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的民居保护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中国地域宽广,不同的地区因地理、自然环境的不同,历史文化、宗教礼仪、民俗风情的迥异而形成了多样的民居建筑。民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不同的布局,不同的装饰,不同的色彩,反应不同的地域特色和多样的文化内涵。但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大融合,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各地建筑变得越来越相似,失去了原有的特色。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对河南省郑州市传统民居进行分析、研究,探究传统民居的历史、装饰、布局、色彩、建筑材料,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影响。并针对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建筑趋同性的现状,继承发展中国建筑自己的民族特色,探求未来建筑的设计方向,弘扬中国传统民居文化。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 1
1 绪论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2
2 郑州民居概况2
2.1 郑州概况2
2.2 郑州市民居的建筑材料3
2.2.1 木3
2.2.2 土3
2.2.3 石3
2.2.4 砖3
2.2.5 建筑材料的文化内涵3
2.3 郑州民居的装饰文化3
2.3.1 屋顶部分4
2.3.2 墙垣部分4
2.3.3 门窗部分5
2.3.4 梁架部分5
2.3.5 台基、柱础、铺地5
2.3.6 民居装饰与现代建筑装饰5
2.4 郑州民居的布局文化6
2.4.1 合院式布局——以荥阳心秦氏旧宅为例6
2.4.2 窑洞——以康百万庄园为例6
2.4.3 现代建筑布局传承7
2.5 郑州民居的色彩文化8
2.5.1 民居色彩的组成8
2.5.2 郑州市的色彩变迁8
2.5.3 民居色彩保护案例8
3 郑州市民居的保护对策 9
3.1 民居保护中存在的问题9
3.2 民居保护中的对策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图1 荥阳秦氏旧宅屋顶4
图2 荥阳秦氏家庙脊兽4
图3 荥阳秦氏旧宅屋顶4
图4 荥阳秦氏旧宅瓦当4
图5 秦氏旧宅山墙4
图6 秦氏旧宅墙壁4
图7 秦氏旧宅门5
图8 秦氏旧宅窗户5
图9 秦家大院5
图10 登封大金店王家大院5
图11 秦氏旧宅平面布局图6
图12 康百万庄园布局图7
图13 失去色彩的郑州市区 8
基于文化视角的民居保护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中国地域宽广,各地区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材料资源、习俗、宗教信仰等各方面的不同对民居的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民居建筑。同时民居建筑又是风俗、宗教、地理环境的载体。随着全球化的来临,经济迅速发展,各区域的文化受到冲击,原本多种文化百花齐放的文化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而当时欧洲建筑发展显著,因此我国建筑的风格明显向欧洲靠拢,失去了中国固有的建筑风格。这种现象的出现,导致我国各地区建筑风格越来越相似,没有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中国各民族的特色文化保护不到位,这会使中国地方文脉遭到破坏,失去中国民族特色。面对建筑文化相互靠拢的情况,有识之士呼吁社会,在未来城市发展中,要注重寻找中国本土的民族特色,寻找各地建筑文化的独特性,我们不仅要追求经济的发展,建筑规模的扩大,也要保护我国特色文化,力求在国际上展现出中国特色建筑文化,弘扬和发展中国民族传统特色。
1.2 研究意义
郑州是河南的省会,自古以来在中原地区都处于核心位置。由于社会环境、自然条件,经济历史等各种条件的影响,郑州市的民居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有着特有的文化性,民族性,对民居的保护,就是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保护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本文在查询大量资料了解其文化背景的基础上,从文化的视角对郑州民居进行研究、分析后,在郑州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探究出民居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传承遗留下的民居文化。
首先,为了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避免各区域建筑雷同现象的出现,要追寻各区域建筑独有的特色,打造蕴含文化底蕴的新传统民居。保护民居的独特性,就是保护中国民居的多样性,就是保护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要寻找出民居的文化底蕴,建设社会主义特色文化,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性,弘扬民居的传统历史文化,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其次,有利于实现居住环境新气象。寻找传统民居的特色文化,不仅可以针对传统民居的保护提出有力的意见,也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将中国传统民居特有的诗情画意包含其中,不仅提高当地居民的人文情怀,也可以确保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最后,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目标的实现。郑州作为古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在研究过程中,要以长远的目标看待民居文化,要以科学的方式传承民居文化,将文化与现实结合起来,实现双向共赢的保护发展模式。
2 郑州民居概况
2.1 郑州概况
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的位置,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冷暖适中,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郑州是一座千年古城,是中原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在新郑定都。在古代,由于交通受限,郑州作为文化的发祥地,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的核心,因此郑州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各种遗址遗迹达到10000余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38处43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9处。其中建筑群是世界文化遗产,共8处11项:观星台(最早的天文建筑)、中岳庙(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东汉三阙(太室阙、启母阙、少室阙)、会善寺、嵩阳书院(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岳寺塔、嵩山少林寺建筑(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十方禅院),中国功夫从这里出发。
由于郑州西高东低的地形条件和特有的气候条件,郑州市的民居需要起到冬季保温避寒,夏季遮阴纳凉的作用,因此,在西部丘陵地区,房屋建筑形式多以窑洞为主,在东部平原地区,房屋建筑形式多以四合院布局为主。
作为一座千年古城,郑州与西安、北京、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一起并称为“中国八大古都”。作为八朝古都之一,郑州保存有很多各个朝代的民居建筑,要想研究郑州的历史,民居是个很好的素材,对现代人们研究传统历史文化有很大帮助。从三皇五帝时期的大河文化遗址,到夏商周时期的商城遗址,再到后来的四合院、窑洞的出现、完善及发展,民居不仅是简单的房屋、庇护人们的居所,更在历史研究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2.2 郑州市民居的建筑材料
由于交通不便,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选取也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只能从当地选取。但是大部分的建筑材料多为金木土石皮“五材并举,百堵皆兴”,并一直使用到今天。其中,土和木是普遍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hxyhj/31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