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环境绩效评估

环境绩效评估作为一种可量化的方法可以用来合理的对环境管理成效进行评估。为了对南京市太湖水污染治理项目的成效进行考核,本文借鉴了环境绩效评估的最新研究结果,以南京市高淳区太湖流域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项目现状,以政策相关性、整体性和代表性、数据可得性、时效性为原则,依照“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进行环境绩效指标筛选和指标体系构建,使用平均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用目标渐进法进行定量评估,首先做数据标准化处理,然后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法计算环境绩效指数。结果表明高淳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项目环境绩效综合指数达到98.45,环境绩效等级优秀。通过结果分析,以期为今后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的重点治理方向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为太湖流域的水污染治理提供借鉴和经验。
目录
摘要1
Abstract1
1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2
1.3.1 国外研究现状2
1.3.2 国内研究现状3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3
2 项目概况和研究方法3
2.1 项目概况3
2.2 研究方法4
2.2.1 环境绩效评估指标筛选4
2.2.2 指标权重确定 5
2.2.3 环境绩效指标体系6
2.3 环境绩效综合指数计算 6
2.3.1 数据收集 6
2.3.2指数计算及分级 7
3 结果与分析 7
3.1 环境绩效评估结果 7
3.2 对策建议 7
4 结论与展望 8
致谢8
参考文献9
附录9
图一 环境绩效指标分类9
图二 PSR框架模型9
图二 研究技术路线10
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环境绩效评估以南京市为例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太湖流域经济迅速发展,污染物的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太湖水质逐渐恶化,富营养化趋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增强[1]。2007年无锡太湖蓝藻事件之后,南京市成立了治太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国家《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以及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展开水环境治理与保护行动[2]。行动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调整产业结构,全面落实总量减排;(2)综合整治水环境质量,全面施行河长制,增加对饮用水源地建设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开展太湖河网水系综合整治工程;(3)增强污水处理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回收、集中转运和处置系统;(4)强化工业污染治理,加强对太湖流域企业污染治理工作的督查;(5)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施秸秆还田,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6)实施生态修复行动等。
为了给太湖流域污染治理重点项目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提供考核的重要依据,以及为提高太湖流域污染防治能力提供指导意见,本课题针对2017年度南京市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中的高淳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项目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环境绩效评估研究。
农村生活污水是太湖流域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而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发展较晚,目前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缺乏科学规范的规划,缺乏科学的设计与建设等[3]。尽管江苏省太湖流域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是由于缺乏资金、监管体制不健全、缺乏设施维护等原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的形势依然严峻[4][5]。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借鉴了国内外对于环境绩效评估的研究,针对南京市高淳区太湖流域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进行了环境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希望通过项目的环境绩效评估结果,为今后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的重点治理方向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促进环境管理政策落实以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环境绩效评估是一种用于衡量和评估组织环境绩效的工具。 适当的环境绩效评估方法可以有效地衡量该地区组织环境管理的有效性,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改善管理。ISO14031对环境绩效评估的解释为用来判断目标是否完成的用来审查组织环境因素的方法。环境绩效评估通过持续地向管理者提供准确信息以确定组织的环境表现是否满足标准,根据环境绩效的来源可以将环境绩效分为组织环境绩效和区域环境绩效两类[6]。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环境绩效评估开展的较早,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7]。包括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CED)在内的许多国际组织都对环境绩效评估进行了环境评估和发展研究。 目前,构建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方法主要有主题框架法、投入产出效果影响框架(IOOI框架)法和因果框架法。
IOOI框架法是欧洲环保署于2005年提出的一种用来构建项目层级环境指标的方法。由于结果和影响较难区分,在实际应用中常被简化为投入产出结果模型。IOOI框架一般用来构建企业环境管理或是项目环境管理的指标体系。
主题框架法是按照不同环境主题选取指标来构建指标体系,各指标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如ISO14031关于环境绩效指标的分类(见附录图一),ISO14031将环境绩效评估指标分为环境状况指标(ECI,用于提供环境状况信息)和环境绩效指标(EPI),而环境绩效指标又分为操作绩效指标(OPI)和管理绩效指标(MPI)。
因果框架法是根据指标间的因果关系建立的指标框架。常见的如加拿大科学家戴维J拉波特和托尼弗伦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提出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见附录图二)[8]。PSR模型中的压力(Pressure)表示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状态(State)指特定时间内的环境状态,响应(Response)指政府和社会为了减轻和预防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措施。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压力,从而影响环境状态变化,社会通过实施环境政策对其变化做出反映。
1.3.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现在也有一些关于环境绩效评估的研究,曹颖等人认为环境绩效的实质就是环境目标的实现水平。进行环境绩效评估需要识别环境问题和构建指标体系两个步骤,即依据构建的指标体系和收集到的项目数据,比较分析环境现状和环境目标的差异[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hxyhj/6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