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饯中糖精钠的分光光度法测定【字数:12220】
本实验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实际样品(多种蜜饯)中的糖精钠的含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常温常压下糖精钠、罗丹明B与 B-R缓冲溶液组成的体系,经过控制变量测定得出罗丹明B用量为0.5mL,B-R缓冲溶液用量为1mL,体系的相对吸光强度最强,糖精钠溶液的浓度范围在0.05-420ug/mL与吸光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8,检出限为0.04ug/mL,其实际样品回收率为96.31%-100.22%;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糖精钠(C6H4SO2NNaCO·2H2O)与碳酸钠(Na2CO3)产生的荧光络合物体系,经控制变量测定得出碳酸钠浓度为0.04mol/L,相对荧光强度达到最高值,络合物的浓度范围在1.5-50ug/mL与相对荧光强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7,检出限为0.5ug/mL,实际样品回收率为95.68%-103.04%。通过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范围、检出限及加标回收率等,得出紫外分光光度法更佳。经查阅国家标准,与之对比,样品内糖精钠含量未超标。
目录
1. 引言 1
1.1糖精钠 2
1.1.1糖精钠的简介 2
1.1.2糖精钠的应用 3
1.1.3糖精钠的危害 3
1.2 BR缓冲溶液 3
1.3紫外分光光度法 4
1.4荧光分光光度法 4
2.实验部分 6
2.1实验药品 6
2.1.1实验中的主要药品 6
2.2实验中的主要仪器 7
2.3实验方法 7
2.3.1紫外分光光度法 7
2.3.2荧光分光光度法 7
3.结果和讨论 8
3.1体系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8
3.1.1紫外吸收光谱曲线 8
3.1.2选择最佳的缓冲溶液 9
3.1.3 选择最佳的BR缓冲液用量 10
3.1.4选择最佳的缓冲溶液酸度 12
3.1.5选择最佳的罗丹明B用量 13
3.1.6选择最佳的反应时间 15
3.1.7选择最佳的反应温度 16
3.1.8干扰离子实验的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定 17
3.1.9标准曲线的绘制 18
3.1.10实际样品分析 19
3.1.11加标回收实验 20
3.2体系的荧光光谱分析 21
3.2.1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21
3.2.2选择最佳的碳酸钠浓度 22
3.2.3干扰实验 23
3.2.4标准曲线的绘制 24
3.2.6实际样品分析 25
3.2.7加标回收实验 26
4.结论 27
参考文献 28
致谢 29
引言
民以食为天。原始人类茹毛饮血,过着食品稀缺的生活,到火源的出现,人类学会了将食物煮熟,再到盐、味精、辣椒等常见的调味料出现,乃至如今各种食品添加剂的出现。?食品的种类和数量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不断增多,现在人们不再因食物稀缺而烦恼,而是将食品的口感、味道甚至精美程度放在了首位。食品添加剂应运而生。但科技的发展对于食品来说是把双刃剑,虽然食品的种类和数量因此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各种由于科技发展带来的危害,如农药,工业废水的滥用,超标或滥用各种食品添加剂,使食品安全成为一个大问题。
由于食品种类和数量的增多,于是人们将从前能否吃饱的问题转向了如今能否吃的健康。如今存在以下的食品安全问题:微生物带来的危害,化学物带来的危害,食品的掺假和转基因食品带来的危害以及食品添加剂带来的危害。前几类危害都可以从根源上解决。但食品添加剂现在是人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无法从根源上解决的。根据大量的数据调查显示,在如此多的食品安全问题中,食品添加剂引起的安全问题高于总数的60%。食品添加剂的类型各种各样、五花八门,但它们可以很容易地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纯天然提取物,第二类是以发酵方法得到的,而第三类从化学合成而来。纯天然添加剂主要是以自然界本就存在的天然物质为原料而生产的,制造的添加剂通过各种提取方法处理,酵母等是天然添加剂。?第二类以发酵方法得到的大多数也可以归入天然添加剂。第三类来自化学合成。添加剂的使用在一定量以内是能够被人体接受的,但如若超出则将对人体产生危害。根据国家规定,添加剂的用量有严格的规定。
