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建设用地年度需求量预测研究
:由于目前我国的建设用地的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土地规划之前,要加强对建设用地需求量的预测研究,并以此为依据来引导建设用地市场的良性发展。因此如何做出更为精确的预测会影响到规划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本文以安徽省亳州市为研究区域,以2005年至2014年数据为基础数据,以2016年为预测时段,以双因素数理模型预测法和分类预测法为预测方法,并将两种方式的预测结果通过权重系数加权法进行组合以得到最终的合理预测量。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 1
Key words1
引言1
1文献回顾2
1.1国内研究概况2
1.2国外研究概况2
1.3研究概况总结2
2研究区域概况2
2.1地理位置概况2
2.2社会经济概况2
2.3土地利用概况3
3预测模型的选择3
3.1双因素数理模型预测法3
3.2分类预测法4
4预测结果4
4.1双因素数理模型预测法预测结果4
4.1.1人口预测结果4
4.1.2经济预测结果5
4.1.3双因素数理模型预测法预测结果5
4.2分类预测法预测结果5
4.2.1新增城镇用地预测需求量5
4.2.2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预测需求量5
4.2.3服务行业年度新增发展建设用地预测需求量6
4.2.4独立工矿及特殊用地预测需求量6
4.2.5铁路建设用地预测需求量6
4.2.6公路建设用地预测需求量6
4.2.7民用机场和港口用地预测需求量6
4.2.8水利基础设施用地预测需求量6
4.2.9农业、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量7
4.3建设用地年度需求量的确定7
5结语7
致谢8
参考文献8
表1 20052014年亳州市人口数据详细情况统计表4
表2 20052014年亳州市GDP(现价)详细情况统计表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表3 20052014年亳州市固定资产投资详细情况统计表 5
安徽省亳州市建设用地年度需求量预测研究
引言
引言土地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城市化的所有过程和城市的经济与社会活动都离不开土地资源。随着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和社会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的不断增长成为了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征,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一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伴随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是建设用地需求量在持续增加而其供给量却明显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解决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进行合理预测。所谓的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就是依据某个区域近十年来的人口、环境和经济等相关方面的数据资料,对该区域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各类建设用地的规模及其变化特征进行科学的预测并进行合理分析的过程[1]。通过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可以使建设用地的指标安排得更加合理可行,以促进土地利用的结构更加合理。本文以安徽省亳州市为主要研究区域,以2016年为预测时段,采用综合预测法中的双因素数理模型预测法和分类预测法组合,对该研究区域的建设用地年度需求量进行预测得到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以得到最终的预测成果。希望研究结果对亳州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并为建设用地指标的合理安排提供科学的依据。
1 文献回顾
1 国内研究概况
刘金国和张希通过对150多篇涉及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问题的文献进行了一系列的内容研究和数据统计工作,将研究的所有工作进程主要分为了三个阶段[2]。开始阶段为1985年至1988年,徐国弟(1988)是我国最先提议要对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科学预测的学者。探索研究阶段为1989年至2004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我国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和研究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的预测方法,与之相伴的还有一些实例研究。发展阶段是2005年至今。2005年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关注起这个领域,研究内容也是更加深入和细致起来,甚至有学者开始逐步探索理论基础的问题。
2 国外研究概况
对于建设用地的预测,研究滥觞国外相对于国内而言更早,内容也更为广泛深入。国外在研究建设用地需求量的预测时,会更加注重建设用地的变化规律以及其与外部相关事物的联系,从而确定采用何种预测模型。例如CD函数模型的建立过程[20]、运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预测和用地布局规划同步等等[21]。
3 研究概况总结
通过详实的数据和科学的方法对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预测,政府部门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建设用地指标,促进土地利用结构更加优化[3]。一个城市健康发展和建设的基础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前瞻性的政策合理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而在这其中,确定适度的建设用地规模又是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如果建设用地规模过度膨胀且粗放使用就会造成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相反,如果建设用地的用地规模过小又会无法满足一个城市发展的需要,进而会使城市发展速度下降,错过适当的发展时机[4]。因此选取适当的方法进行预测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综上所述,结合中国目前的发展国情,土地供需矛盾的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地方政府需要预测建设用地年度需求量,为城市的和谐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2 研究区域概况
2. 1 地理位置概况
亳州市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地处黄淮平原以南,是江苏、河南、山东、安徽四个省份的结合部,位于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亳州市全域长宽分别为150公里和90公里,大致形状类似个斜长形。该研究区域属于大陆平原性季风气候区,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季风气候较为明显,气候温和宜人,雨量适中,阳光充足,无霜期的时间较长,春夏秋冬四季特征分明。
2. 2 社会经济概况
亳州市是安徽省的重要工业基地,市内行业繁多,有建筑材料业、机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烟草业和纺织业等,同时是全国重要的药材和商品粮食等的生产基地。亳州市2014年的全市GDP约为850.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2013年增长了7.80%。按照不同产业的情况分析,第一产业有204.9亿元的增加值,与2013年相比增长了5.10%;第二产业有341.20亿元的增加值,增长8.30%;第三产业有304.40亿元的增加值,增长8.90%。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4.1:40.1:35.8,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3.70%。亳州市2014年人均GDP为17102元,比上年增加1031元。在2010年至2014年五年间,亳州市的国民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地区经济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512.78亿元升至2014年的850.50亿元,五年内的增长量达到了337.72亿元,年均增长值为67.54亿元。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 1
