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复杂性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摘要:线虫作为土壤中重要的生物指示者之一,其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对土壤中植物生长的影响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因此本实验主要是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通过向杀灭线虫的土壤中添加不同营养类群的线虫群落,探究由简单到复杂的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对水稻地上、地下部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短期内,相比其它营养类群的线虫,食细菌线虫在土壤中能够更快地繁殖。土壤线虫群落中,只有植食线虫添加的处理和全营养类群添加的处理对水稻的生长有显著地促进作用,而其它营养类群添加处理对水稻的生长无明显作用。本研究结果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土壤生态系
季节变化对典型农田水环境的影响
摘要:以常熟市白茆镇农田水环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农田水环境中N、P的季节动态变化,并对地表水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季节变化过程中,地表水中铵态氮、硝态氮和总磷含量的变化显著小于地下水。地表水中铵态氮的含量在雨季和旱季没有明显的差异,分别为2.13 mg?L-1和2.25 mg?L-1。相反,地下水中铵态氮的含量在雨季和旱季差异明显,分别为0.81 mg?L-1和0.16 mg?L-1。夏季,水体中总磷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季节。地表水中渠水水质级别达到重污染,河水则达到严重污染水平。该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太湖
拟南芥五价砷敏感突变体的筛选及相关研究
摘要: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含砷化学物质的不断应用,砷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重问题,土壤、大气和水体中的砷污染也正危胁着作物生产和人类的健康。作为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模式植物的拟南芥,在植物砷的吸收、转运机制研究方面非常重要。本实验在拟南芥植物螯合肽基因突变体cad1-3的基础上进行EMS诱变,筛选突变体库寻找到两株对五价砷敏感的突变体。实验结果表明:两个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参与了五价砷的解毒,基因突变造成解毒功能的丧失。同时两个突变体对五价砷和三价砷胁迫表现出的敏感现象,而对镉胁迫不产生敏感现象,说明两个突变体
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分配的影响
摘要:通过对一次性施入生物质炭多年的玉米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团聚体分级方法,结合稳定性同位素示踪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生物质炭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来源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可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的含量,同时提高了土壤团聚稳定性,并且增加了各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及全氮含量,这对改良土壤结构有积极意义。施用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机碳在不同团聚体粒组中的分配也产生的显著影响,稳定性碳同位素结果表明施入的生物质炭主要富集在土壤大团聚体粒组中,同时也增加了较大团聚体芳香碳的相对含量,增大疏水C/亲水C比值,减
木质纤维素分解菌a.fumigatusz5多糖单加氧酶家族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
摘要:木质纤维素分解是堆肥过程中主要的生化反应,木质纤维素酶活力大小将直接关系到堆肥效率的高低。多糖单加氧酶(PMOs)作为糖苷水解酶家族(GH61)成员之一,在木质纤维素分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拟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菌株A.fumigatus Z5中GH61家族基因及碳源代谢调控因子creA、aceI、xynl的转录差异;通过构建酵母表达载体,异源表达菌株Z5中pmos基因,经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PMOs蛋白并研究其酶学特性;这些研究将详尽的阐明PMOs的功能,揭示催化木质纤维素分解及与木
酵母异源表达拟南芥lpr1lpr2基因对铁胁迫的响应
摘要:为研究拟南芥LPR1、LPR2基因对铁胁迫的响应,本试验通过重组法将LPR1、LPR2基因分别构建至pYES2.0载体中,并将pYES2.0、pYES2.0-LPR1和pYES2.0-LPR2质粒分别转入野生型酵母菌株INVSc1中,观察铁胁迫下,携带不同质粒的酵母菌株生长速率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诱导条下,不同浓度铁处理后,三种质粒的酵母菌株的生长速率无显著差异。半乳糖诱导条件下,pYES2.0-LPR1质粒的酵母菌株对铁的耐性低于另两种质粒的酵母。pYES2.0和pYES2.0-LPR2质粒
雌三醇的降解特性研究
摘要: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雌激素污染的影响日益严重,成为人类健康很大的潜在威胁因素,关系着人类的生存繁衍。本研究选择雌三醇为目标物,探索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降解特性,以期为研究雌激素固定化并为后期在水体、粪便中处理雌激素提供支持。实验表明,菌株AIR-1为好氧生长,30℃、150r·min-1摇床培养7d,菌株对培养基中雌三醇的降解率高于99%。适宜菌株降解E3的环境条件为25~35℃,pH7~8,初始底物雌三醇浓度50 mg·L-1,菌种接种量5%。
雌三醇降解菌的固定化研究
摘要:以雌三醇降解菌Novosphingobium sp. ARI-1为供试菌,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固定化菌剂包埋方法,分析了菌剂用量和底物浓度对去除雌三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菌剂制备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固定化时间6 h,海藻酸钠质量分数5%,菌胶比为1:2,CaCl2·2H2O质量分数4%。在30℃、150 r·min-1振荡7 d的条件下,固定化菌剂对溶液浓度为50 mg·L-1雌三醇的去除率达100%。随着底物浓度从50 mg·L-1增加至250 mg·L-1,去除率逐渐降低,从100%降至90.74
木霉植酸酶对土壤有机磷有效性的影响及其促生作用研究
摘要:为了研究哈茨木霉SQR-T037及其微生物肥对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和对番茄的促生作用,本实验以红宝石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cv. SH2003)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方法,共设SQR-T037微生物肥处理BF、普通有机肥处理OF、化肥处理CF、木霉孢子悬液灌根处理SS及不施肥对照CK 5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缺磷红壤中木霉SQR-T037生物肥可有效促进番茄植株生长,较不施肥对照CK的生物量(鲜重)增加560%以上,较普通有机肥处理OF增加38.4%;同时,施用木霉生
气候变化对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性研究
摘要:在当前的气候变化情景下,基于T-FACE(Temperature-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平台升高温度和CO2浓度,设置了四个处理:CK(常规温度和CO2浓度)、C(常规温度和升高CO2浓度)、CT(身高温度和CO2浓度)、T(升高温度和常规CO2)。并分别在小麦四个不同的生育期(播种期、越冬期、分蘖期、成熟期)采集不同层次的土壤样品(耕作层0-14cm、犁底层14-33cm、潴育层33-59cm、潜育层59-80cm),分析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温度升高
氨氧化微生物对土壤氮含量变化的响应研究(附件)
摘要:土壤微生物在调控土壤生态平衡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丰度和群落结构能够调节土壤物质流通和能量循环。硝化作用将土壤铵态氮转化为硝态氮并调控土壤氮的动态变化。包括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在内的氨氧化微生物参与硝化作用并响应土壤氮含量的变化。本研究依托于兰州大学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玛曲野外定位研究站,以高寒草甸土为对象,研究氨氧化微生物在不同氮肥((NH4)2HPO4)添加处理下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amoA基因拷贝数的变化。研究发现施氮量增加可以改变氨氧化微生物的丰度,从而影响硝化反应速率。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