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m3d印染废水处理工艺设计(附件)
基于目前印染废水对环境污染大、处理困难的现状,本设计针对印染废水色度大、碱性强、可生化性差的特点,从经济、处理能力和运行稳定性等角度对几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式,如氧化沟、传统活性污泥法等进行了对比,并选定先水解酸化后生物接触氧化的方法处理拟定的4500m3/d 印染废水。结合现行环境标准和法规进行工艺流程的设计、主要构筑物的参数和高程的计算,在使出水达到国家Ⅰ级排放标准的基础上优化构筑物的整体布局和设备选型,控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1 概述 2
1.1 印染废水概况 2
1.2 印染废水处理现状 2
1.3 设计依据 4
1.3.1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及地方性法规 4
1.3.2设计标准: 4
1.4 设计原则 4
1.5 设计概况 4
2 设计任务 5
2.1 设计进水水质参数 5
2.2 有关排放标准限值 5
2.3 设计规模及范围 6
3 处理工艺及工艺比选 6
3.1 传统活性污泥法 6
3.2 氧化沟工艺 7
3.3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8
4 设计处理方案 9
4.1 工艺流程 9
4.2 主要处理构筑物简述 10
4.2.1 调节池 10
4.2.2 水解酸化池 10
4.2.3 接触氧化池 10
4.2.4 污泥浓缩池 12
4.3 工艺设计计算 12
4.3.1 格栅 12
4.3.2 调节池 14
4.3.3 初沉池 14
4.3.4 水解酸化池 16
4.3.5 接触氧化池 16
4.3.6 二沉池 17
4.3.7 污泥浓缩池 18
5 高程的计算 20
5.1 高程计算要求 20
5.2 水面标高的确定 21
6 污水处理站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总体布置 23
6.1 污水处理站的平面布置 23
6.2 主要构筑物、设备及仪表汇总表 23
7 节能与环保设计 25
7.1 环境保护 25
7.1.1 施工期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 25
7.1.2 废水处理站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25
主要参考文献: 25
4500m3/d印染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引言
1 概述
1.1 印染废水概况
随着我国印染行业的发展,印染废水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印染废水主要来源于预处理阶段、染色工序、印花工序和整理工序,具有水量大、浓度高、有机物含量高、碱性强、水质波动大等特点,并且污染物种类数量复杂多样,有毒和难降解成分越来越多,被视为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1,2]。
印染废水的水质特点概括如下:
1、色度大、有机物含量高。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的人工合成或天然有机物染料,在印花和染色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纤维织物采用不同的染料,而不同的染料的上染率不同,不同存留形态的染料大量残留在浆料废水中,致使废水中染料的色度大 [3]。
2、水质变化范围大。印染废水的成分与印染企业中织物品种、数量、工艺、染料类型息息相关,水质变化大。在所排放的印染废水中,COD高时可达 2060mg/L ~3000mg/L,并且 BOD 与 COD 之比小于 0.2,其可生化性很差。
3、pH 值高,变化大。棉、涤纶等在退浆、煮炼、丝光等工段都需要碱,总废水一般都有较强的碱性。由于纤维织物和工艺的不同,为了能更好的染色,在染色和印花过程需要在不同 pH 值下进行。因此,不同纤维织物在印染加工中排放废水的 pH 不同,致使废水中 pH 变化大。
4、水温水量变化大。印染加工多在高温下进行,因此排放的废水温度都比较高。染色温度和用水量的不同,使得排放的废水温度和排放量变化比较大。
5、印染废水组分复杂。印染废水包含了各个工序所排放的废物,成分比较复杂。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染料工业的发展,新型染料、新型助剂、整理剂等被大规模使用,难降解成分越来越多,可生化性越来越差,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大[4]。
1.2 印染废水处理现状
目前,一套典型的印染废水处理流程可归纳为一下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处理设备有格栅、调节池等,以去除较大的纤维和颗粒物及其他易沉杂质,作为整个处理系统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典型工艺是物化法生物法,去除印染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三级处理,即高级处理,以物化法为主要处理方式,主要处理对象是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微生物及其他溶解物质。通常三级处理不是为了排放,而是为了直接回用 [3]。
混凝沉淀法常用于印染废水二级处理,是在废水中加入絮凝剂,将染料分子和其他杂质进行吸附、絮凝、沉降,并以污泥形式排出,使废水得到净化。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可以较好地除去废水中大部分悬浮态染料、分散染料、氧化后的还原染料、硫化染料、偶合后的冰染料及水溶性染料中的分子量较大的直接染料。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具有用量少、絮凝速度快、受pH及温度影响小、污泥量少且易处理等优点,对节约用水、强化水质处理和提高水的回用率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水溶性染料等废水具有很好的脱色性能。但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不能单独使用处理印染废水,不仅效果差,而且易产生有毒物质,对进一步生化处理印染废水造成困难[5]。目前,混凝沉淀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新型混凝剂的开发。
吸附法用于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是利用活性炭、天然矿物等吸附剂与废水混合,或让废水通过由吸附剂组成的滤床,使染料分子吸附在其表面或被过滤除去。虽然吸附法去除色度效果明显,但常用吸附剂(如活性炭)吸附容量有限,再生困难,运行费用高。因此,目前吸附法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活性炭的改性、再生及廉价吸附剂的开发[6]。
膜分离用于三级处理,通过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分离、浓缩、回收,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主要有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膜分离法具有节能、无相变、操作简便、设备少等优点,并且材料能回收再利用,已被证实在印染废水处理方面是切实可行的。但目前各种膜的性能尚不稳定,膜孔易堵塞,膜系统成本高,使用寿命短。因此,如何选取合适的膜、提高膜的性能、控制膜污染并降低成本,是膜分离法广泛推行的关键[6]。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1 概述 2
