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二氯乙酸三氯乙酸的方法的确认(附件)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二氯乙酸、三氯乙酸的方法进行确认。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消毒副产物指标》GB/T 5750.10-2006中2种卤乙酸的液液萃取衍生气相色谱法,通过萃取、衍生,电子捕获器测定,以相对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绘制工作曲线、测定精密度和准确度、定量检测限验证、测定回收率以及盲样验证。实验结果在质量浓度2.5μg/L-100μg/L范围内,二氯乙酸、三氯乙酸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大于0.9900,定量检测限分别为二氯乙酸5μg/L、三氯乙酸2.5μg/L,相对标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有机磷的方法的确认(附件)

本研究的目的是针对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有机磷的方法进行确认。方法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水中的微量有机磷通过萃取、浓缩后,经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在质量浓度0.5mg/L-1.5mg/L范围内,有机磷各组分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大于0.9900,水样检出限范围为0.00075mg/L-0.0022mg/L。相对标准偏差为2.8%-8.2%,相对误差为-4.67%-18%,回收率为80%-120%。意义本研究方法在相关性、检测限、精密度和准确度以及加标回收率各方面均取得良好结果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百菌清的方法的确认(附件)

本次研究目的是对居民生活用水中百菌清测定方法的进一步确认。选用气相色谱仪,根据保留时间定性和外标法定量,分别进行标准曲线的配制、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测定、检测限的验证、回收率的测定和盲样验证。结果表明,在线性范围20~200 μg/L,百菌清相关系数为0.9997。百菌清项目的定量检测限为20 μg/L。低浓度为30 μg/L时,百菌清相对标准偏差为3.99%,相对误差范围为4.03%~15.5%。高浓度为180 μg/L时,百菌清相对标准偏差为2.7%,相对误差范围为1.16%~7.85%。当浓度为40 μ

气调包装和涂膜复合保鲜技术对双孢菇品质的影响(附件)

本试验以双孢菇为试验材料,通过把涂膜和不用种类的气体脱除剂相结合之后并采用PE薄膜包装来达到延长保质期的效果。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获得气体脱除剂添加量的最优组合,最后对涂膜和最优的气体脱除剂结合保鲜双孢菇进行机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将双孢菇经0.3%浓度液涂膜处理后,最佳气体脱除剂的添加剂量为2.88 g 脱氧剂、1.6 g 乙烯脱除剂、1.2 g CO2 脱除剂(每盒双孢菇约150±20g)。采用PE薄膜(厚度0.05 mm)对其进行包装,放置在(4±1 )℃ 下贮藏12 d,每隔3 d通过测定白度、硬

气调包装对双孢菇保鲜效果的研究(附件)

本课题以新鲜的双孢蘑菇为研究对象,通过加入一定量的1-MCP(1-甲基环丙烯)蒸与不同保鲜膜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的自发气调复合处理来延长双孢菇的保鲜时间。通过硬度、白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PPO(多酚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等指标的检测来判断双孢菇的保鲜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经过1-MCP熏蒸与PE保鲜膜自发气调的复合处理能够使双孢菇保持较高的硬度与白度,抑制PPO,POD活性和呼吸作用与细胞膜透性的增长,减缓可溶性糖,可溶性蛋

水产品中嘌呤类物质的分布规律研究(附件)

摘 要本实验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高氯酸水解提取条件10%高氯酸100 ℃水解1 h,最佳色谱条件磷酸二氢钾缓冲液(7.0×10-3 mol/L、pH=4.0)、检测波长为254 nm,对水产品样品提取液中的各种嘌呤碱基进行分离检测。结果表明水产品中,虾类中嘌呤总含量最多,约为 1700-1800 mg/kg;其次为螺类和鱼类,海带中嘌呤总含量最低。水产品中鸟嘌呤、黄嘌呤、次黄嘌呤、腺嘌呤分布规律为鱼类中次黄嘌呤含量最高;虾类中腺嘌呤和次黄嘌呤含量均较高;贝类中腺嘌呤、鸟嘌呤和次黄嘌呤含量相当;海带中四种嘌呤均

油菜素内酯对番茄采后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及机理研究(附件)

为了解油菜素内酯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止效果及机理,通过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比较研究油菜素内酯对番茄品质的影响。使番茄灰霉病的发病率降低了42%;使番茄的病斑直径减少了2.2cm;使番茄的硬度提高4.6;使番茄的TSS含量降低了0.9%;使番茄维生素C的含量提高了42%;油菜素内酯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可溶性蛋白无较大偏差;油菜素内酯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使可滴定酸含量下降29%;使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16.6%;使可溶性糖含量减少12.3%;使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下降30%;使多酚氧化酶的活

浸渍处理对松针酒理化性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附件)

2018 年 5 月2018 年 5 月为探究浸渍处理对松针酒理化性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由预实验可知热浸渍处理与其他浸渍处理工艺相比,效果最佳,因此选择发酵前用不同时间的热浸渍处理酿造松针酒,并且测定其在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与抗氧化指标。实验结果表示,热浸渍处理工艺可以降低松针酒的酸度,对pH和酒精度没有显著影响。热浸渍处理工艺能够促进松针叶中酚类物质的充分浸出,从而提高松针酒中的总酚含量,提高松针酒的抗氧化活性,对松针酒品质有极大提高。同时结果显示,经过热浸渍处理工艺酿造的

热处理对双孢菇保鲜效果的影响(附件)

本文以双孢菇为试材,研究热处理对双孢菇保鲜效果的影响。通过对双孢菇进行机理实验,进行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对双孢菇热处理,再对双孢菇进行表面性状的分析,优化实验得出双孢菇的最佳热处理条件为80℃-5s,以80℃-5s对双孢菇进行采后热处理,将处理后的双孢菇置于4 ℃下保藏,并进行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热处理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变化都不同,在整个在贮藏期间,热处理降低了双孢菇的失重率,延缓了可溶性糖下降速度,双孢菇较高的硬度和白度都能较高的保持,抑制了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有效降低了双孢菇的呼吸强度

牛蒡甘草复合泡腾饮料的研制(附件)

牛蒡甘草复合泡腾饮料是以牛蒡和甘草为原料,将玉米淀粉、滑石粉、甘露醇、碳酸氢钠、柠檬酸分别粉碎后,与牛蒡和甘草提取物混合均匀,加入适量乙醇,搅拌制软材后压片即得。本实验以牛蒡和甘草为原料,研究牛蒡甘草复合泡腾饮料的加工工艺,并对影响牛蒡甘草复合泡腾饮料感官品质的因素(提取物用量、泡腾崩解剂配比、粘合剂用量、润滑剂种类及用量)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牛蒡甘草复合泡腾饮料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牛蒡甘草复合泡腾饮料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分别作为酸源和碱源,甘露醇作为填充剂,玉米淀粉为粘

甘蔗酒的研制及质量控制2(附件)

本毕业设计论文主要以甘蔗原汁作为实验原料,系统地研究发酵前甘蔗汁的预处理条件和发酵工艺条件。主要的研究过程如下首先测定了甘蔗汁的物理化学指标,如透光率,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酸等等,设计单因素实验对果胶酶的酶解条件挑选出最佳因素点,然后制定正交试验进行优化,试验过程中是通过甘蔗汁透光率的高低判断酶解效果,得出酶解最佳工艺是酶添加量为0.25%,酶解pH4.0,45℃酶解4小时。酶解后,甘蔗汁透光率由38%提高到81%,澄清度得到显著提高。选用专用酿酒酵母,通过单因素得出主要影响因子后设计正交试验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