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施用氨基酸有机肥提高设施蔬菜蔬菜产量的研究
摘要:氨基酸有机肥是一种新型的有机肥,与普通有机肥相比,增加了氨基酸活性养分,对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田间连续施用氨基酸有机肥对番茄促生、拮抗效果研究,能够为有效改善施肥模式,增加设施番茄产量,提高生物防治提供新的前景。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连续两季施用化肥、有机肥及氨基酸有机肥对设施番茄产量、番茄促生和拮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二季施用氨基酸有机肥能够有效促进番茄生长,改良土壤颗粒的物理结构,提升了土壤肥力,也间接增加了番茄的产量。连续施用氨基酸有机肥大大降低了番茄发病率,降低了土壤病原菌的数量。综上,施用氨基酸有机肥对增加番茄产量和促生及降低番茄发病率和土壤病原菌数量有显著作用。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供试材料 2
1.2肥料研制2
1.3田间地点及土样性质2
1.4田间试验设计:共两季3
1.5番茄生物量及产量的测定 3
1.6番茄发病率的测定 3
1.7土壤样品的采集3
1.8 病原菌数量的测定 5
1.9数据分析 6
2.结果与分析7
2.1第一季生物量 2
2.2第一季产量2
2.3第一季发病率3
2.4第一季土体病原菌数量 3
2.5第一季根际病原菌数量 3
讨论6
致谢7
参考文献7
连续施用氨基酸有机肥提高设施蔬菜产量研究
引言
前言:
番茄原产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安第斯山脉的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智利等国的高原或谷地[1],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在各国的蔬菜栽培中均占有很大比例。我国番茄集约化连作种植很普遍,由连作引起的土传病害导致番茄产量下降已成为限制我国经济作物生产的一个主要因子。如何提高设施番茄的产量,增加番茄拮抗能力变得尤为迫切。另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对蔬菜水果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营养品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商品性状和感官风味[2]。
氨基酸水解液是含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可为植物提供可吸收的分子态有机氮源[3]。将废弃猪肉酸解生产农用氨基酸,其不仅给废弃猪肉的合理无害化处理提供了新思路,还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量研究表明,施用氨基酸肥料可以增强植株抵抗低温弱光、高温强光、盐渍、干旱等环境胁迫的能力,并且显著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48]提高植物生防能力。因而氨基酸肥料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9]。
氨基酸肥料统指能够提供各种氨基酸类营养物质的物料,通常由富含蛋白质的动、动植物下脚料如皮革、毛发、蹄甲和豆饼等有机物,通过酸解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经适当的处理后螯合适量的植物营养元素配制而成,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肥料。近年来,氨基酸肥料已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与其他氮肥相比,氨基酸肥料能快速的为植物提供所需的氨基酸及其它营养物质,植物吸收的氨基酸成分可以不经转化直接参与植物体内的蛋白质合成,从而减少了植物自身的能量消耗[10]。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为番茄。
1.2、肥料研制
供试的氨基酸有机肥由本实验室研制:腐熟鸡粪普通有机肥购自南通惠农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氨基酸有机肥(AOF)由腐熟鸡粪添加20%氨基酸液组成,其中水溶性氨基酸(AA)由江阴市联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本实验设置四个施肥处理,分别为:施用化肥处理(CF),施用腐熟鸡粪普通有机肥处理(OF),施用氨基酸有机肥处理(AOF)及不施肥对照(CK).
1.3、田间地点及土样性质
本次试验2015年7月到2016年4月在江苏省南京市蔬菜研究所温室大盆内进行,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横溪镇南京现代园艺科技示范园,试验设置4施肥处理,每个处理3个小区,共计12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10m2。各处理等养分设置,所有肥料一次性基施,不足的养分使用尿素、过磷酸钙和硫酸钾补齐。
供试土壤为黄壤土,pH:7.20,有机质:30.65g kg1,总氮:1.27g kg1,有效磷:3.58g kg1,速效磷:66.5mg kg1,速效钾:119mg kg1。
1.4、田间试验设计:共两季
1.4.1施肥及栽培番茄幼苗
本试验点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溪镇南京现代园艺科技示范园(江苏省南京市蔬菜研究所),试验设置4施肥处理,每个处理3个小区,共计12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10m2。各处理等养分设置,所有肥料一次性基施,不足的养分使用尿素、过磷酸钙和硫酸钾补齐。
1.4.2大田管理
江苏省南京市蔬菜研究所专门的工作人员按科学化常规管理。
1.5、番茄生物量及产量的测定
1.5.1 番茄植株生物量测定
番茄定殖20天后进行每个处理的番茄测定其株高和茎粗及其他生物量,使用直尺测量株高,游标卡尺测量茎粗,每个处理随机测量5株。移栽60天后按小区对番茄观察,记录生长情况。
1.5.2 番茄产量测定
番茄成熟结果开始每2天进行一次采样,一直到番茄生命周期采收完为止,并同时记录每个处理的总产量及单果重。
1.6、番茄发病率的测定
观察各处理番茄的生长情况等枯萎病发病率稳定时,根据发病植株数与总株数的比例计算发病率(%)。
1.7、土壤样品的采集
在最后一次采摘番茄后,4个处理进行土样样品采集,分别取土体土跟根际土分放到自封袋于冰盒中带回实验室,将土样存于80℃冰箱中,进行下一步土样分析。
1.8、病原菌数量的测定
土壤总细菌及真菌、病原菌的数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进行测定。将含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全长16SrDNA、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全长18S rDNA和病原菌相应片段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转化,提取质粒,Sanger验证后,进行梯度稀释做成标准曲线。采用ABI 7500 荧光定量PCR仪,按照标准程序测定标准曲线及测定土壤样品微生物的总数量。
1.9、数据分析
