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厕所革命推进情况研究以济宁y镇为例
摘 要农村“厕所革命”是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随着中央政策的下达,各地“厕所革命”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在研究中发现,在“厕所革命”的推进过程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选取山东省济宁市Y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Y镇的实地调查,了解到Y镇在推进过程中存在质量、配套设施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对此,结合相关文献和各地厕所改革推行的政策,提出完善监管机制、大力宣传引导、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强各部门的统筹结合等措施。Y镇是北方农村地区的典型代表,这些意见同样适用于北方广大农村地区,若上诉意见能够得以实施,将会对与Y镇相似的广大农村地区“厕所革命”的推进起到积极作用。
目 录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研究综述 1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3
一、农村“厕所革命”的理论解析 5
(一)基本概念 5
(二)理论分析 6
二、济宁市Y镇“厕所革命”推进的现状及问题 7
(一)现状分析 7
(二)问题阐述 8
(三)原因探究 10
三、促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的对策及建议 11
(一)增强基层政策施行主体的多元配合 11
(二)加强政策落实的过程介入 11
(三)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法规 11
(四)增强宣传力度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15
致谢 18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乡村振兴是习主席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战略,该战略的任务之一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建设生态宜居新农村,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民生活条件的根本改善。由于经济发展、地理位置、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不同,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发展十分不平衡,部分落后地区问题突出。近年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紧密结合,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美丽新农村而努力,而农村厕所改革是其重要政策之一。
2004年截至2013年底,中共中央共投入了82.7亿元进行农村厕所的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造;2014年,习主席同志在江苏调查时强调,农村厕所问题的良好解决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习主席同志在吉林省调研时,了解到该地部分居民还在使用传统旱厕,对此,习主席同志指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新农村的基础建设也要加快进展,要进行一场“厕所革命”,让农民用上干净卫生厕所;2017年,习主席同志就近年来“厕所革命”所取得的重大成效做出指示,“厕所革命”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从政策方面对农村厕所改革的重视程度,农村的厕所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它与农民的健康生活与生态文明息息相关,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
2.研究意义
厕所常常被视作衡量文明的标志之一,一方面,厕所硬件建设和如厕文化,不仅对应着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围绕现代化的厕所文化建设所做的努力,同样是地方公共治理是否现代文明的体现。习主席同志在调研中也多次问到农村的厕所问题,强调“厕所革命”对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而“厕所革命”在农村的推进却暴露出许多问题,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关的调查和分析,逐步进行解决。本文主要通过对Y镇的调查与分析,引申出问题解决的途径,使“厕所革命”这一政策取得彻底性胜利。
(二)研究综述
1.政策落实
在“厕所革命”推进过程中吴素芳、李建平(《“厕所革命”助力宁夏乡村振兴战略》)从政策施行方面研究“厕所革命”的推进对本文有借鉴意义,经过研究发现改厕问题涉及到环保,卫生,水务等多个部门,但各部门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只完成自己那部分,对接工作没做好,造成资源浪费,甚至环境再污染 。部分基础工作人员只抓经济建设,忽略厕所改造也是改厕工作难以进行的原因之一,因为农村的改厕工作主要靠基层人员传递。
2.制度制定
徐学东(《厕所革命,让农民过上更精致的生活》)提出的制定相关法规来促进农村的改厕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他提出对新建户宅提出户厕的要求,户厕方案不符合要求的不允许住宅施工,这项制度带有明显的强制性,会使村民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排斥厕所改造,对“厕所革命”的推进产生阻碍。但他提出的利用差别补贴机制调动村民积极性,即改“整村一次改造”为“分期改造”,并加大先期改造农户的补贴力度,让先改造的作为示范,带动未改造农户主动改造的方法对本文有借鉴意义。
3.“厕所革命”的缘起
周星、周超(《生活革命与中国民俗学的方向》)分析了中国农耕时期的“厕所文化”,排泄物再利用是农耕时期中国“厕所文化”的特点之一,那时的人们观念中认识不到旱厕带来的危害,认为厕所本来就应该是脏的,而在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过程中,列国来华人士和外媒对中国传统旱厕做出了尖锐的批评,由此,中国才开始意识到厕所问题,并开始一系列改革。本文可以借鉴周星、周超对“厕所文化”的研究,从而追溯到农村“厕所革命”思想问题的起源,提出更深层次的建议来改变村民的思想。
4.多样的宣传方式
许多专家在研究农村“厕所革命”推进时,意识到对农村改厕造成最大阻碍不是资金或水资源缺乏的问题,而是人们的意识问题,即受传统文化影响,一些落后地区认为农村改厕是不必要的。要让人们从思想上转变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为此李建平(《“厕所革命”助力宁夏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加大媒体多元化的宣传,多利用电视,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同时利用传统的宣传手段,如印制“厕所革命”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等,建设农村“厕所革命”示范区,让具有落后思想的人更直观的感受“厕所革命”带来的好处,从而根本上转变思想。这些宣传方式是最普遍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意识到“厕所革命”带来的益处,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转变人们的意识问题,本文打算从学校入手,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从学校入手加强学生对厕所改革必要性的认识,再由学生将这种认识传输到家庭中,从而根本的转变村民对厕所改革的认识。
