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亿粒年益脑复健胶囊车间设计
摘 要 本设计通过对益脑复健胶囊产品的工艺分析,合理计算理论数据,同时规划好整体布局,做好本次设计,设计从工艺、设备、车间布置、车间平面布置等多方面考虑,设计出符合GMP规范、先进、高效、节能的制剂车间。通过对益脑复健胶囊生产工艺流程的分析,选择技术先进的设备,淘汰能效低的设备,选择最佳的工艺流程,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选择最佳的车间布置保证符合GMP规范,减少能耗的损失,从而保障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结合产量选择出最适合的生产安排,合理的安排可使得车间稳定生产;在车间设计中对其非工艺部分进行设计,从而可为车间提供不间断的动力,推动车间高效的生产,组成一个完整的制剂车间。
目 录
1 设计项目概述 1
1.1 项目概述 1
1.1.1项目研究背景 1
1.1.2设计项目的主要内容 1
1.1.3设计项目的规模 1
1.2 设计目的意义 1
1.3 设计特色及最终预期成果 2
2 工艺概述 3
2.1 产品简介 3
2.2 产品工艺设计 3
2.2.1 工艺制法 3
2.2.2 工艺分析 4
2.2.3工艺流程图 4
2.3 批生产量及生产制度 6
2.3.1生产批量 6
2.3.2生产制度 6
3 物料衡算 7
3.1 概述 7
3.2 产品物料衡算 7
3.2.1处方计算 7
3.2.2单批物料衡算 7
3.2.3生产核算 10
4 设备选型 11
4.1 简述 11
4.2 设备选型 11
4.3设备一览表 17
5 车间设计 21
5.1 简述 21
5.2 布置原则 21
5.3 车间组成说明 21
5.3.1 车间层数 22
5.3.2 车间防火等级及洁净区设计 22
5.3.3 车间平面布置 22
5.3.4 车间功能间组成 23
5.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 仓库设计 23
5.4人员、物流规划 23
5.5车间平面布置图 24
6 生产安排设计 25
6.1 概述 25
6.2 工时及人员安排 25
6.2.1 工序操作时长安排 25
6.2.2 工序操作时间安排 25
6.2.3 工序清场时间及安排 26
6.2.4 生产人员安排 27
7 非工艺设计 29
7.1 空调系统设计 29
7.2 纯化水系统设计 29
7.3 供水及排水系统设计 30
7.4供电系统设计 31
7.5采暖通风设计 31
7.6消防设计 32
8 结论 33
参考文献 35
致谢 37
附录 38
1 设计项目概述
1.1 项目概述
1.1.1项目研究背景
益脑复健胶囊是由赤芍、葛根、地龙、豨莶草、川芎、红花、血竭、三七共八味中药组成。本产品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用于急性、缺血性中风及风痰瘀血、痹阻经络所致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蹇语涩等症[1]。
缺血性中风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和脑栓塞,属中医的中风范畴[2]。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方法,近10余年中医学不断深入,中医药复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机制得到进一步阐明,临床疗效也不断提高[3]。而其中益脑复健胶囊对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有明显的疗效,由此可见对益脑复健胶囊车间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
1.1.2设计项目的主要内容
本设计通过对益脑复健胶囊的制剂工艺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物料及设备设计,通过结合其他各部分设计内容,综合考虑,得到一个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综合制剂车间。开拓创新的思维将所有设计链接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型的固体制剂车间,本设计着重从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设计、车间设备布置设计、车间平面布置设计入手,设计出符合GMP规范、先进、高效、节能的制剂车间。
1.1.3设计项目的规模
设计年产2亿粒益脑复健胶囊制剂车间。
1.2 设计目的意义
车间设计是医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设计项目,医药产品的生产是通过一个功能齐全,布置合理的车间才能最终走入市场,本次设计指在发展制药车间的设计方式,发扬创新精神,设计出全新的制药车间。本次的设计意义在于其通过对益脑复健胶囊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对设备进行合理选择,提高车间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为企业做到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企业利润。GMP标准车间设计,是顺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4]。
1.3 设计特色及最终预期成果
本设计主要以精简细致,条理清晰为主要设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的主要设计内容有:工艺流程设计、生产制度的安排、物料衡算、主要工艺设备的选型、车间布置、生产安排及相关非工艺的设计[5]。