本次试验所测定的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使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SD)检验进行多重比较(P<0.05)。最终达到试验数据的准确和可靠及科学的要求。
结果与分析
2.1通过不同施肥处理番茄生物量的测定结果
2.1.1通过不同施肥处理第一季番茄20天后株高、茎粗的比较结果如下图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供试材料 2
1.2肥料研制2
1.3田间地点及土样性质2
1.4田间试验设计:共两季3
1.5番茄生物量及产量的测定 3
1.6番茄发病率的测定 3
1.7土壤样品的采集3
1.8 病原菌数量的测定 5
1.9数据分析 6
2.结果与分析7
2.1第一季生物量 2
2.2第一季产量2
2.3第一季发病率3
2.4第一季土体病原菌数量 3
2.5第一季根际病原菌数量 3
讨论6
致谢7
参考文献7
连续施用氨基酸有机肥提高设施蔬菜产量研究
引言
前言:
番茄原产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安第斯山脉的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智利等国的高原或谷地[1],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在各国的蔬菜栽培中均占有很大比例。我国番茄集约化连作种植很普遍,由连作引起的土传病害导致番茄产量下降已成为限制我国经济作物生产的一个主要因子。如何提高设施番茄的产量,增加番茄拮抗能力变得尤为迫切。另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对蔬菜水果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营养品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商品性状和感官风味[2]。
氨基酸水解液是含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可为植物提供可吸收的分子态有机氮源[3]。将废弃猪肉酸解生产农用氨基酸,其不仅给废弃猪肉的合理无害化处理提供了新思路,还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量研究表明,施用氨基酸肥料可以增强植株抵抗低温弱光、高温强光、盐渍、干旱等环境胁迫的能力,并且显著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48]提高植物生防能力。因而氨基酸肥料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9]。
氨基酸肥料统指能够提供各种氨基酸类营养物质的物料,通常由富含蛋白质的动、动植物下脚料如皮革、毛发、蹄甲和豆饼等有机物,通过酸解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经适当的处理后螯合适量的植物营养元素配制而成,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肥料。近年来,氨基酸肥料已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与其他氮肥相比,氨基酸肥料能快速的为植物提供所需的氨基酸及其它营养物质,植物吸收的氨基酸成分可以不经转化直接参与植物体内的蛋白质合成,从而减少了植物自身的能量消耗[10]。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为番茄。
1.2、肥料研制
供试的氨基酸有机肥由本实验室研制:腐熟鸡粪普通有机肥购自南通惠农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氨基酸有机肥(AOF)由腐熟鸡粪添加20%氨基酸液组成,其中水溶性氨基酸(AA)由江阴市联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本实验设置四个施肥处理,分别为:施用化肥处理(CF),施用腐熟鸡粪普通有机肥处理(OF),施用氨基酸有机肥处理(AOF)及不施肥对照(CK).
1.3、田间地点及土样性质
本次试验2015年7月到2016年4月在江苏省南京市蔬菜研究所温室大盆内进行,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横溪镇南京现代园艺科技示范园,试验设置4施肥处理,每个处理3个小区,共计12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10m2。各处理等养分设置,所有肥料一次性基施,不足的养分使用尿素、过磷酸钙和硫酸钾补齐。
供试土壤为黄壤土,pH:7.20,有机质:30.65g kg1,总氮:1.27g kg1,有效磷:3.58g kg1,速效磷:66.5mg kg1,速效钾:119mg kg1。
1.4、田间试验设计:共两季
1.4.1施肥及栽培番茄幼苗
本试验点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溪镇南京现代园艺科技示范园(江苏省南京市蔬菜研究所),试验设置4施肥处理,每个处理3个小区,共计12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10m2。各处理等养分设置,所有肥料一次性基施,不足的养分使用尿素、过磷酸钙和硫酸钾补齐。
1.4.2大田管理
江苏省南京市蔬菜研究所专门的工作人员按科学化常规管理。
1.5、番茄生物量及产量的测定
1.5.1 番茄植株生物量测定
番茄定殖20天后进行每个处理的番茄测定其株高和茎粗及其他生物量,使用直尺测量株高,游标卡尺测量茎粗,每个处理随机测量5株。移栽60天后按小区对番茄观察,记录生长情况。
1.5.2 番茄产量测定
番茄成熟结果开始每2天进行一次采样,一直到番茄生命周期采收完为止,并同时记录每个处理的总产量及单果重。
1.6、番茄发病率的测定
观察各处理番茄的生长情况等枯萎病发病率稳定时,根据发病植株数与总株数的比例计算发病率(%)。
1.7、土壤样品的采集
在最后一次采摘番茄后,4个处理进行土样样品采集,分别取土体土跟根际土分放到自封袋于冰盒中带回实验室,将土样存于80℃冰箱中,进行下一步土样分析。
1.8、病原菌数量的测定
土壤总细菌及真菌、病原菌的数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进行测定。将含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全长16SrDNA、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全长18S rDNA和病原菌相应片段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转化,提取质粒,Sanger验证后,进行梯度稀释做成标准曲线。采用ABI 7500 荧光定量PCR仪,按照标准程序测定标准曲线及测定土壤样品微生物的总数量。
1.9、数据分析
本次试验所测定的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使用最小显著差异法(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SD)检验进行多重比较(P<0.05)。最终达到试验数据的准确和可靠及科学的要求。
结果与分析
2.1通过不同施肥处理番茄生物量的测定结果
2.1.1通过不同施肥处理第一季番茄20天后株高、茎粗的比较结果如下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hxyhj/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