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山湾湖滨缓冲带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本研究调查了宜兴周铁镇10条支浜表层底泥中的微生物含量,按照污染源类型,将10个采样点分为农村生活污染源(S1、S2、S3、S4)、畜禽养殖业污染源(S5、S6、S7)和种植业污染源(S8、S9、S10),并将底泥中微生物16S rDNA与重金属含量和基本物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畜禽养殖污染源底泥中微生物含量最高,种植业污染源底泥中微生物含量最低。底泥微生物16S rDNA的拷贝数与总磷总镍在0.05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与总汞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与总氮、总钾、铅、镉、铬、砷、铜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引言 1
1 材料与方法 2
1.1采样点概况 2
1.2 样品采集 3
1.3 材料 4
1.4 荧光定量PCR原理 4
1.5 方法 4
1.5.1 DNA提取方法 4
1.5.2 质粒标准品的制备 4
1.5.3 标准曲线建立 5
1.5.4 荧光定量PCR 5
1.5.5 底泥重金属测定方法 5
1.6 数据处理方法 5
2. 结果与分析 6
2.1 荧光定量PCR 6
2.2底泥微生物16S rDNA及几种常见重金属、总N、总P、有机质含量及pH 8
3 讨论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竺山湾湖滨缓冲带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引言
微生物对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是自然界的初级生产者和分解者。底泥微生物是指湖泊等水体的底泥(沉积物)中一切看不见或者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严格意义上包括细菌、古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湖泊底泥是一个微生物种类丰富、物质交换频繁、生物活性高的特殊环境。底泥微生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污染物质降解的主要动力,在湖泊生态系统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如碳循环(纤维素及有机物分解作用)、氮循环(硝化、反硝化作用)、腐殖质分解和合成作用,磷、硫等其他元素的价态转化等。
沉积物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