啶虫脒原药产品全分析

啶虫脒属氯化烟碱类化合物,是一种速效、用量少、活性高、杀虫谱广、持效期长的新型杀虫剂。本文叙述了以啶虫脒原药为试样,利用重结晶法进行纯化并制作工作标样。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等方法确定啶虫脒的有效成分的结构;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选用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质联用法等对试样中有效成分及含量在0.1%以上的所有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 实验结果分析显示有效成分含量96.58%,含有四种可溶性杂质。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 供试材料2
1.1.1 供试药品2
1.1.2 仪器设备2
1.2 试验方法3
1.2.1 有效成分结构确定3
1.2.1.1 理化常数测定 3
1.2.1.2红外分析3
1.2.1.3核磁分析3
1.2.2 试样的定性定量分析3
1.2.2.1 有效成分的定量测定3
1.2.2.2 水分测定3
1.2.2.3 机械性杂质含量的测定3
1.2.2.4 其它可溶性杂质含量的测定3
2 结果与分析 4
2.1 有效成分结构确定 4
2.1.1熔点测定结果4
2.1.2红外谱图4
2.1.3核磁谱图5
2.1.4质谱图5
2.2 试样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6
2.2.1 有效成分的定量测定结果 6
2.2.2 水分含量的测定结果 6
2.2.3机械性杂质含量的测定结果6
2.2.4其它可溶性组分测定结果7
3 结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11
啶虫脒原药产品全分析
引言
引言
啶虫脒(Acetamiprid)是日本曹达株式会社1996年推出的一种新型广谱杀虫剂,是世界上继吡虫啉和烯啶虫胺之后,第三个商品化的烟碱类杀虫剂[12]。啶虫脒又名莫比朗、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金烈、喜办蚜、傲蚜、压蚜,它具有触杀、胃毒和较强的渗透作用,杀虫速效,用量少、活性高、杀虫谱广、持效期长达20d左右,对环境相容性好等。在农业上其主要防治对象为各种蔬菜、棉花、烟草、花生等作物上的蚜虫、白粉虱、烟粉虱及蓟马和水稻飞虱。啶虫脒为氯化烟碱类药,属低毒性类杀虫剂,其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突触部位的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干扰昆虫神经系统的刺激传导,引起神经系统通路阻塞,造成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在突触部位的积累,从而导致昆虫麻痹,最终死亡。此药推广使用,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研究意义。而且与目前使用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醋和拟除虫菊醋类老一代杀虫剂不存在交互抗性问题,被美国环保署(EPA)认为将是替代有机磷农药的重要品种,因而将得到广泛的应用[36]。
本文旨在通过实验对啶虫脒原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有效成分及含量在0.1%以上的所有组分的结构与含量。进行原药产品全分析,了解了原药产品质量,确定杂质的结构与含量,为该药的安全使用提供理论依据,为原药出口和实现国家登记提供必备的资料。
啶虫脒(Acetamiprid)的化学结构式:

CAS: 135410207
分子式:C10H11ClN4
相对分子质量(按2013国际原子质量计):222.68
性状:外观为白色晶体,熔点为101.0~103.3℃,蒸汽压(25℃)>1.33×106帕。25℃时 在水中的溶解度4.2g/L,能溶于丙酮、甲醇、乙醇、二氯甲烷、氯仿、乙腈、四氢呋喃等。在pH=7的水中稳定,pH=9时,于45℃逐渐水解,在日光下稳定。
毒性:大鼠急性口服LD50:雄217mg/kg,雌146 mg/kg;小鼠:雄198mg/kg,雌184 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雄、雌>2000mg/kg。对人畜低毒,对天敌杀伤力小,对鱼毒性较低,对蜜蜂影响小,适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等多种作物上的半翅目害虫;用颗粒剂做土壤处理,可防治地下害虫。
用途:本品是一种新型广谱且具有一定杀螨活性的杀虫剂,其作用方式为土壤和枝叶的系统杀虫剂。广泛用于水稻,尤其蔬菜、果树、茶叶的蚜虫、飞虱、蓟马、部分鳞翅目害虫等的防治。
剂型:3%、5%乳油,1.8%、2%高渗乳油、3%、5%、20%可湿性粉剂,20%, 40%可溶粉剂,3%微乳剂。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药品
啶虫脒原药(江苏南通正达农化有限公司提供);
甲醇(HPLC);
H2O(二次重蒸);
石油醚(60~900C,AR);
丙酮(AR) ;
乙腈(HPLC)。
1.1.2 仪器设备
Thermo Nicolet 300 FTIR型红外光谱仪(美国Thermo Nicolet公司);
KQ250B型超声清洗仪(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DHG9240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Agilent 7890A 气相色谱仪;
BRUKER 400型核磁共振仪(德国Bruker公司);
Agilent 6890N5975B 气质联用仪;
水分仪;
WRS1B(1A)数字熔点仪;
分析天平、容量瓶、锥形瓶、刻度试管、移液管等玻璃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有效成分结构确定
1.2.1.1 理化常数测定
取标样适量,研成细粉,装入毛细管中,用WRS1B(1A)数字熔点仪测定,记录样品在初熔至全熔时的温度。
1.2.1.2 红外分析
用Thermo Nicolet 300 FTIR型红外光谱仪进行红外分析。
1.2.1.3 核磁分析
将工作标样用氘代氯仿溶解,然后用BRUKER 400型核磁共振仪进行核磁分析。
1.2.1.4 质谱分析
质谱条件:EI离子源;离子化电压70eV;
进样口温度:280oC;离子源温度:250oC;溶剂切除时间3.5min;扫描时间4.052.0min。
测定方式:全扫描离子监测方式;
扫描质量范围:m/z18500;。
1.2.2 试样的定性定量分析
1.2.2.1 有效成分的定量测定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操作条件[79]如下:
色谱柱:250×4.6mm(i.d)不锈钢柱,内装GRACESMART C18,5μm
流动相:甲醇:水=85:15(v/v)
流量:0.8mL/min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hxycl/yyhx/676.html

好棒文