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滨海盐碱地技术及其机理

摘要:盐碱地改良是当今农业界面临的一大难题,改良和利用盐碱化土地是解决我国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等问题的重要措施。根据土壤不同的性质,通常主要通过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和组合措施等来进行盐土改良。本实验选用菌丝有机肥和酸性调节剂的组合对土壤进行盐分调节。施加改良剂之后的土壤分别测定其0-10cm,10-20cm,20-30cm土壤深度的电导率、pH值、含盐量以及K+、Ca2+、Na+、Mg2+四个元素含量,根据变化得出(1)C改良剂组合对土壤盐分改良效果最好,三个土壤深度平均含盐量降低了77.51%;(2)10-20cm深度对改良剂效果反应最明显;(3)施加改良剂能减缓Na+对植物的盐害,增加对K+, Ca2+的吸收,对Mg2+没有显著影响。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土样性质 2
1.2 实验设计 2
1.3 测定项目 2
1.3.1 土壤电导率2
1.3.2 土壤pH值3
1.3.3 土壤含盐量3
1.3.4土壤中K+,Ca2+,Na+,Mg2+元素含量3
2 结果与分析3
2.1 土壤电导率3
2.2 土壤pH值4
2.3 土壤含盐量4
2.4土壤中K+,Ca2+,Na+,Mg2+元素含量5
3 结论 7
致谢8
参考文献8
一种改良滨海盐碱地技术及其机理
环工121 何瑞喆
引言
引言
盐碱地是在干旱、蒸发强、地下水位高的条件下,土壤水体中特别是表层中积累过多的可溶性盐而形成的。在中国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分布于西北、华北以及东部沿海地区,总面积占全国可利用土地面积的4.88%,其中滨海盐碱地约1.3x106hm2[1]。中国现在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每年需要占用大量的耕地。在这种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下,改良和利用盐碱化土地是解决我国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等问题的重要措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现在人们主要通过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和组合措施等来进行盐土改良。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盐碱化程度和性质而采取不同的措施。物理改良方法就是采用一些物理方法,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来调控水盐运动,总而提高土壤入渗淋盐的效果[2]。水利改良方法事是现行的比较好的物理改良方法,通过建立埋深浅管道、水平间距密集的浅排式排盐系统,通过控制地下水位实现不断淋洗和排除土壤中盐分[3]。
化学改良方法是通过在盐碱土上施用石膏等化学改良剂,利用酸碱中和原理改良盐碱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阳离子替换能力从而降低土壤的盐分[4]。常用的改良剂包括石膏石灰等矿物、钢渣高炉渣等工业废弃物以及食物残渣等生活废弃物。使用化学改良方法时要注意该化学物质对盐碱土壤带来的其他负面影响,例如使用石膏改良土壤时需要注意土壤肥力的保持。与水利、物理等其它改良方法相比,化学改良的方法可操作性较强,并且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和材料配方灵活多样等等特点,因此应该会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所在。采用化学改良剂改良盐碱土在国内外都已有很多成功经验。上世纪40年代,苏联就利用制碱工业副产品氯化钙进行了盐渍土改良的研究。有学者研究发现施用石膏能防止土壤板结,降低钠离子浓度,并能防止土质退化和水土流失。英国土壤学家Frenkel等人利用石膏来改良盐渍土,结果表明石膏的施用方式对土壤可溶性盐的淋洗速度,交换性钠离子的淋出和土壤的导水性能都有直接的影响,且各处理所需要的水量从最大到最小依次为:用水淋洗、石膏表施、用饱和石膏液淋洗。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吉林省农科院就进行过施用石膏改良苏打盐碱地的研究,结果表明旱地施用石膏改良当年能取得明显的效果。研究表明,在盐碱地中随着石膏施用量的增加,碱化土中的CO32、CO3、CL、SO42离子减少,Ca2+和Mg2+含量增加。
生物改良方法主要包括开展植物耐盐生理和提高植物耐盐能力的研究、引种和驯化有经济价值的盐生植物和耐盐植物、培育抗盐新品种和转抗盐基因植物等。生物改良方法具有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该方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合理的培养和选择噬盐微生物及耐盐植物。将现有的方法以某种合理可行的方式两种或三种结合在一起以及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抗逆性的研究是现在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因此从可持续发展和自然资源可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生物改良方法是改良、开发和利用盐碱地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样性质
土样采集时间为2016年3月。在大学大丰实验基地进行采样。实验区距离黄海约4km,西邻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年降水量为1058mm,集中在68月,为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5]。
1.2 试验设计
盐碱土地的pH并不表现为很高,通常小于8.5。土壤中碳酸根、碳酸氢根、磷酸根等阴离子的存在导致土壤中渗透压降低,植物种子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分,导致无法出苗。我们通过三种方式改良土壤,主要是通过加入菌丝有机肥和酸性调节剂。
表 1不同处理下菌丝有机肥与酸性调节剂使用量
Table 1 Treatment of the experiments
处理编号
菌丝有机肥(g/4m2)
酸性调节剂(ml/4m2)
CK
0
0
A
3
3
B
0
3
C
7
3
*处理A和处理C选用菌丝有机肥中菌丝和有机肥配比不同
在未经改良的盐碱土地选三个小区域,每个区域按深度010cm,1020cm,2030cm取样,分别标记19号。未改良过的土壤采到大棚内置于三个小区内,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采样时都按010cm,1015cm,1520cm进行采样,小区内按Z字形重复三次。三个小区内每4m2土壤都在1520cm施加等量的、3ml的酸性调节剂和等量的、5ml的微量元素调节剂,菌丝有机肥的用量不同。酸性调节剂是将pH约为6的调节剂按1:300的比例兑水得到。第一个小区施加的菌丝有机肥是由2盆有机肥(约1.56g)和1盆菌丝(约1.36g)混合而成,标记为1018号;第二个小区不施加菌丝有机肥,标记1927号;第三个小区施加较多量的菌丝有机肥,由4盆有机肥(约3.1g)和3盆菌丝(约3.9g)混合而成,标记2836号。
施加时平整小区,将混合好的菌丝有机肥和酸性调节剂以及微量元素调节剂均匀撒在表面,翻土搅拌均匀。
1.3 测定项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hxyhj/40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