Key words1
引言1
1文献回顾2
1.1国内研究概况2
1.2国外研究概况2
1.3研究概况总结2
2研究区域概况2
2.1地理位置概况2
2.2社会经济概况2
2.3土地利用概况3
3预测模型的选择3
3.1双因素数理模型预测法3
3.2分类预测法4
4预测结果4
4.1双因素数理模型预测法预测结果4
4.1.1人口预测结果4
4.1.2经济预测结果5
4.1.3双因素数理模型预测法预测结果5
4.2分类预测法预测结果5
4.2.1新增城镇用地预测需求量5
4.2.2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预测需求量5
4.2.3服务行业年度新增发展建设用地预测需求量6
4.2.4独立工矿及特殊用地预测需求量6
4.2.5铁路建设用地预测需求量6
4.2.6公路建设用地预测需求量6
4.2.7民用机场和港口用地预测需求量6
4.2.8水利基础设施用地预测需求量6
4.2.9农业、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量7
4.3建设用地年度需求量的确定7
5结语7
致谢8
参考文献8
表1 20052014年亳州市人口数据详细情况统计表4
表2 20052014年亳州市GDP(现价)详细情况统计表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表3 20052014年亳州市固定资产投资详细情况统计表 5
安徽省亳州市建设用地年度需求量预测研究
引言
引言土地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城市化的所有过程和城市的经济与社会活动都离不开土地资源。随着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和社会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的不断增长成为了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征,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一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伴随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是建设用地需求量在持续增加而其供给量却明显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解决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进行合理预测。所谓的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就是依据某个区域近十年来的人口、环境和经济等相关方面的数据资料,对该区域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各类建设用地的规模及其变化特征进行科学的预测并进行合理分析的过程[1]。通过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可以使建设用地的指标安排得更加合理可行,以促进土地利用的结构更加合理。本文以安徽省亳州市为主要研究区域,以2016年为预测时段,采用综合预测法中的双因素数理模型预测法和分类预测法组合,对该研究区域的建设用地年度需求量进行预测得到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以得到最终的预测成果。希望研究结果对亳州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并为建设用地指标的合理安排提供科学的依据。
1 文献回顾
1 国内研究概况
刘金国和张希通过对150多篇涉及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问题的文献进行了一系列的内容研究和数据统计工作,将研究的所有工作进程主要分为了三个阶段[2]。开始阶段为1985年至1988年,徐国弟(1988)是我国最先提议要对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科学预测的学者。探索研究阶段为1989年至2004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我国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和研究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的预测方法,与之相伴的还有一些实例研究。发展阶段是2005年至今。2005年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关注起这个领域,研究内容也是更加深入和细致起来,甚至有学者开始逐步探索理论基础的问题。
2 国外研究概况
对于建设用地的预测,研究滥觞国外相对于国内而言更早,内容也更为广泛深入。国外在研究建设用地需求量的预测时,会更加注重建设用地的变化规律以及其与外部相关事物的联系,从而确定采用何种预测模型。例如CD函数模型的建立过程[20]、运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预测和用地布局规划同步等等[21]。
3 研究概况总结
通过详实的数据和科学的方法对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预测,政府部门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建设用地指标,促进土地利用结构更加优化[3]。一个城市健康发展和建设的基础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前瞻性的政策合理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而在这其中,确定适度的建设用地规模又是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如果建设用地规模过度膨胀且粗放使用就会造成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相反,如果建设用地的用地规模过小又会无法满足一个城市发展的需要,进而会使城市发展速度下降,错过适当的发展时机[4]。因此选取适当的方法进行预测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综上所述,结合中国目前的发展国情,土地供需矛盾的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地方政府需要预测建设用地年度需求量,为城市的和谐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2 研究区域概况
2. 1 地理位置概况
亳州市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地处黄淮平原以南,是江苏、河南、山东、安徽四个省份的结合部,位于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亳州市全域长宽分别为150公里和90公里,大致形状类似个斜长形。该研究区域属于大陆平原性季风气候区,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季风气候较为明显,气候温和宜人,雨量适中,阳光充足,无霜期的时间较长,春夏秋冬四季特征分明。
2. 2 社会经济概况
亳州市是安徽省的重要工业基地,市内行业繁多,有建筑材料业、机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烟草业和纺织业等,同时是全国重要的药材和商品粮食等的生产基地。亳州市2014年的全市GDP约为850.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2013年增长了7.80%。按照不同产业的情况分析,第一产业有204.9亿元的增加值,与2013年相比增长了5.10%;第二产业有341.20亿元的增加值,增长8.30%;第三产业有304.40亿元的增加值,增长8.90%。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4.1:40.1:35.8,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3.70%。亳州市2014年人均GDP为17102元,比上年增加1031元。在2010年至2014年五年间,亳州市的国民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地区经济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512.78亿元升至2014年的850.50亿元,五年内的增长量达到了337.72亿元,年均增长值为67.54亿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hxyhj/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