在中国,由于食品添加剂带来的问题有很多,有些问题甚至非常严重,可以由此看出,在中国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仍存在重大问题。添加剂的安全意识尚未明确,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尚未得到高度重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很多无良的食品生厂商在利益的诱惑和驱使下违规生产商品,丧失了公德心,违背自己的良心,违反了法纪。甚至进行掺假,欺骗消费者以不正当的手段谋取暴利,导致了食品健康成为我国的一大问题。例如,三鹿奶粉,苏丹红鸭蛋,孔雀石绿海鲜,双汇瘦肉等重大食品安全问题震惊全国。?这些安全问题对人民和国家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食品的检测被提上了议程,随着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食品的检测方法也越来越多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层析法、非水滴定法等[13],也越来越成熟,检测的精准度也越来越高。食物的安全和健康与每个人都有关系。?即便在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下,食品的检测已趋于成熟,但在具体的应用上仍有不足和缺陷。在实际测试中,检测方法,测试环境,待测仪器,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等都会影响测试结果。实际中检测也经常存在误差,从而影响到食品中成分的分析。?因此,如何让食品的检测走进人们的生活从而提高食品安全性已成为新的焦点。
1.1糖精钠
1.1.1糖精钠的简介
糖精钠是一种由人工合成而来的用途极为广泛[4],用量极大的甜味剂[5],糖精钠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878年它就被发现了。它经过各种提取手法被从煤焦油提取而来,是一种弱碱性的钠盐[6]。糖精钠一般带有两个结晶水但这两个结晶水在很多情况下均容易失去,它具有无色或者白色粉末状的外观看上去和面粉相似,闻上去并无臭味,略带有香味[7],糖精钠的俗名又称为溶性糖精,其英文名是 Saccharin Sodium,它的分子质量为241.19[8]。它的味道为浓甜又带有后苦,在它广泛的使用中这一缺点常常受人诟病糖精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很容易溶于水,在水中溶解度达到了1g/1.5mL,但它很难溶于乙醇,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仅仅为1g/50mL。它的熔点在230度左右。蔗糖的甜味在糖精钠面前相差甚远,只有糖精钠的四百分之一到五百分之一。糖精钠还有一种特性是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加热,若在酸性溶液中加热它的甜味会马上消失,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用得到糖精钠,这导致了它的用量非常大,它们常常大量被使用在商品和食物中。糖精钠简直就是肥胖者和糖尿病患者的福星,因为糖精钠可以取代食物中的蔗糖这个特点[9],所以它可以被使用在患者身上,在不降低食品的甜味的同时不用到蔗糖,利用它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和不被人体自身吸收和代谢且不提供任何热量的特点,从而相比于蔗糖,它的使用不会恶化病人的病状。虽然糖精钠十分稳定而且可以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但如果糖精钠的用量超标,那么它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因此糖精钠的用量在我国也有严格的规定,在食品中的使用绝对不可超标,我们必须重视如此大用量的糖精钠的使用。
目录
1. 引言 1
1.1糖精钠 2
1.1.1糖精钠的简介 2
1.1.2糖精钠的应用 3
1.1.3糖精钠的危害 3
1.2 BR缓冲溶液 3
1.3紫外分光光度法 4
1.4荧光分光光度法 4
2.实验部分 6
2.1实验药品 6
2.1.1实验中的主要药品 6
2.2实验中的主要仪器 7
2.3实验方法 7
2.3.1紫外分光光度法 7
2.3.2荧光分光光度法 7
3.结果和讨论 8
3.1体系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8
3.1.1紫外吸收光谱曲线 8
3.1.2选择最佳的缓冲溶液 9
3.1.3 选择最佳的BR缓冲液用量 10
3.1.4选择最佳的缓冲溶液酸度 12
3.1.5选择最佳的罗丹明B用量 13
3.1.6选择最佳的反应时间 15
3.1.7选择最佳的反应温度 16
3.1.8干扰离子实验的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定 17
3.1.9标准曲线的绘制 18
3.1.10实际样品分析 19
3.1.11加标回收实验 20
3.2体系的荧光光谱分析 21
3.2.1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 21
3.2.2选择最佳的碳酸钠浓度 22
3.2.3干扰实验 23
3.2.4标准曲线的绘制 24
3.2.6实际样品分析 25
3.2.7加标回收实验 26
4.结论 27
参考文献 28
致谢 29
引言
民以食为天。原始人类茹毛饮血,过着食品稀缺的生活,到火源的出现,人类学会了将食物煮熟,再到盐、味精、辣椒等常见的调味料出现,乃至如今各种食品添加剂的出现。?食品的种类和数量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不断增多,现在人们不再因食物稀缺而烦恼,而是将食品的口感、味道甚至精美程度放在了首位。食品添加剂应运而生。但科技的发展对于食品来说是把双刃剑,虽然食品的种类和数量因此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各种由于科技发展带来的危害,如农药,工业废水的滥用,超标或滥用各种食品添加剂,使食品安全成为一个大问题。
