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附件)【字数:10925】

摘 要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日常的新闻活动中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和准则。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传播技术运用越来越广泛,新媒体的影响已经涉及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然而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却频频发生。因此,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针对新闻道德缺失的主要现象的角度出发探寻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
目 录
ABSTRACT 3
第一章 职业道德与新闻职业道德 5
第二章 新媒体环境下记者职业道德的突出问题 6
2.1片面追求时效性而忽视真实性 6
2.2 新闻内容极其低俗 6
2.3 新闻侵权 7
2.4 炒作之风盛行 8
2.5 “标题党”耸人听闻 8
2.6 有偿新闻和虚假新闻 8
第三章 新闻行业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10
3.1 新闻从业者本身素质不高 10
3.2 网络媒体把关不严 10
3.3 监督机制的缺失 10
3.4 市场经济的影响 11
3.5 新闻职业道德教育乏力 11
第四章 新媒体时代如何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 12
4.1 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 12
4.2完善新闻行业的监督机制 13
4.3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 14
4.4增强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 14
结束语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职业道德与新闻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员,在完成本职业工作的过程中从而逐渐形成的某种职业特点。它要求从业人员在其职业范围之内应当遵循该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行为规定还有习俗观念。同时它还是评价一个人的职业行为的品德高低的一个指标。职业道德对于其对应行业的从业人员有着其特殊的约束力。
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纪,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的非常迅速的发展,手机、电脑、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超越了传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纸媒成为了新时代的宠儿。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有着更多的优势。比如,形式更加丰富、运用更加便捷、信息渠道更加广泛。 这些新的媒介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新媒体的影响已经触碰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媒体及其从业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的总和,也是社会道德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体现。新闻从业者在其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关于新闻传播的一系列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作风等道德现象,正是新闻职业精神的一种外在表现。[1]
就是在这样一个新媒体时代,记者的职业道德缺迎来了巨大挑战。近年来,由于受到商业侵蚀、技术发展、网络普及等因素的影响,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层出不穷。现如今,如何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已经成为了现阶段新闻行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二章 新媒体环境下记者职业道德的突出问题
2.1片面追求时效性而忽视真实性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有着更好的时效性。在瞬息万变的新媒体时代,对于新闻的时效性有着更高要求。往往刚刚发生的事情,不超过半小时,网络上就会出相应的报道。这本是新媒体的优势,可这也成为了新闻道德缺失的重灾区。
各大媒体为了能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一味的追求如何满足广大群众的阅读欲望,专门报道一些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然而却忽略了新闻是否真实,是否违反了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
2015年5月上旬,一段 “女司机被暴打”的视屏瞬间传遍朋友圈,视频中一男司机将一女司机逼停后对其进行当街殴打,视频中男子多次踢打女司机脸部,最终导致女子右肩骨折、脑震荡。5月4日,人民网、新浪新闻、网易新闻等各大主流媒体都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女司机被打”瞬间成为了所有网民关注的焦点,而网民的舆论处于一边倒的形式,全是指责男司机打人的,“丧心病狂”、“变态”等黑压压的一片差评。
5月4日,事情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来了一次大反转,从男司机的行车记录仪中发现被打的女司机中途2次危险变道,中间2人还有互相争吵的举动。在新车记录仪视频曝光之后,网民的舆论也发生了大幅度的转变,从一边倒指责男司机打人开始变成指责女司机危险驾驶的,更有甚者表示男司机打的好的。
此次事件中,各大媒体在没有了解全部事实,而且再没有对当事人进行采访的情况下,就匆匆发布了新闻。过分的追求新闻的时效性,使得新媒体的工作人员在进行信息编辑的时候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发布新闻,从而忽略信息的核实和查证,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失误。这种情况并不个例,在这个追求速度的快时代,最求时效忽略真实的新闻已经成了新媒体的一种现状。
2.2 新闻内容极其低俗
现在,许多的网络新闻为了迎合网民的阅读需求,特意的去迎合那些低俗的部分,宣传一些迷信文化、拜金文化等触及到了社会道德底线的一些观念。这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无论是传统媒体抑或是新媒体,都应该将宣传积极观念当成自己的责任。
2012年5月份,出现过一则这样的报道,河南永城市的一个公职人员,利用权力之便多次强奸未成年少女。这件事被一些网络媒体发现之后,他们本能的发现这件事大有文章可作,各个网站争先恐后的对这件事进行了报道,然而这个传播的过程中,他们往里面加了许多“佐料”,甚至所谓的“采阴补阳”来提高自己的官运的说法都出现了。这样事件明显不是个例,许多的网站大量刊登一些低俗的新闻或者图片来吸引网民的关注,其中不乏一些国家级的新闻网站。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wenmi/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