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作模式的稻田土壤质量和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为探索稻鸭共作种植模式下的生态功能及经济效益。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进行研究,分析探索稻鸭共作种植模式下土壤的健康状况,以及稻鸭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稻鸭共作种植模式显著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较,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1%,全氮含量提高9.4%,碱解氮有机质、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5.9%-9.6%、23.4%-27.3%、3.8%-9.7%,其他矿质养分含量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稻鸭共作种植模式对水稻产量也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与常规种植模式对照分析下,稻鸭共作循环经济模式的经济效益比常规种植模式高2939元/亩。稻鸭共作模式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引言 1
1 材料与方法 2
1.1 实验基地 2
1.2 实验材料 2
1.3 实验设计 2
1.4 指标测定及方法 2
1.4.1 土壤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2
1.4.2 水稻产量测定 3
1.4.3 经济效益评价 3
1.5 数据处理 3
2 结果与分析 3
2.1稻鸭模式与常规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3
2.1.1 稻鸭模式对土壤总氮、碱解氮、总磷、速效磷、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3
2.1.2 稻鸭模式对土壤中量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 3
2.2 稻鸭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4
2.2.1 提高水稻产量 4
2.2.2 稻鸭共作模式的成本效益分析 5
3 讨论 5
3.1 稻鸭共作模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5
3.2 稻鸭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6
4 总结 6
致谢 6
参考文献 7
宜兴稻鸭共作模式的稻田土壤质量和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引言
传统的稻田种植模式,长期施入相当多的化学肥料及农药,使粮食作物产量持续高产,但同时使耕地质量受到严重的破坏,也给稻田生态安全、环境安全以及粮食安全带来很大风险[13]。为了减少常规稻田耕作带来的一系列威胁,近年来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色模式、无公害模式、有机模式等逐渐出现[4],大大地降低了化学投入品的施用量,逐步实现稻田农业可持续发展[5]。鸭子水路两生,更易喜水,并嗜好农田杂草,昆虫等小型生物,鸭子的捕食能力也非常强,因此稻田放鸭模式便在传统稻田耕作模式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为新型的产业模式病虫害生物防治难题带来了关键性的技术[78]。
现阶段,稻鸭共作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控虫防病、增肥节药、提高水稻营养的吸收及稻鸭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已有报道[910],但这些研究对象多为小区试验,关于在规模化经营的农田上采用稻鸭共作技术的研究报道还很少见,为此,我们将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莲花荡农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稻鸭共生模式对稻田土壤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大田对比试验,对稻鸭共生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性评价分析,为稻鸭共作的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基地
莲花荡农场是江苏省宜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稻米和果蔬科技示范基地,也是产业园的扩展区,东临虞墅荡、芳溪河,南连莲花荡,西接清水潭,立地条件优越。
1.2 试验材料
试验田前茬种植小麦,6月收获后备耕。水稻品种选为南粳46,鸭子为役用鸭。
1.3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5年在宜兴市莲花荡农场内进行,试验设对照组,稻鸭共作区和非稻鸭工作区,每个小区面积25亩,各处理设置两次重复。试验肥为有机无机专用肥50kg/亩,追肥为尿素10kg/亩,钾肥为氯化钾。各处理肥料用量,基追比5.5:4.5;有机无机专用肥做基肥,一次基施;钾肥50%作基肥,氮、钾穗肥在倒2.5叶施用;50%作穗肥。在稻鸭共作区和对照区均采用常规高产措施进行生产管理,对于对照试验组,稻田间不养鸭,其他生产管理措施均做相同处理。
稻鸭共作区周围用尼龙网围栏,防止天敌危害稻田以及阻止鸭子逃逸,在稻田旁边搭建鸭棚,供鸭子栖息。
稻鸭共作区周围用尼龙网围栏,防止天敌危害稻田以及阻止鸭子逃逸,在稻田旁边搭建鸭棚,供鸭子栖息。在稻鸭共作种植模式中,为保证试验的可靠性,鸭子放置稻田内的时间尤为重要,是整个实验设计的关键性因素。实验构成一旦完整,便成为试验处理性的生态环境系统。我们参考他人的实验研究[11],根据水稻和鸭子的整体性,以及稻田的管理和鸭子的生活习性,科学的进行管理。一般在水稻插秧后25天进行放鸭,每小区鸭子的数目大约为15只。稻鸭共作模式中的鸭子每天上午放出,下午赶回鸭舍,饲养时间为90天。
在水稻移栽15天后,将20天鸭龄的鸭子放入稻田,为了使稻田能灌深水,将田埂的高度增加到20 cm。稻鸭共作种植区,鸭子放入稻田后的前期,需要按照鸭子的生活习性,不同时间段向稻田内投放饲料,待鸭子具有觅食能力之后,逐渐减少投放次数及数量。为保证鸭子的活动能够促进稻田内生态系统的改善,我们需要随着鸭子的生长不断改变稻田内水层的深度,以保证鸭子能够很好的接触地面,达到更好的共生效果[12]。随着水稻的生长,也需要对鸭群进行控制,否则会使得鸭群对水稻产生破坏。在水稻抽穗到成熟期,须将田内所有的鸭子进行回收,以保证水稻能够很好的进行灌浆。然后按照水稻成熟期的农事操作进行稻田管理[13]。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1 土壤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釆用GPS定位技术釆集剖面土样,取样深度为020 cm并将土样多点混合后的样品放入密封袋,把收集来的土壤放在室内进行通风使其阴干,待土壤风干后研磨粉碎,并使其一律通过20目的筛子。之后充分混匀,按照四分法将其划成4份,抽取其中一份再次研磨细碎,让其全部可以通过100 目的筛子,妥善保存等待使用。依据文献的指导,将上述处理之后的样本进行以下各项指标的测定:有机质、总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及微量元素含量。土壤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总磷测定采用硫酸高氯酸消解钼锑抗比色,总氮采用硫酸消解半微量蒸馏定氮法;土壤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土壤速效磷采用钼锑抗比色法,土壤中矿质元素采用硫酸高氯酸氢氟酸消解法,使用Labtech消解仪进行消解;通过ICPOES电感耦合原子发射光谱仪进行元素含量测定。[14]
1.4.2 水稻产量测定 水稻成熟后,选取每小区长势一致的水稻植株50株进行拷种测产,每小区均保留1 kg左右稻谷,以备测稻米营养物质吸收状况[15] 。
通过试验田随机选取多个单位平方面积水稻,统计单位面积内所有水稻的产量,以随机选取的样点的产量平均值估测每亩稻田的水稻总产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hxyhj/25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