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栖霞地区铅锌银矿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通过对南京市栖霞区铅锌银矿矿区周边农田、道路、山体土壤中Pb、Zn、Cd、Cu含量的测定和研究发现,在农田中部、转运站附近和山体排风口附近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并表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达到重污染水平,尤其是Zn和Cd,单因子污染系数最高达到了225.09和313.55,Pb污染在部分地区较为严重,Cu污染不明显。另外,在所调查的10种矿区优势植物中,土荆芥、垂序商路、龙葵、狗牙根、艾蒿、泡桐表现出较高的重金属富集能力。因此,在Pb、Zn、Cd、Cu严重污染的地区,可考虑选择以上几种植物开展植物修复工作。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材料 2
1.2方法 3
1.2.1研究区调查3
1.2.2样品采集3
1.2.3样品预处理4
1.2.4样品微波消解4
1.2.5样品重金属含量测定:ICPAES4
1.2.6生态风险评价4
2结果与分析6
2.1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规律6
2.2.1农田土壤中Pb、Zn、Cd、Cu含量分布6
2.2.2道路土壤中Pb、Zn、Cd、Cu含量分布7
2.2.3山体土壤中Pb、Zn、Cd、Cu含量分布8
2.2矿区周边优势植物富集重金属能力分析9
2.2.1富集含量9
2.2.2富集系数10
2.2.3转运系数11
2.3生态风险评价结果12
3讨论13
致谢15
参考文献16
附录A 南京栖霞铅锌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含量17
南京市栖霞地区铅锌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调查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引言
引言
土壤是自然要素之一,以其肥力养育着陆地上的植物,通过植物又养育动物、微生物,也为人类提供着食物等生产资料,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土壤重金属污染[1]是指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