是每一方土地都经过精心的规划和设计,体现出别样的情感趣味。无论是幽静秀丽的拙政园,还是别富情趣的网师园,亦或是雅致清静的留园,它们既有个性又存在着共性。这些园林无一不把建筑、书法、雕刻等艺术及山、水、石头等融为一体,从而构成一幅多样而幽美的画面,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
在苏州园林中,运用的最为普遍的手法是空间的对比,形式也是最多样化的。把差异很明显的两个不同的空间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突出各自的特点。比如说,把两个大小不一的空间进行连接,由于小空间的衬托就会使得大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更加的宽大。不同形状的空间也可以产生对比的作用。整齐较为规律的空间和自然而不规则的空间常常也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对比作用。最典型的例子是,拙政园西部塔影亭到留听阁是一段狭长的水域空间,而三十六鸳鸯馆所对的是一片广阔的景色,这两处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强调塔影亭区域的纵深感的同时,也强化了三十六鸳鸯馆广阔的景色,给游客们留下了深刻的游览印象。相邻的两个空间中高低不同也能够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通过视点高度的不同从而引起视野大小的变化,可以给游客们带来不同角度的视觉感受,最能体现这一效果,可以在虎丘的拥翠山庄看到。
在苏州园林中,为了避免一进入园区大门就可以对园区里面的景色一览无余,设计师们总是想方设法的把主要景物遮挡起来,使其忽隐忽现,这也是造园手法中空间分隔的一种方法。苏州园林中大多数的园林入口处都有屏障,有用假山的,有用洞门的,有用漏窗的,也有用小院子的等等,巧妙地阻挡了游客们的视线,使得游客们一进入园内只能隐约地看见园内的某一处景色,从而留下悬念,几经周折之后才能看到园内的全部景色。
苏州园林的曲折不尽,多半是因为设计师们巧妙地通过借用廊的各种形式从而对园内空间进行分隔,增加了园林的灵活性,给人蜿蜒曲折、变幻无穷的感觉。廊作为一种狭长的带状空间,不但给游客们感觉园林内空间的曲折,还可以引导游客们的观看路线,与此同时也可以分隔园内的空间,游客们在行走的同时还可以观赏到两边不同的景色,被分隔的两个空间似乎交融在一起,同时也扩大了园内的空间感。刘熙载在《词概》一文中这样写道:“一转一深,一转一妙,此骚人三昧,自声家得之,便自超出常境。”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每每有一次曲折,就可以产生一种非同寻常的境界,而随着曲折的层出不穷,使得游客们产生无穷尽的奇妙趣味。比如说,拙政园的小飞虹一带和西边景区里的水廊,就是因为借助了廊的曲折而使得园内空间也显得曲折多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fzsj/44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