由于食品种类和数量的增多,于是人们将从前能否吃饱的问题转向了如今能否吃的健康。如今存在以下的食品安全问题:微生物带来的危害,化学物带来的危害,食品的掺假和转基因食品带来的危害以及食品添加剂带来的危害。前几类危害都可以从根源上解决。但食品添加剂现在是人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是无法从根源上解决的。根据大量的数据调查显示,在如此多的食品安全问题中,食品添加剂引起的安全问题高于总数的60%。食品添加剂的类型各种各样、五花八门,但它们可以很容易地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纯天然提取物,第二类是以发酵方法得到的,而第三类从化学合成而来。纯天然添加剂主要是以自然界本就存在的天然物质为原料而生产的,制造的添加剂通过各种提取方法处理,酵母等是天然添加剂。?第二类以发酵方法得到的大多数也可以归入天然添加剂。第三类来自化学合成。添加剂的使用在一定量以内是能够被人体接受的,但如若超出则将对人体产生危害。根据国家规定,添加剂的用量有严格的规定。
在中国,由于食品添加剂带来的问题有很多,有些问题甚至非常严重,可以由此看出,在中国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仍存在重大问题。添加剂的安全意识尚未明确,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尚未得到高度重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很多无良的食品生厂商在利益的诱惑和驱使下违规生产商品,丧失了公德心,违背自己的良心,违反了法纪。甚至进行掺假,欺骗消费者以不正当的手段谋取暴利,导致了食品健康成为我国的一大问题。例如,三鹿奶粉,苏丹红鸭蛋,孔雀石绿海鲜,双汇瘦肉等重大食品安全问题震惊全国。?这些安全问题对人民和国家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食品的检测被提上了议程,随着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食品的检测方法也越来越多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层析法、非水滴定法等[13],也越来越成熟,检测的精准度也越来越高。食物的安全和健康与每个人都有关系。?即便在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下,食品的检测已趋于成熟,但在具体的应用上仍有不足和缺陷。在实际测试中,检测方法,测试环境,待测仪器,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等都会影响测试结果。实际中检测也经常存在误差,从而影响到食品中成分的分析。?因此,如何让食品的检测走进人们的生活从而提高食品安全性已成为新的焦点。
1.1糖精钠
1.1.1糖精钠的简介
糖精钠是一种由人工合成而来的用途极为广泛[4],用量极大的甜味剂[5],糖精钠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878年它就被发现了。它经过各种提取手法被从煤焦油提取而来,是一种弱碱性的钠盐[6]。糖精钠一般带有两个结晶水但这两个结晶水在很多情况下均容易失去,它具有无色或者白色粉末状的外观看上去和面粉相似,闻上去并无臭味,略带有香味[7],糖精钠的俗名又称为溶性糖精,其英文名是 Saccharin Sodium,它的分子质量为241.19[8]。它的味道为浓甜又带有后苦,在它广泛的使用中这一缺点常常受人诟病糖精钠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很容易溶于水,在水中溶解度达到了1g/1.5mL,但它很难溶于乙醇,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很小,仅仅为1g/50mL。它的熔点在230度左右。蔗糖的甜味在糖精钠面前相差甚远,只有糖精钠的四百分之一到五百分之一。糖精钠还有一种特性是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加热,若在酸性溶液中加热它的甜味会马上消失,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用得到糖精钠,这导致了它的用量非常大,它们常常大量被使用在商品和食物中。糖精钠简直就是肥胖者和糖尿病患者的福星,因为糖精钠可以取代食物中的蔗糖这个特点[9],所以它可以被使用在患者身上,在不降低食品的甜味的同时不用到蔗糖,利用它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和不被人体自身吸收和代谢且不提供任何热量的特点,从而相比于蔗糖,它的使用不会恶化病人的病状。虽然糖精钠十分稳定而且可以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但如果糖精钠的用量超标,那么它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因此糖精钠的用量在我国也有严格的规定,在食品中的使用绝对不可超标,我们必须重视如此大用量的糖精钠的使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yyhx/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