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榜样与大政治社会化关系的调查与分析五四奖章获得者的考察

年 月 日摘 要社会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掌握和学习本社会政治文化的过程,称之为政治社会化。大学生阶段的政治社会化过程是一个自然人关于政治的价值观、意识和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从人的成长历程来看,青年时是人的自然属性基本上完成并开始步入社会化的阶段,政治社会化是人逐步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的重要内容。青年榜样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政治信仰、确立正确政治态度,引导正确政治行为、树立远大政治理想,培养参与政治意识、提高政治辨别能力。只有形成科学的青年榜样教育理念,开展丰富多样的青年榜样宣传活动,构建公平公开的青年榜样评定机制,利用新媒体、新手段把青年榜样的事迹渗透进大学生群体中来,才能更好的促进青年榜样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目 录
绪 论...........................................................1
(一)问题提出................................................1
(二)研究意义................................................1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1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4
一、政治社会化概述................................................5
(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5
(二)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5
二、青年榜样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关系及作用........................7
(一)树立正确政治信仰,确立正确政治态度 .....................7
(二)引导正确政治行为,树立政治理想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三)培养参与政治意识,提高政治辨别能力 .....................13
三、促进发挥青年榜样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作用的建议..................15
(一)形成科学的青年榜样教育理念..............................15
(二)开展丰富多样的青年榜样宣传活动..........................15
(三)构建公正公开的青年榜样评定机制..........................16
(四)利用新媒体等新手段拓宽青年榜样传播途径..................16
结语..............................................................18
参考文献..........................................................19
附录1:“青年榜样”寻访调研提纲...................................21
致谢..............................................................22 绪 论
问题提出
大学生群体,是有别于各社会阶层之外的社会力量,具有新兴和潜在的特点,是一个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精英。所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的顺利程度,所具备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行为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国家政治文明的进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决定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败。青年榜样所具有的优秀精神文明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正面的政治态度,形成积极的政治意识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因此,较系统地探究青年榜样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引领作用及其实现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研究意义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加强,政治社会化的相关内容亟待完善,只有不断更新和提升政治社会化思维,才能更好的适应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求。青年榜样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助手,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起到巨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因此,论文的研究意义体现在:
理论价值
从政治学相关理论切入,探讨“五四奖章获得者”所代表的优秀青年群体的精神品质,探究青年榜样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关系,能够丰富有关理论的内涵,拓展其应用范围,为更好地助力青年大学生成长提供理论支持。
实践意义
通过对“五四奖章”青年获得者的寻访,明确青年榜样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关系,充分发挥青年榜样的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想和目标,坚定四个自信,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培养更优秀的后备人才。
国内外研究综述
著名政治学家伊斯顿在20世纪50年代末发起了芝加哥研究,提出关于政治社会化的政治理论。中国最早开始有政治社会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关于政治社会化理论的研究对中国的政治学理论研究和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为我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多年来,国内外关于政治社会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都有较多研究,但以“青年榜样”为主题的研究相对较少。
国外研究现状
传统的西方政治学理论中,有许多关于政治社会化的论述。王宏渊(2006)提到,政治社会化方法的最早依据是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论政治》中亚里士多德强调了教育对于公民的重要性。”总的来看,关于政治社会化的研究,西方政治学界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一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首次提出了“政治社会化”这一重要概念,并进行了理论研究,包括政治社会化概念、政治社会化的途径、过程及功能等;1959 年,在《政治社会化:政治行为之心理研究》一书中,赫伯特海曼首次系统的阐述了政治社会化理论,并从政治心理的角度详细的论述了政治社会化的过程;70 年代末,《政治社会化大全:理论与研究》中,伦肖恩提出正式形成“政治社会学”学科。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社会逐步崛起,由网络带动的全球化正渗透到世界上任何制度的国家和地区的公共政治生活领域;从90年代以后,欧美学者开始了政治社会化研究的一个新篇章,学术研讨频繁不断,研究成果大量出现。成年早期公民教育研究,是西方政治社会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xzzjy/12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