本设计的特色:(1)以产品工艺为核心,首先进行工艺分析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可突出各设计部分的合理有效性。(2)在设备选型上选择符合该工序的产品达到高效快速的目的,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3)车间设计上采用多层厂房将提取间放至顶层可使药液通过重力作用进入到二层浓缩工序,同时设计浓缩间下方对应洁净区混合间可使浓缩液垂直进入混合工序,既节省物料搬动过程中的损失,又能保证物料直接进入洁净区不受污染,达到节流增效的目的。(4)车间整体布置中将各工序所需原辅料靠近该工序,可大大减少货物搬动带来的损失,同时功能俱全更加符合新型车间设计的目的。
目 录
1 设计项目概述 1
1.1 项目概述 1
1.1.1项目研究背景 1
1.1.2设计项目的主要内容 1
1.1.3设计项目的规模 1
1.2 设计目的意义 1
1.3 设计特色及最终预期成果 2
2 工艺概述 3
2.1 产品简介 3
2.2 产品工艺设计 3
2.2.1 工艺制法 3
2.2.2 工艺分析 4
2.2.3工艺流程图 4
2.3 批生产量及生产制度 6
2.3.1生产批量 6
2.3.2生产制度 6
3 物料衡算 7
3.1 概述 7
3.2 产品物料衡算 7
3.2.1处方计算 7
3.2.2单批物料衡算 7
3.2.3生产核算 10
4 设备选型 11
4.1 简述 11
4.2 设备选型 11
4.3设备一览表 17
5 车间设计 21
5.1 简述 21
5.2 布置原则 21
5.3 车间组成说明 21
5.3.1 车间层数 22
5.3.2 车间防火等级及洁净区设计 22
5.3.3 车间平面布置 22
5.3.4 车间功能间组成 23
5.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 仓库设计 23
5.4人员、物流规划 23
5.5车间平面布置图 24
6 生产安排设计 25
6.1 概述 25
6.2 工时及人员安排 25
6.2.1 工序操作时长安排 25
6.2.2 工序操作时间安排 25
6.2.3 工序清场时间及安排 26
6.2.4 生产人员安排 27
7 非工艺设计 29
7.1 空调系统设计 29
7.2 纯化水系统设计 29
7.3 供水及排水系统设计 30
7.4供电系统设计 31
7.5采暖通风设计 31
7.6消防设计 32
8 结论 33
参考文献 35
致谢 37
附录 38
1 设计项目概述
1.1 项目概述
1.1.1项目研究背景
益脑复健胶囊是由赤芍、葛根、地龙、豨莶草、川芎、红花、血竭、三七共八味中药组成。本产品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用于急性、缺血性中风及风痰瘀血、痹阻经络所致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蹇语涩等症[1]。
缺血性中风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和脑栓塞,属中医的中风范畴[2]。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方法,近10余年中医学不断深入,中医药复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机制得到进一步阐明,临床疗效也不断提高[3]。而其中益脑复健胶囊对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有明显的疗效,由此可见对益脑复健胶囊车间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
1.1.2设计项目的主要内容
本设计通过对益脑复健胶囊的制剂工艺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物料及设备设计,通过结合其他各部分设计内容,综合考虑,得到一个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综合制剂车间。开拓创新的思维将所有设计链接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型的固体制剂车间,本设计着重从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设计、车间设备布置设计、车间平面布置设计入手,设计出符合GMP规范、先进、高效、节能的制剂车间。
1.1.3设计项目的规模
设计年产2亿粒益脑复健胶囊制剂车间。
1.2 设计目的意义
车间设计是医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设计项目,医药产品的生产是通过一个功能齐全,布置合理的车间才能最终走入市场,本次设计指在发展制药车间的设计方式,发扬创新精神,设计出全新的制药车间。本次的设计意义在于其通过对益脑复健胶囊的生产工艺进行优化,对设备进行合理选择,提高车间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为企业做到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企业利润。GMP标准车间设计,是顺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4]。
1.3 设计特色及最终预期成果
本设计主要以精简细致,条理清晰为主要设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的主要设计内容有:工艺流程设计、生产制度的安排、物料衡算、主要工艺设备的选型、车间布置、生产安排及相关非工艺的设计[5]。
本设计的特色:(1)以产品工艺为核心,首先进行工艺分析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可突出各设计部分的合理有效性。(2)在设备选型上选择符合该工序的产品达到高效快速的目的,有利于缩短生产周期。(3)车间设计上采用多层厂房将提取间放至顶层可使药液通过重力作用进入到二层浓缩工序,同时设计浓缩间下方对应洁净区混合间可使浓缩液垂直进入混合工序,既节省物料搬动过程中的损失,又能保证物料直接进入洁净区不受污染,达到节流增效的目的。(4)车间整体布置中将各工序所需原辅料靠近该工序,可大大减少货物搬动带来的损失,同时功能俱全更加符合新型车间设计的目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