1.1 印染废水概况 2
1.2 印染废水处理现状 2
1.3 设计依据 4
1.3.1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及地方性法规 4
1.3.2设计标准: 4
1.4 设计原则 4
1.5 设计概况 4
2 设计任务 5
2.1 设计进水水质参数 5
2.2 有关排放标准限值 5
2.3 设计规模及范围 6
3 处理工艺及工艺比选 6
3.1 传统活性污泥法 6
3.2 氧化沟工艺 7
3.3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8
4 设计处理方案 9
4.1 工艺流程 9
4.2 主要处理构筑物简述 10
4.2.1 调节池 10
4.2.2 水解酸化池 10
4.2.3 接触氧化池 10
4.2.4 污泥浓缩池 12
4.3 工艺设计计算 12
4.3.1 格栅 12
4.3.2 调节池 14
4.3.3 初沉池 14
4.3.4 水解酸化池 16
4.3.5 接触氧化池 16
4.3.6 二沉池 17
4.3.7 污泥浓缩池 18
5 高程的计算 20
5.1 高程计算要求 20
5.2 水面标高的确定 21
6 污水处理站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总体布置 23
6.1 污水处理站的平面布置 23
6.2 主要构筑物、设备及仪表汇总表 23
7 节能与环保设计 25
7.1 环境保护 25
7.1.1 施工期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 25
7.1.2 废水处理站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25
主要参考文献: 25
4500m3/d印染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引言
1 概述
1.1 印染废水概况
随着我国印染行业的发展,印染废水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印染废水主要来源于预处理阶段、染色工序、印花工序和整理工序,具有水量大、浓度高、有机物含量高、碱性强、水质波动大等特点,并且污染物种类数量复杂多样,有毒和难降解成分越来越多,被视为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1,2]。
印染废水的水质特点概括如下:
1、色度大、有机物含量高。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的人工合成或天然有机物染料,在印花和染色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纤维织物采用不同的染料,而不同的染料的上染率不同,不同存留形态的染料大量残留在浆料废水中,致使废水中染料的色度大 [3]。
2、水质变化范围大。印染废水的成分与印染企业中织物品种、数量、工艺、染料类型息息相关,水质变化大。在所排放的印染废水中,COD高时可达 2060mg/L ~3000mg/L,并且 BOD 与 COD 之比小于 0.2,其可生化性很差。
3、pH 值高,变化大。棉、涤纶等在退浆、煮炼、丝光等工段都需要碱,总废水一般都有较强的碱性。由于纤维织物和工艺的不同,为了能更好的染色,在染色和印花过程需要在不同 pH 值下进行。因此,不同纤维织物在印染加工中排放废水的 pH 不同,致使废水中 pH 变化大。
4、水温水量变化大。印染加工多在高温下进行,因此排放的废水温度都比较高。染色温度和用水量的不同,使得排放的废水温度和排放量变化比较大。
5、印染废水组分复杂。印染废水包含了各个工序所排放的废物,成分比较复杂。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染料工业的发展,新型染料、新型助剂、整理剂等被大规模使用,难降解成分越来越多,可生化性越来越差,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越来越大[4]。
1.2 印染废水处理现状
目前,一套典型的印染废水处理流程可归纳为一下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处理设备有格栅、调节池等,以去除较大的纤维和颗粒物及其他易沉杂质,作为整个处理系统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典型工艺是物化法生物法,去除印染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三级处理,即高级处理,以物化法为主要处理方式,主要处理对象是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微生物及其他溶解物质。通常三级处理不是为了排放,而是为了直接回用 [3]。
混凝沉淀法常用于印染废水二级处理,是在废水中加入絮凝剂,将染料分子和其他杂质进行吸附、絮凝、沉降,并以污泥形式排出,使废水得到净化。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可以较好地除去废水中大部分悬浮态染料、分散染料、氧化后的还原染料、硫化染料、偶合后的冰染料及水溶性染料中的分子量较大的直接染料。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具有用量少、絮凝速度快、受pH及温度影响小、污泥量少且易处理等优点,对节约用水、强化水质处理和提高水的回用率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水溶性染料等废水具有很好的脱色性能。但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不能单独使用处理印染废水,不仅效果差,而且易产生有毒物质,对进一步生化处理印染废水造成困难[5]。目前,混凝沉淀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新型混凝剂的开发。
吸附法用于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是利用活性炭、天然矿物等吸附剂与废水混合,或让废水通过由吸附剂组成的滤床,使染料分子吸附在其表面或被过滤除去。虽然吸附法去除色度效果明显,但常用吸附剂(如活性炭)吸附容量有限,再生困难,运行费用高。因此,目前吸附法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活性炭的改性、再生及廉价吸附剂的开发[6]。
膜分离用于三级处理,通过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分离、浓缩、回收,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主要有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膜分离法具有节能、无相变、操作简便、设备少等优点,并且材料能回收再利用,已被证实在印染废水处理方面是切实可行的。但目前各种膜的性能尚不稳定,膜孔易堵塞,膜系统成本高,使用寿命短。因此,如何选取合适的膜、提高膜的性能、控制膜污染并降低成本,是膜分离法广泛推行的关键[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hxyhj/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