目 录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
(二)研究综述 1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3
一、农村“厕所革命”的理论解析 5
(一)基本概念 5
(二)理论分析 6
二、济宁市Y镇“厕所革命”推进的现状及问题 7
(一)现状分析 7
(二)问题阐述 8
(三)原因探究 10
三、促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的对策及建议 11
(一)增强基层政策施行主体的多元配合 11
(二)加强政策落实的过程介入 11
(三)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法规 11
(四)增强宣传力度 12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15
致谢 18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乡村振兴是习主席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战略,该战略的任务之一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建设生态宜居新农村,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民生活条件的根本改善。由于经济发展、地理位置、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不同,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发展十分不平衡,部分落后地区问题突出。近年来,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紧密结合,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建设美丽新农村而努力,而农村厕所改革是其重要政策之一。
2004年截至2013年底,中共中央共投入了82.7亿元进行农村厕所的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造;2014年,习主席同志在江苏调查时强调,农村厕所问题的良好解决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习主席同志在吉林省调研时,了解到该地部分居民还在使用传统旱厕,对此,习主席同志指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新农村的基础建设也要加快进展,要进行一场“厕所革命”,让农民用上干净卫生厕所;2017年,习主席同志就近年来“厕所革命”所取得的重大成效做出指示,“厕所革命”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从政策方面对农村厕所改革的重视程度,农村的厕所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它与农民的健康生活与生态文明息息相关,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
2.研究意义
厕所常常被视作衡量文明的标志之一,一方面,厕所硬件建设和如厕文化,不仅对应着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围绕现代化的厕所文化建设所做的努力,同样是地方公共治理是否现代文明的体现。习主席同志在调研中也多次问到农村的厕所问题,强调“厕所革命”对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而“厕所革命”在农村的推进却暴露出许多问题,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关的调查和分析,逐步进行解决。本文主要通过对Y镇的调查与分析,引申出问题解决的途径,使“厕所革命”这一政策取得彻底性胜利。
(二)研究综述
1.政策落实
在“厕所革命”推进过程中吴素芳、李建平(《“厕所革命”助力宁夏乡村振兴战略》)从政策施行方面研究“厕所革命”的推进对本文有借鉴意义,经过研究发现改厕问题涉及到环保,卫生,水务等多个部门,但各部门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只完成自己那部分,对接工作没做好,造成资源浪费,甚至环境再污染 。部分基础工作人员只抓经济建设,忽略厕所改造也是改厕工作难以进行的原因之一,因为农村的改厕工作主要靠基层人员传递。
2.制度制定
徐学东(《厕所革命,让农民过上更精致的生活》)提出的制定相关法规来促进农村的改厕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他提出对新建户宅提出户厕的要求,户厕方案不符合要求的不允许住宅施工,这项制度带有明显的强制性,会使村民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排斥厕所改造,对“厕所革命”的推进产生阻碍。但他提出的利用差别补贴机制调动村民积极性,即改“整村一次改造”为“分期改造”,并加大先期改造农户的补贴力度,让先改造的作为示范,带动未改造农户主动改造的方法对本文有借鉴意义。
3.“厕所革命”的缘起
周星、周超(《生活革命与中国民俗学的方向》)分析了中国农耕时期的“厕所文化”,排泄物再利用是农耕时期中国“厕所文化”的特点之一,那时的人们观念中认识不到旱厕带来的危害,认为厕所本来就应该是脏的,而在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过程中,列国来华人士和外媒对中国传统旱厕做出了尖锐的批评,由此,中国才开始意识到厕所问题,并开始一系列改革。本文可以借鉴周星、周超对“厕所文化”的研究,从而追溯到农村“厕所革命”思想问题的起源,提出更深层次的建议来改变村民的思想。
4.多样的宣传方式
许多专家在研究农村“厕所革命”推进时,意识到对农村改厕造成最大阻碍不是资金或水资源缺乏的问题,而是人们的意识问题,即受传统文化影响,一些落后地区认为农村改厕是不必要的。要让人们从思想上转变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为此李建平(《“厕所革命”助力宁夏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加大媒体多元化的宣传,多利用电视,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同时利用传统的宣传手段,如印制“厕所革命”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等,建设农村“厕所革命”示范区,让具有落后思想的人更直观的感受“厕所革命”带来的好处,从而根本上转变思想。这些宣传方式是最普遍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意识到“厕所革命”带来的益处,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转变人们的意识问题,本文打算从学校入手,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从学校入手加强学生对厕所改革必要性的认识,再由学生将这种认识传输到家庭中,从而根本的转变村民对厕所改革的认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xzzjy/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